高职护理专业病理生理学和外科护理学课程整合研究

2019-12-23 17:27刚,蒋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护理学外科病理

郭 刚,蒋 刚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医护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目前,关于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相关研究正在兴起,很多专家和学者进行了多方面较为深入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众多改革实践中,课程整合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课程整合是指将具有内在关联的各门课程知识通过一定的方式整合在一起,以打破原有课程之间的壁垒,使学生能够从整体认识所学知识[1]。目前,我国关于医学本科教育课程整合原则及取得的初步成效等方面的研究较多[2],而高职院校学制短,课程整合尤为重要。本研究对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整合进行探索,主要围绕病理生理学和外科护理学这两门彼此联系紧密的课程展开。

1 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整合的重要意义

病理生理学和外科护理学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传统以学科体系划分教学内容,导致很多教学内容交叉重复[3]。例如,关于水、电解质代谢失衡的内容(包括体液组成与分布,水、电解质平衡及调节,水钠代谢紊乱和钾代谢紊乱等)在病理生理学课程中均已系统讲授,而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又要完整讲授这部分内容。如果不加以整合,就会导致教学内容重复,不仅占用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而且也难以突出病理生理学和外科护理学特色与重点。传统以学科为中心的医学课程设置模式存在内容重复、衔接不好以及与临床脱节等诸多问题,与现代医学教育的普遍规律不相符。高职医学院校由于学制短、生源层次低等原因,进行课程整合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2 课程整合的思路和举措

围绕教学整合这个中心环节,首先,以专任教师和高年级学生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师生的实际需求,获取第一手资料,为推行课程整合改革和制定课程整合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及数据支持。例如,在调查中多数往届学生反映病理生理学与外科护理学等临床课程之间衔接不够。然后,以行业专家为对象进行访谈,包括市护理协会专家、三甲医院护理专家等,重点了解行业对高职护理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以及对课程整合的意见和建议,更深入地认识目前高职医学教育模式的不足与基础和临床课程整合的意义。最后,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收集有关医学课程整合研究论文,通过Pubmed、google等网站收集国外课程整合最新文献,梳理和分析后提取有价值的资料,为本研究提供整体思想和理论依据。通过这些研究,我们掌握了专任教师对课程整合的认识和看法,行业和学生对课程整合的需求情况等。

原有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视课程内容编排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使得各门课程之间经常出现重复内容。例如,外科护理学包含大量基础医学知识,尤其是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内容。前期调研表明,任课教师、医院和学生都希望进行课程整合,将外科护理学和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做到既能够保证教学内容的相对完整,又能够减少冗余的知识,更利于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后自学。

课程整合不是简单的剪切修补,而是以岗位需求为重点,形成逻辑清晰、前后呼应的课程模式,培养学生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围绕课程整合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将原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外科护理学相关内容整合如下:组织损伤及其护理,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其护理,酸碱平衡失调及其护理,休克及其护理,炎症、感染及其护理,肿瘤及其护理,颅脑疾病及其护理,乳房疾病及其护理等。

(2)整合后课程采用模块形式,分为疾病概述、病理生理(病理)改变、护理评估、治疗护理原则及主要措施四大模块,各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教师根据整合后的课程内容编写讲义。

(3)每一模块均要求录制配套的微课。微课统一制作标准,短小精悍,突出模块特色,符合整合需求,适合学生进行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

(4)整合后课程教学和师资要求:教学应面向临床工作岗位,培养具有整体医学观念和护理思维能力的高职护理专业学生。①任课教师应具备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教学能力,最好是具有教师资格和执业医师资格的双师型教师。②教学尽量采用PBL教学、情景教学等方式,以病例贯通基础和临床教学内容。③基础和临床教师共同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学讲义和教材,撰写通用病例。采用集体备课方式,教师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3 课程整合的效果

本研究主要在“3+2”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实行,对参加教改学生的调查表明,82%的学生认为课程整合很有必要,对于系统掌握基础和临床知识有很大的帮助;74%的学生对于授课教师的评价为“优秀”,认为教师知识全面,教学经验丰富,能够较好地串联起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任课教师的反馈意见也表明,课程整合更利于贯通基础课程、临床课程和临床实习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更浓厚,课堂专注度明显提高。

4 关于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

课程整合打破了原有学科体系的束缚,使得教学过程更加合理、有序。课程整合是否成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课程整合是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淡化了学科界限,解决了基础与临床知识衔接问题,提高了学生逻辑分析能力,进而提高了教学效率[4]。(2)课程整合是否有利于教学改革的开展。课程整合后应进一步进行相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采用PBL教学法[5]、情景教学法等,将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3)课程整合是否能够促进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开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程整合贯通了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但是,高职院校学生是否能够达到这一教学目的,还有待进一步的检验。

5 课程整合需要注意的问题

(1)课程整合对教师要求提高。传统教学模式下授课教师常年讲授一本书、一门课,而课程整合后增加了很多其他学科知识,这大大加重了教师的备课任务,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教师首先要接受课程整合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由于外科护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整合是跨基础与临床的课程整合,因此基础课程教师应该多到临床进修学习,临床教师也要增加基础知识储备。例如,上海健康医学院要求各整合课程授课教师在掌握原有学科知识的基础上,以听课、进修和临床实践的形式对其他医学基础课程进行学习,同时聘请临床专家定期为教师开专题讲座和研讨会,结合临床实际进行教学指导,帮助教师快速适应综合医学基础课程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6]。(2)整合课程需要编写专门的讲义或教材。原有各门课程教材重复内容较多,整合后教材应注意避免相同内容的赘述,满足工作岗位需求[7]。在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部分侧重基础和临床之间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而外科护理学部分应该侧重外科护理临床实践,重视临床案例分析与研讨,开展PBL教学、情景教学和模拟教学。

6 结语

课程整合作为一项重要的教改措施,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本研究针对高职护理专业进行了基础与临床课程整合研究,主要整合思路是将原外科护理学教学内容同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相关内容合并,作为疾病学基础模块,而将与临床联系更为紧密的部分作为外科护理学临床模块。同时,配合课程整合编写了相应的教材,录制了配套的微课。课程整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学习模式转换、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教师素质提升和教材编写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分析研究来加以解决。

猜你喜欢
护理学外科病理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肿瘤病理:从检查到报告
《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英文)》
《护理学报》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9版)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