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 惠 苏同营 谭 娜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发表重要讲话,勉励大家要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习总书记的讲话再次凸显了泰山“挑山工”精神在新时代改革开放大潮当中的激励和引领作用,也掀起了全国各行各业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精神的热潮。在此历史背景下,泰山挑山工的本体从何发展而来,产生的时间及历史背景如何,现阶段这个职业群体生活工作现状如何,这一系列的问题成为我们关注和研究的对象,我们也对此进行了实地调研以研究泰山挑山工发展溯源及现状。
“挑山工”在泰山又称为“担山工”,是泰山上一个悠久而又古老的职业。泰山挑山工走进大众的视角,主要是通过上世纪80年代初冯骥才先生的《挑山工》一文,此文后被选进小学语文课本中,从而使得泰山挑山工形象进入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回忆中。泰山挑山工由来已久,始于古代社会的祭祀和运输工作需要,挑山工的身份主要是泰山周边的山民,他们以此为职业养家糊口。挑山工的工具和装备甚是简单,一根光滑的扁担、两条粗壮的麻绳、一条擦汗的毛巾和一个大水壶就是他们的全部。但是,他们的工作环境却是异常的艰辛,泰山最高海拔1545米,台阶数从红门开始计算到达玉皇顶共有6331级,山路非常陡峭,尤以十八盘为最陡峭,普通游客轻装简行已甚是劳累,挑山工却要负重登攀。
在民间关于挑山工这一职业的传说比较典型的莫过于“杨二郎担山赶太阳”,它给予了挑山工以神话色彩和历史使命感。相传,盘古开天辟地后,天上有十个太阳。在十个太阳的灼烧下,大地变得异常干旱,河流也随之干涸,庄稼日益枯萎,生活异常艰难。此时站出来一个叫“杨二郎”的小伙子,身材魁梧、力大无比,为人正直善良,还拥有一双神鞋,穿上能健步如飞。在人们的拥戴下,他砍下千年古松做扁担,挑起几座大山狂追太阳,将九个太阳逐个压于山下,只有最后一个太阳侥幸逃脱。最后使得世上万物得以和谐共存。尽管各省份对于“杨二郎担山赶太阳”的传说版本不尽相同,但是却形成了挑山工的雏形,挑山工也同样具有勇于担当、不屈不挠的精神。
泰山封禅祭祀的历史也就是泰山挑山工的历史,两者是共生的关系。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非常详细地记载了泰山封禅历史。虽然司马迁记载的重点在于朝代的更迭和封禅文化的变迁,对于泰山挑山工很少提及,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泰山挑山工和泰山封禅是共生的事物,也是泰山封禅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工种。从这一角度分析,泰山挑山工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先秦时期。
历代帝王对泰山进行封禅时,为了封禅仪式的庄严和神圣,需要将大量的祭祀用品、皇家仪仗物品、祷告文书、石刻碑文、必要的生活用品等搬运到山顶,古代由于运输技术的落后和泰山的险峻难行,当时只能通过人力来搬运,这就在泰山形成了“挑山工”这一古老的职业。历史上,除了皇家对泰山的官方封禅活动,民间对于泰山的崇拜也相当兴盛,后来,佛教、道教、儒教等逐渐在泰山进行传播。据相关数据显示,大概有400余处庙宇遍布泰山,在《泰安县志》中有记载的大庙就多达188多处。这些民间的祭祀活动也需要将大量的祭祀用品搬运到山上,这也是泰山挑山工产生并兴盛的重要原因。
泰山,被视为五岳之首,以其险峻的自然景观、秀丽的风景、璀璨的泰山文化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历史上更是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他们在旅游观光的同时也留下了传世墨宝。高山流水亭的俞伯牙、孔子登临处的孔夫子、写出《游泰山六首》传世佳作的李白都曾到访过泰山。泰山旅游观光的兴盛势必会增加登山过程中的物资消费,这些生活用品的消费从山下延续到山上,交通工具的落后再次将泰山挑山工推到了台前,泰山挑山工们承担起了繁重的物资运输工作。据《宋真宗封祀坛颂碑》 (现存于泰山岱庙)所载:“上乃乘轻舆,陟绝嗽,跻日观,出天门。”签订屈辱的“澶渊之盟”后急需心理安慰的宋真宗,在自导自演的泰山封禅中所乘坐的轻舆即为山轿,负担山轿的轿夫就是挑山工。除皇帝、达官贵人外,历史上乘坐山轿登山赏景的游客也不在少数,这也促生了泰山挑山工这种职业群体。
泰山客运索道的开通对于挑山工职业有一定的影响,但并未形成重要影响。为了便于游客游览泰山,1983年在泰山建成了中国第一条大型客运索道。泰山客运索道的建成极大地提升了泰山旅游的品牌知名度,兴盛了泰山旅游经济。在大家看来,客运索道的建成势必会冲击挑山工这一传统的职业,甚至导致这个职业的消亡。但是据我们的实地调查,情况并非如此。客运索道对挑山工职业虽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挑山工运送的物资品种多样、大小各异,如果全部改用客运索道运输,势必会对缆车设备造成磨损。缆车本身就是为客运设计的,长时间运送物资必定会对缆车形成一定的负担,从而影响其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其次,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选择缆车作为上下山方式的游客日益增多,尤其是中老年人,使得客运索道长期处于繁忙状态,尤其是旅游旺季更是游客排成长龙,以致没有多余的容量来运送各种物资商品。
再次,客运索道的运送成本比人工挑运成本高,如果改用缆车运输商品会导致商品的运输成本增加,进而减少山上商铺的销售利润,因此商家会选择人工挑运。
最后,泰山景区的商家遍布登山沿线,人工挑运可以灵活的将货物送至各个店铺,而采用客运索道运输只能运送到客运索道的终点站。再者,客运索道一旦开机,缆车将会循环运行不停歇,每个缆车在上客点和下客点停留时间较短,不方便货物的装卸搬运。
泰山挑山工都是当地的山民,年龄多为50岁左右,年轻人并不多见。在受教育程度上,泰山他们多为文化程度较低的体力劳动者。挑山工平时居住在南天门的集体宿舍内,一般工作20天左右下山回家一次。据我们在泰山的实地调研,挑山工的工作开始时间为早上五点至六点,一天往返二到三次。出发地点主要在中天门,因为中天门与山脚的路较为平坦可以通车,而中天门以上的路则较为崎岖险峻,尤以十八盘为最,这些车辆无法抵达的地方,就只能靠挑山工人工运输了。因此,泰山挑山工的工作路线主要是泰山中天门至山顶之间的登山路线,这也是在中天门以下很少能见到挑山工,而在中天门以上会经常遇到挑山工的原因。
