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

2019-12-23 15:10冯俊徽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9年20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客户金融

文/冯俊徽,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

1 引言

2013年为金融科技元年,以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为首的互联网巨头利用自己的互联网技术和应用场景优势,分别与建行、工行和农行合作,不断推出支付结算、理财投资、资金融通、保险等金融产品。不少金融界大佬纷纷预言在未来金融科技将颠覆商业银行。为判断商业银行消亡的真伪,本文先根据金融科技和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提炼本质,并作对比分析,再尝试从生态的角度分析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发展趋势的革命性的影响。

2 科技金融与商业银行的本质提炼

2.1 金融科技的本质

目前金融科技的发展已经变革了人们生活、生产方式,同时也渗透到财富管理领域,其中比较突出的业务有由电子商务需求衍生的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由中小企业生产需求衍生的供应链金融,由社交网络衍生的 P2P、众筹,还有保险等。从现有业务可看出金融科技的本质是金融,具有资源配置、支付结算、投融资、风险管理和定价、信息加工与处理等基本金融功能;在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推动下,金融科技超越了传统金融机构的资源和能力结构,进而能够提供新的客户价值,实现从渠道到盈利模式最后到商业模式的转变;金融科技具有强烈的互联网基因和精神,即“开放、平等、协作、共享”,降低金融准入门槛,具有金融民主化、金融普惠的特点。

综合以上因素,金融科技的本质为传统金融在得到新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加持后所形成的,能够以便利高效低消耗的模式服务国民和企业部门,既包含传统企业,又包含互联网生态如制造、贸易、生活场景等新兴领域的新型金融模式。

2.2 商业银行的本质

国内目前各类银行有 4000 多家,其中商业银行有国有国营的大型商业银行如工、农、中、建、交,也有股权结构比较灵活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如招商、华夏、兴业、浦发、民生,同时还有区域性的城市商业银行如上海、北京、重庆银行等。这些银行的前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政策性专业银行和信用合作社,其经营业务范围在 1995年人大常委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明确如下: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票据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及代理保险业务等,自此商业银行具有企业的一般特征,如独立法人、有限责任、股票让渡。虽于 2015年国家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并且公布存款保险条例,但商业银行仍然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地位。

综合以上因素,我国商业银行的本质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需要而形成的,主要作为信用、支付中介甚至创造信用然后贷款给大中企业的一种金融组织。

3 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的对比分析

在了解金融科技和商业银行的本质后,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

在金融规模的方面,2016年P2P 全年成交额 2 万亿元,贷款余额因数额较小未透露,同期中国商业银行贷款余额 86.9 万亿元,金融科技规模突破十万亿元,但其中 91%为支付业务。由此看出在总规模方面,金融科技远不如商业银行。

在中介方面,ICT 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共享”的精神不能消除信息不对称,其实质是时间不对称,去中介化会让使用者承受的风险增加,只有中介化才符合亚当·斯密《国富论》中所提出的专业分工。如电子商务催生的第三方支付,解决了买卖双方彼此不信任的问题;P2P 平台作为信息中介,也会按照中国金融科技协会发布的个体网络借贷标准对借款人的个人信息、财产状况、偿还能力、收入状况和信用情况进行收集和披露。由此看出在中介方面,金融科技和商业银行模式同样需要中介化。

在资源和能力方面,由于商业银行的历史特殊地位,有国家政策扶持,国民对商业银行是有广泛的认识度和高度的忠诚度的。并且商业银行经过三十年的实践,在资产配置、风险管理、支付结算、托管投资等金融领域已经具备了深厚的专业化能力,同时在全国范围内也已建立广泛的线下网点。而金融科技诞生于移动互联网、云存储、大数据、云计算、社交媒体、即时通讯等信息通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虽金融专业化能力有所欠缺,但其触角比商业银行的线下网点更为广泛。

在盈利模式和客户价值方面,目前金融科技中的 P2P 和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方式是存贷差,但商业银行的资产端主要为大中型或国有等信用评级较高的企业,这些企业也需要更稳健的合作伙伴,贷款额度较大。P2P 的资产端主要为小型企业和个体,这是民间信用的体现,是互联网平台认识到无数小型企业和个体资金流动性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的长尾效应,利用互联网的低成本分发效率来获取客户,贷款额度一般不高于一百万。而 P2P 的负债端不足以撼动商业银行,由此看出金融科技开发了新的客户价值,与商业银行不属于同质化竞争。

从上述四个方面分析得出,金融科技无法取代商业银行,即无法颠覆商业银行。但在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下,商业银行要实现盈利需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而金融科技作为用户至上、高科技、高效率、低成本的新型金融模式,是传统商业银行急需学习的先进模式。在全国 4000 多家银行的同行竞争中,率先融合互联网基因的商业银行将会取得先机,也就是说,在金融科技时代下,传统商业银行将会革掉自己的命。

4 金融科技下的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改善经营绩效、提升利润空间可以从获取优质客户、提升服务价值、降低服务成本等三个方面着手。获取优质客户的金融科技技术应用有:①客户体验分析,通过客户的行为记录及反馈推断客户需求,再根据客户需求优化服务模式。②反欺诈,归并、聚类分析甄别洗钱、欺诈等金融犯罪行为。销售、授权、交易以及其他的数据分析点能够帮助银行识别和减少诈骗。提升服务价值的金融技术应用有:①精准营销,对于普通客户,运用大数据分析预测需求,给予客户及时、快捷、便利的推送服务,增加客户黏性。②人工智能实时服务,取代人工,根据市场变动实时推送客户需要的资讯,对看不见的市场给客户看得见的双眼。降低服务成本的金融技术应用有:①精细管理,对经营过程中不断积累的负债、资产、客户信息等数据资产进行归类管理,在信贷、核算、资产等数据管理方面起基础建设作用,提升内部管理效率。②高效管理,商业银行内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采集方式主要是手工处理方式,成本和错误率高。柜台人员在人工收集客户信息过程中产生的错误会造成银行损失,对客户的私人信息、财富流量和资产存量等内容进行尽职调查,人均成本高,且准确性差。金融科技时代,客户信息的采录过程参照人因工程学,使用人机交互界面收录客户的个人信息,从而达到精准客户画像,减少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③数据集中管理:多层级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因为跨地区乃至跨国经营,要承担实体机构投入成本,不同层级机构之间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不仅增加经营成本,也降低总部对分支机构经营状况有效掌控。大数据技术使商业银行总部能更便捷地获取数据信息,消除了层级管理带来的负面作用,跨越了地域、时空限制。对各个条线的集约化管理,使得商业银行总部的经营决策权利更加集中,分支行逐步退缩为决策执行机构,银行管理职责、风控策略将被集中于总行层面,提升商业银行决策执行力,减少信息传递成本和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噪声。

5 总结

本文先根据金融科技和商业银行的历史和业务提炼本质,再从金融规模、中介、资源与能力、盈利能力与客户价值方面作比较分析,最后得出金融科技不能取代商业银行的结论,但部分商业银行将内化融合金融科技概念,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合理平衡技术发展阶段和银行服务模式,同时开展线下和线上服务,逐步淘汰掉传统商业银行,成为新型互联网银行。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客户金融
为客户节省时间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商业银行应主动融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陪客户喝酒后死亡是否算工伤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做个不打扰客户的保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