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贵,冯毅翀
(成都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日益加快,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老年人持续增多,专业化的健康服务与管理等相关专业人才短缺状况越来越明显。成都医学院针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健康服务与管理的需求,于2015年申办了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本科),并于2016年获得教育部批准(首批),同年开始招生(公共管理专业健康管理方向班于2015年招生)。“互联网+”理念由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在2012年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首次提出,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因此,如何结合“互联网+”的社会背景,建立和完善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体系,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互联网+”对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影响的基础上,以成都医学院的创新实践为例,对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保障体系构建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创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提供研究依据。
专业思想是指大学生对自己所学学科专业及今后所从事的与专业相关的职业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所持有的一种理性认识、理解和态度,是一种从信念、情感到行为的稳定的综合心理品质,是专业教育和教学的根本点和出发点[1]。作为新办专业的大学生来说,一般存在着不知道专业学习学什么、学习意义是什么、将来要做什么等问题;同时,互联网作为当下信息快速传播的主要渠道以多种形态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在海量信息中,学生更容易迷失专业学习方向。因此,结合健康服务与管理行业的新动向,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专业方向,稳定学生情绪,激发学习热情,引导其顺利走上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之路并成为社会有用之才,是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
知识体系的构建是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向。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在我国属于新兴学科,目前健康服务与管理类专业知识体系正在积极构建,已初步确立了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借鉴经济管理学科核心理论、丰富健康管理知识和研究领域,以及注重健康管理技能积累的建设目标[2]。目前,人们对于互联网对人类物质生活的影响已有了深刻的认识。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信息大爆炸时代,知识的更替非常迅猛,知识体系的构建与重塑尤为重要[3]。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一方面要强化“互联网+”相关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还必须根据健康服务业的上下游产业,注重医学基础、营养保健、社区服务、运动健康、重点人群(老年)管理等多个领域知识的讲授,开阔专业人才的视野,以适应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需要。
受中国几千年传统教育的深刻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科的实践环节较少等问题,这种教学安排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教授费力、学生实际掌握较差[4]。目前国内健康产业细分领域互联网化趋势,主要涉及互联网助力简化就医流程并加快分级诊疗、“互联网+”完善健康管理垂直多元化以满足个性化需求、医药分开催生新电商生态、丰富商业保险等多个方面,涉及上下游数十个产业。鉴于涉及的产业、行业较多,要求学生掌握的实践技能也较为庞杂,因此,既要解决实践环节较少的弊端,又不能盲目制定过多的实践教学目标。从产业、市场细分的角度,规划出“以信息技术等核心技能掌握为基础,多元化的、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实践教学方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
基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快速提高的生活水平和越来越强大的购买力趋势,健康服务业的建设是迫在眉睫且发展空间极大的,并且,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对于第三产业乃至整体国民经济的影响不容小觑[5]。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并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其中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服务产业新业态,促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探索推进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移动应用服务成为一大亮点[6]。结合人口老龄化和“互联网+”背景,成都医学院确定了“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的重点是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体检中心、健康管理咨询公司等单位培养能够从事健康监测、健康评估、健康干预、健康教育、健康风险管理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围绕专业培养目标,通过与国内开办类似专业的学校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吸引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资源,初步形成了“医学+管理学+信息技术、重点服务于老年群体”的特色,即在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了“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有效进行健康检测、健康评估、健康干预、健康教育、健康风险管理,重点服务老年群体”的培养目标。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周期为4年,目前已经初步构建了“课程学习—项目训练—社会实践(实习)”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其中约3年半为课程学习(包括实践教学),约半年社会实践(相关机构实习,包括4周的毕业论文撰写)。在课程学习阶段(主要在课程学习1年之后)开始项目训练,训练项目主要来源于教师的科研项目(主要为应用类)和大创项目,如目前2015级健康服务与管理方向班超过60%的学生普遍参与的项目是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基于物联网的医养结合信息服务与预警平台研究及应用示范,学生主要参与到老年健康信息采集、老年慢病知识库建设、模拟平台(实验室)管理和社区应用示范建设等具体的项目实施中。以项目为依托,积极鼓励学生参与项目,达到了衔接课程学习和实习两个环节的良好效果。在项目参与中,一方面让学生深刻了解健康服务管理的社会需求,一方面让学生在课程学习的理论知识中得到应用和拓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坚定了学生的专业思想,使学生认清市场、合理规划职业发展方向。其中专业思想教育贯穿于“课程学习—项目训练—社会实践(学习)”整个培养过程中。
