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镝(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24)
在当代体育教学中,学生是体育训练活动的主体,是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接受者,当学生能深刻理解体育文化理念,正确认识到参与体育运动的目标、意义和作用,方能对身心素质的发展充满信心,进而激发出他们接受长期训练和参加竞技比赛的积极性。而冰雪体育文化作为体育文化的重要因素,具有良好的持久性、隐蔽性、独特性和主动性,有助于持续发展学生的冰雪体育文化素养,塑造学生的冰雪文化精神,树立学生的冰雪体育道德。本文将简单介绍冰雪体育文化特征,系统论述高校素质教育中融入冰雪体育文化的意义,并从将专项技能与冰雪体育文化相融合,加强冰雪体育社团建设,发展学生的冰雪体育文化素养等三个方面分层浅谈高校素质教育中融入冰雪体育文化的方法策略。
从微观视角来分析,冰雪体育文化具有四大特征,即持久性、隐蔽性、独特性和主动性,所谓的“持久性”特指冰雪体育文化对高校素质教育和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持久性影响,可以说冰雪体育文化不仅能创新校园体育教学内容,提升体育训练乐趣,而且有助于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优化体育教学结构,推动体育教学以及高校素质教育的持续性良好发展。隐蔽性则是指冰雪体育文化对高校素质教育和学生的身心影响是隐蔽的、潜移默化的,运用冰雪体育文化开展训练活动,能够使学生在无意识地状态下接受自然环境的变化,形成冰雪体育文化价值观,约束个人行为意识,领悟人生真谛。独特性则是指冰雪体育文化教育颇为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潜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引导学生在提高专项技能的同时大力发扬自身的天赋与特长。主动性特指学生在冰雪体育训练活动中能够主动调节身心,适应各种变化,学习体育文化知识,强化主体意识。
在高校素质教育中融入冰雪体育文化具有三大意义:其一,和其他体育项目相比,冰雪体育文化是一种独特的地理文化,对于高寒地区,像哈尔滨、沈阳、长春等城市,冰雪体育文化更加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时效性。因而,在高校素质教育中融入冰雪体育文化,有利于提升素质教育的地域文化效果与时效性。其二,在高校素质教育中融入冰雪体育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冰雪体育文化修养,塑造学生的冰雪体育道德观和体育精神,促进高校素质教育的良好发展。其三,在高校素质教育中融入冰雪体育文化有助于健全素质教育体系,提升教学质量。
在高校素质教育中融入冰雪体育文化,提高素质教育的独特性,教师首先要将专项技能与冰雪体育文化相融合,组织学生积极性参与花样滑冰、速度滑冰、滑雪和雪橇等运动,让学生在提高冰雪运动技能的同时深入学习冰雪文化知识。例如,在开展花样滑冰训练活动时,用配乐讲座告知学生:花样滑冰起源于17世纪的荷兰,到了19世纪,随着冶炼业的发展,英国生产出了铁制冰鞋。1868年,美国芭蕾舞表演艺术家杰克逊·海因斯穿着这种铁制冰鞋出现在奥地利维也纳,他在悠扬的乐曲中跳起了华尔兹,奥地利人民因此非常佩服他,就纷纷拜他为师,于是成立了花样滑冰俱乐部,开始进行专门联系。1872年,奥地利人举行了世界上第一次花样滑冰比赛。1892年,国际滑冰联盟成立,会址设在瑞士的达沃斯。1896年,在俄国彼得堡举行了第一次世界男子单人花样滑冰锦标赛。1906年,在瑞士达沃斯举行了第一次世界女子单人花样滑冰锦标赛。1908年在英国伦敦举行的第四届夏季奥运会上,花样滑冰被列入正式比赛项目。同一年,在俄国彼得堡举行了第一次世界双人花样滑冰锦标赛。1952年,在法国巴黎举行了世界冰上舞蹈锦标赛。花样滑冰的竞赛项目包括单人滑、双人滑和冰上舞蹈。男、女单人滑除了完成规定动作外,还可由运动员自选音乐,在规定时间内(男5分钟、女4分钟)完成一套自由滑动作。双人滑由一男一女组成,竞赛内容除了单人滑动作外,还包括双人旋转、托举、跳跃和双人步法等。冰上舞蹈也由一男一女组成,在冰上作各种步法、姿态、舞蹈动作的表演,但不允许有典型双人滑动作和单人滑跳跃动作。世界上两大花样滑冰比赛——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和冬季奥运会花样滑冰比赛。前者始于1896年,后者始于1924年,这项运动的优势近年来一直在俄罗斯、德国、英国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我国花样滑冰运动始于1949年,1953年2月在哈尔滨举行了第一届全国花样滑冰比赛。1956年中国滑冰协会加入国际滑冰联盟,1980年,中国花样滑冰队首次参加第十三届冬季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中国选手陈露在1993年世界锦标赛和1994年第十七届冬奥会上连夺女子单人滑铜牌,使我国花样滑冰实现重大突破。近年来,中国选手在冰雪竞技运动中荣获了优异的成绩,花样滑冰名将李子君曾经获得两届冬运会冠军、亚冬会亚军和青奥会铜牌,王濛荣获了四枚冬奥会金牌。