挑山工的收入情况视所运输的货物种类和每日运输的次数而定。根据调研数据显示,挑山工每天运输货物的收入在100~200元左右,平均每月工作20天左右,月收入在4000元左右。挑山工挑运的货物种类各异,从日常生活的蔬菜、肉类、面粉大米等必需食材,到鸡蛋、火腿肠、矿泉水、方便面等速食食品;从特色旅游纪念品、登山杖、药品等小件商品,到索道、宾馆所需的各种器材、建材等大件物品,都是通过挑山工肩上的扁担挑上山。
上世纪80年代泰山客运索道的修建,成就了泰山挑山工的辉煌。当时,无论是大件的液压轴还是小件金属配件,都是通过最原始也是最传统的“抬大架”的方式靠人力运送上山,进而完成设备的安装。挑山工为泰山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创造了人类人工搬运史上的又一个奇迹。
根据调研,挑山工的人数呈现出数量减少和年龄偏大的趋势,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于现代运输工具不断升级,对挑山工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冲击,使得客源量和收益逐渐减少,另外,挑山工职业转行又导致人员数量也在逐渐减少。
第二,挑山工所从事的职业环境较差和工作量偏大,导致一部分挑山工因身体原因逐渐退出这个职业群体。年轻的游客攀爬泰山尚且吃力,何况是负重100斤左右货物的挑山工,加之陡峭的台阶和天气的影响,对体能的考验非常严峻,以致体弱的挑山工逐渐退出这个职业群体。
第三,随着年轻人受教育程度逐渐提高,就业形式多样化,导致挑山工年龄出现断层。老一辈挑山工多为低文化水平者,由于就业较为困难才选择了挑山工这个重体力劳动的行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普及水平不断提高,年轻人就业更加灵活,他们很少会选择从事挑山工职业。
第四,根据调研,老一辈挑山工从事这个行业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子女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将来能够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基本不会让子女重新从事自己的挑山工职业,因此在职业传承上导致了从业断层。
各种原因导致泰山挑山工这一传统职业群体人数不断减少,从鼎盛时期的几百人骤减到现在的不足20人,甚至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消失在泰山文化的历史舞台,现在仍在从事这一职业的挑山工职业群体被人们称为“最后一代挑山工”。
泰山挑山工作为泰山文化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泰山的一种标志。随着挑山工一步一步向上攀登,这个群体的人数却在一个一个减少,具有职业消失的危险。针对泰山挑山工的职业保护问题,已经有专家学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有专家呼吁将泰山挑山工进行申遗,吸引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保护这个职业群体;有专家认为可以参考实景演出的模式,将挑山工进行角色转变,由“劳动者”变为“表演者”并以此保留在泰山文化当中;也有专家认为,挑山工职业过于艰辛,随着现代化运输工具的不断普及,挑山工职业退出历史是必然的,但是挑山工精神永远不能退,需要我们去传承。
挑山工在游客眼中是一种职业、一道风景,但对于挑山工家庭而言那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担当。他们用扁担挑起的不仅是百斤重的货物,更是一份对家庭的责任和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他们用古铜色的臂膀挑起了人生的担当。负重不断攀登的路极其艰险,但是为了这份担当,他们一直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永不停歇。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面临着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和历史赋予我们的新任务,在面对“四大考验”和化解“四大危险”过程中,需要传承这种勇于担当的精神。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深水期和攻坚期,我们要具有敢于啃硬骨头、勇趟深水期的决心,也需要我们传承这种勇于担当的新时代“挑山工”精神。我们要凝心聚力,使新时代的“挑山工”精神在各行各业当中迸发出坚实的力量。
泰山山路陡峭,一般登顶至少需要4个小时,愈往高峰体力愈差,每上一个石阶都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提升,这也是泰山登攀的魅力所在。泰山挑山工负重前行,却往往先于游客登顶,原因就在于其勇攀高峰的精神。在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我们要继续传承挑山工的这种勇攀高峰的精神,正视并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使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泰山游客每次登攀都是对自己的体能和精神的极大考验,因此登山后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而泰山挑山工每天都在进行同样的负重登攀,甚至有时一天需要两三个来回,他们的脚步为什么那么坚定?就是因为挑山工们具有一股踏实肯干的“钉子”精神,这股精神是他们一次一次战胜险峰的精神支柱。个人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富强,无不需要我们认清目标,踏踏实实工作,实实在在做人,以不言放弃的“钉子”精神做好身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