大学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而优秀人才的培养始于专业教育,其中专业课程的设置又是基础环节。鉴于健康服务与管理是新兴专业,虽然医药学院校有着专业教学的优质资源,但仍需根据健康产业(市场)发展的实际及其需要进行实时评估,以便论证、选择适宜的教学资源进行科学调整和开发。针对新办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尚需逐步完善的问题,目前成都医学院基本形成了“院系之间资源共享+多专业互助”的课程开发机制。在医院、体检中心、养老机构、健康管理机构等相关机构和兄弟院校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挖掘学校信息、护理、心理、康复和临床老牌专业及学科的开课资源,健康服务与管理所在的人文信息管理学院与其他院系资源共享、通力合作,从医学基础、营养保健、社区服务、运动健康、重点人群(老年)管理等多个领域构建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知识体系,初步完成了“必修和选修、通识课和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比例合适、信息化特色突出的课程体系建设。其中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健康管理学、卫生事业管理学、管理信息学、社会医学、康复医学、健康心理学、健康信息管理、健康教育学、慢病与共病管理、信息收集与统计分析、运动保健学、健康检测与评估、健康服务营销、健康管理政策与法规等。课程开发机制的确立和课程体系的优化,有利于健康服务与管理新专业的良好发展,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
健康服务与管理新专业开办以来虽然得到了学校、四川省教育厅的重视,媒体也有相关报道,但总体来看还是缺乏社会影响力。成都医学院主要面向四川省招生,在无法扩大省外招生的客观情况下,扩大宣传、外塑形象,是保证专业生源的关键。目前平行志愿模式的实施对高校的招生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掌握考生、家长及社会公众的接受心理和需求心理,做好高校招生宣传工作,既有利于专业宣传,也有利于扩展生源、保障生源质量[7]。目前成都医学院宣传部门、学生处和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所在的人文信息管理学院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专业和招生宣传渠道及机制,尤其是四川省老年协同创新中心的发展和健康大数据中心的建设,为提高成都医学院及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社会影响力提供了平台。而专业思想强化方面,在学院的管理协调下,新生班主任、辅导员、专业负责人和专业教师分工合作,把专业思想教育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中。
虽然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均具有管理学和医学等学科的扎实的专业背景,但鉴于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是新兴的、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教师专业教学和研究能力仍需大力提升。目前,学院已经初步搭建了与国内相关院校(具有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之间的合作交流平台,聘请了一些国内知名的、高水平的教授作为健康服务与管理方向的兼职教授,定期、不定期地邀请他们来访,围绕“互联网+”和健康中国背景,与师生进行学术座谈、交流,带动学术发展、提升学术水平。此外,一方面,借助教育部国内访问学者等相关项目或平台,为现有师资提供更好的知识更新机会,并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另一方面,学校也向新专业倾斜,拟在两年内引进2~3名相关专业的博士(博士后)或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
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和“医、管、信”相结合特点,一方面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数,一方面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目前在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限选课、专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课在内的专业课程中,实践教学的比重近15%。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学校和学院与成都军区总医院等十余所“三甲”非直管附属医院,与成都市慢性病医院、成都红星老年病医院、成都市老年康疗院、成都佳士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等机构建立了合作教学(实践)关系。此外,为了强化信息技术,学院还和四川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目前“共建人才培养及项目研发基地”“三创谷大学生创业孵化公共服务平台成都医学院人文信息管理学院分谷”等项目已经落实并开展,为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实践(实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成都医学院是我国首批获准招收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5所高校之一。学院从积极申报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起,就不断探索,紧密结合我国人口老龄化、“互联网+”和健康中国的社会背景,依据我国健康产业市场发展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并创新实践。学院注重招生宣传、强化专业思想教育,搭建教师能力提升平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保障机制的不断完善,为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关键性作用。目前,成都医学院针对我国健康服务与管理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按照教育部、四川省教育厅的要求,正在尝试进一步整合国内外生命科学、管理学、心理学、信息技术科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科技优势,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以期为四川省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健康服务与管理事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