教师可以将冰雪体育历史文化知识和体育专项技能训练相融合,以此引导学生不断提高冰雪体育技能与理论文化修养。此外,教师可以将竞技比赛和冰雪文化精神相结合,定期为学生组织冰雪运动比赛,让学生在提高竞技技能的同时塑造冰雪体育文化精神与道德素养,强化理论知识水平。例如在开展速度滑冰比赛之前,教师事先应告知学生:速度滑冰就是在冰场上作快速滑跑,比赛项目分短距离(男、女:500m、1000m)、中距离(男、女:1500m)、长距离(男:5000m、10000m;女:3000m)的单项比赛和全能比赛。滑冰起源于欧洲,到了17世纪,滑冰从一种交通手段和游戏逐步演变成体育竞赛项目。1892年,阿姆斯特丹举行了第一届世界男子速滑锦标赛,以后每年举行一次。1953年,中国在哈尔滨举行了第一次全国性滑冰比赛,1957年,第一次派选手参加世界滑冰比赛。早在1989年的第十四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上,我国选手一举多得短跑道速滑五枚金牌。同一年4月,郭红茹在世界短跑道速滑锦标赛上夺得女子1000m冠军,中国选手叶乔波也多次夺得速滑世界冠军。与此同时,教师可以用速滑冠军的故事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冰雪体育精神和道德素养。另外,教师应注意运用奥运精神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式缺陷,灵活应对冰雪运动赛场上的变化,教导学生尝试促进冰雪运动常规技术与个人特点的有机结合,敢于革新,创建新战术。
提升冰雪体育文化教学效果,改善教学结构,教师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协同学生大力加强冰雪体育社团建设,为学生组织有地域特色的冰雪文化节活动,让学生自行创作冰雪体育绘画与文学或者摄影视频等,引导学生学习多方面的冰雪体育文化知识。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编写校园冰雪体育文化标语,将冰雪体育文化精神与校园空间相融合。另一方面,教师应该让学生自行组织冰雪体育社团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策划各种冰雪文化运动,组建冰雪体育文化网站,做好冰雪体育文化宣传工作。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冰雪体育社团活动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通过组织有趣的冰雪体育文化活动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社团建设,以此构建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提升冰雪体育文化活力。
学生属于一个群体,不同学生的个性、爱好、天赋和身体状况存在多种差异性,对于各方面的差异性,教师应注意细化教学模块,秉承“区别对待原则”,从不同角度综合发展学生的冰雪体育文化素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注意启发学生,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充分融入冰雪体育文化因素,科学实施有目的的体育训练,优化教育价值观,逐步引导学生树立自觉参加冰雪体育活动的意识和动机。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国内冰雪竞技活动的优秀成绩来促使学生认识到参加冰雪体育训练、提高冰雪体育文化素养对发展身心健康,振奋民族精神及对国家、社会的重要意义。此外,教师在构建冰雪体育教学模块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科学设置冰雪运动项目,在指导学生提高专项技能的同时要注意学生的特长与天性发展,适当提出问题和运动要求,以此开发学生的智育。另一方面,教师应注意增强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冰雪体育文化的持久性、隐蔽性、独特性和主动性,教导学生在不同的运动环境和外在条件下控制好自身的思想意识、行为和动作技能以及应变能力,形成稳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努力克服在冰雪体育运动训练和竞技比赛中所遇到的困难,促进自身在德育、智育、体育以及个性天赋方面的均衡发展,不断提高个人冰雪体育文化素养,全面推动高校素质教育价值观的改革与创新。
综上所述,全面创新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冰雪体育文化素养,塑造学生的冰雪文化精神,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教师应注意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充分融入冰雪体育文化,促进专项技能与冰雪体育文化的有机融合,大力加强冰雪体育社团建设,不断发展学生的冰雪体育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