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笑笑
十九大中,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建立激励机制,推动了人才在基层一线的流动。 基层公务员作为党和人民之间的桥梁,身处政府工作第一线,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动力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因此,为了避免新时代中本就任务多、 工作难的基层公务员承受更多的压力,进而加剧倦怠心理、责任感缺乏等问题的存在,研究基层公务员激励问题,健全基层激励机制,对调动基层公务员的工作热情,提升其满意度和幸福感,树立为民、务实、高效的政府形象具有深远意义。
1.物质激励不足。目前,政府调动基层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日益倾向精神激励,进而引发了物质激励不足问题,尤其对于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基层公务员而言,实际收入的高低对其工作动力和激励效果有巨大影响。 政府由于忽视了基层公务员的物质需求,导致其不公平感凸显,工作热情下降,甚至使个别公务员以不正当手段来谋取物质利益,引发贪污腐败问题,阻碍反腐倡廉建设。 并且,物质激励是基础,脱离物质激励支持的精神激励,不仅会弱化精神激励的作用,使其成为“空头激励”,还会因物质激励的不足,抑制基层公务员的工作主动性。 长此以往,不但会降低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吸引力,还不能调动该群体的工作积极性,致使激励失效。
2.外部环境激励缺失。自十八大召开后,各级政府大力推进“廉洁政治”建设,严格解决政府部门内部的“四风”问题,为努力建立一个民主高效、公开透明的政府形象,而十分注重组织内部的基层公务员激励问题。 政府外部环境激励的缺失,不仅不能使内部激励发挥深刻影响,还会因外部激励的弱化而起不到竞争激励的效果。 一旦基层公务员忽视了与外界的互动,只顾追求自身的发展前景,就会造成该群体中“内热外冷”的工作情形,间接加重部门中“只对上,不对下”的官僚作风,使直接面向群众的基层公务员淡化了服务意识,弱化了外部监督的约束。
3.组织激励匮乏。我国基层公务员多从事程序性工作,缺乏创新性和新颖性,个人发展空间受到约束,工作积极性不高。 政府内部培训流于形式,既不能提高基层公务员的能力素质, 也降低了其工作活力,团队间交流、学习的不足,使其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的作用大大弱化,内部竞争环境的缺乏更是调动不起其相互间争当标兵的工作激情,这些都是组织激励匮乏的体现。而具有短期性和个体性特点的自我激励影响着组织作为一个整体的总功能的长效发挥,丧失了组织激励在凝聚组织整体实力、 完善基层政府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得激励效果不佳。
4.负激励弱化。新时代中,基层公务员面临着福利减少、权力限制、监督加强的现实状况,各级政府为了使压力大、 负担重的基层公务员不失去工作积极性,保持该职业的吸引力,大力推行各种奖励措施,鼓励其继续努力工作,热情服务。 但由于基层部门中的复杂人际关系、法治意识淡薄、监督机制不完善等,对减薪、降职等负激励措施重视不够,执行困难,最终导致正激励过多而效果日益弱化,负激励缺乏而问题层出不穷,形成遵纪守法人员产生不平衡心理,失去工作动力。 基层公务员中负激励弱化的问题,既不利于激励效果的长久持效,也不利于反腐倡廉建设的真正开展。 若长期施行嘉奖、表扬等正激励,忽视惩戒、监督等负激励,会使基层公务员弱化危机意识,丧失进取心。
1.不良行政文化的影响。文化作为意识形态、思想观念等的体现,对基层公务员激励产生着深层次的影响。 由于基层政府沟通渠道相对闭塞,政策执行效果不佳,再加上基层公务员的特殊工作性质和思想素质有待提高等方面,使得平均主义、阿谀奉承、官本位观念等不良行政文化依然盛行。 新时代中,政府匡正选人用人风气,使得基层政府成了“清水衙门”,对评优轮流坐庄行为的打击,不思进取、墨守成规思想的纠正等,都对深受官僚主义影响的基层公务员产生了巨大冲击,大多基层公务员觉得自己利益减少,公平心理失衡,不满情绪增加,出现职业懈怠问题,影响激励效果。
2.基层财政收入的约束。基层经济水平影响着基层政府的激励制度,其财政收入与基层公务员的工资高低息息相关。 因为基层政府地域和社会结构的局限,加上“中央财政拨款偏差和自身融资能力不足,致使经济水平偏低、财政收入有限”,从而使得涨工资、培训、团体学习等激励方法受到约束,榜样树立、口头表扬等激励便日益盛行。 但是,当其他行业不断提高含金量而基层公务员的物质条件总是得不到提高的情况下,荣誉与模范的激励效应开始下降,个别基层公务员便寻找其他途径,甚至是通过不法方式获得经济利益,长此以往,不仅污染了公平公正的组织文化风气,使激励效果大打折扣,还破坏了政府形象,阻碍全面从严治党的纵深发展。
3.基层公务员职业特点的局限。基层公务员作为公众权力的践行者、政府基层治理的基础,有着其自身的职业特点。 相较于其他职业,该队伍的政治性是其最鲜明的特点,容易导致权力的公共性与自我利益的个体性发生冲突,取舍之间削减了激励方式的有效性。同时,其稳定性使得该群体缺乏进取动力,激励意识淡薄;具有较强执行性和规范性的特点使得其只能按照层级制度行事, 缺少行动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激励效果减弱;而该职业需要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精神与民众将其视为晋升阶梯之间的误解,更使得工作人员丧失服务热情,降低激励作用。除此之外,该群体的社会期望值过高,往往造成工作人员上岗后发现理想和现实差距过大,降低职业成就感,失去激励动力,再加上其等级严谨、层次较多,上下级往来多以文件、会议的方式进行,导致沟通受阻、上下脱节、激励失效。
4.基层公务员自身素质的制约。基层公务员在公共产品服务及提供、公共政策制定及执行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价值观念、文化素质等对于政府建设具有重大影响。 但是一直以来,基层公务员都面临着学历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的困境,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党中央在行为、作风等方面的严格限制,使其服务意识、能力水平等方面受到了新的挑战。 公众要求提高而自身能力有限的客观事实使得大多基层公务员疲于应对,失去工作热情,即使政府积极采取提升个人发展空间、树立模范榜样等激励措施,最终还是因为缺乏财政支持的培训教育、物质满足等根本性方式而削弱现有激励效果。
1.优化行政文化环境。基层公务员作为政府的一线工作者,其工作态度、能力水平等将直接影响着基层治理和政府的未来发展,面对着不良行政文化的影响, 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优化行政文化环境便成为当务之急。第一,要转变思想,严格打击“官本位”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牢固为民服务宗旨,强化激励意识;第二,要开展教育工作,不仅提高基层公务员的竞争意识和职业品质,还要开展培训、学习、交流等活动,加强工作动力,完善激励措施;第三,要落实措施,只有认真了解、调查本地基层公务员的实际情况后,合理使用激励手段,严格贯彻激励措施,才能使其切身体会到激励的优势,从而增强竞争意识和工作进取心,优化激励氛围。
2.发掘新型激励方式。在公务员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发掘基层公务员的“新型激励方式”也被提上日程,以民主激励方式为代表,在为解决现有激励问题提供新思路和角度的同时,也利于强化激励效果。 第一,基层公务员的参与对于激励的作用很大,不论是下放一定的管理权、决策权,还是设立便捷的沟通渠道, 都将在增强自我实现需要的同时,克服现有激励中交流沟通不足的弊端;第二,积极运用新媒体,发挥舆论作用来达到惩恶扬善、激发基层公务员工作热情的目的;第三,充分发挥领导作用,不仅要带头打击官僚主义作风和专制管理方式,还要积极与下级交流沟通,贯彻群众路线,调动工作主动性。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型,民主激励正发挥着重要作用,进一步细化的参与激励、舆论激励、领导激励等多种方式,充分体现出民主激励的巨大影响,也唯有基层公务员真正地参与到民主管理、决策中,才能将激励作用发挥到最大。
3.建立健全激励配套制度。建立健全激励配套制度, 对促进基层公务员激励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而考核工作可以说是政府选拔、 激励人才的关键环节。第一,要坚持公开原则,将各环节进行公示,减少人际色彩,使真正有能力的人才都能获得考核机会;第二,要制定详细有效的考核标准,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考核体制,积极引进丰富的考核方式;第三,应及时反馈考核结果,将其与晋升、薪酬、培训等相联系,奖优罚劣,强化结果监督,做到公开透明、科学规范。 从健全晋升激励制度来看, 政府应将职位设置向基层倾斜,来拓宽晋升渠道、扩大职业发展空间,完善竞争机制来加强外部激励, 加大基层公务员的危机意识,极大地开发自我潜能,发挥激励影响。同时,不仅要将奖惩细则明确化、规范化,还要设立相应的独立机构,严格执行奖惩程序,强化风险机制,保证激励效果。
4.强化激励机制的实施保障。激励机制实施保障的完善,是保证激励机制良好运行、发挥激励效能最大优势的关键。 第一,要完善基层公务员激励的制度性法律法规,明确方针政策的规范化、制度化,保障实施的法制化,更好地促进激励效果;第二,要健全监督保障体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进电子政务、网上政府等的发展,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开展多方位监督活动,拓宽民众检举、申诉、上访等渠道,为激励机制提供切实的监督保障;第三,政府要保障整个激励机制的协调,使得考核、晋升、奖惩等各部分间互补互助,只有各环节有机结合,才能保障激励效果的最大实现。
总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阶段,从基层公务员的角度出发,探究激励机制的优化,切实发挥出其最大功能, 以更好地稳固国家基层政权,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未来国家治理发展的同时,也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