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秀丽
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进行支持,为国民提供诸如教育,卫生,科学等诸多服务的社会组织,直接受政府领导。事业单位的发展对我国国民整体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也应当是政府关注的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会议上强调,要建立健全对于权力的约束体系,让权力的实施能够落到实处,保证权力为民所用,对于官员也应当要进行相关的约束,都要保证官员的廉洁。要有针对性的处理好事业单位内部的各项问题,重点针对在以往的实际管理过程中容易忽视的风险因素。对于我国事业单位的资金的分配,以及相应的国有资产的监督权,将事业单位的这些权力较大且相对集中的部门与岗位实行分事行权。
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建设需要建立健全从预算改革、绩效管理到政府会计、内部控制等一系列框架式的基础性财政制度安排,以适应国家在经济大环境的变动背景下提出的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改革要求。在政府进行治理的过程当中,政府预算是一个载体,部门和单位支出核算是另一个载体,预算是核心,核算是基础,两个载体都是国家治理水平的体现。这些年来,财政部门为了不断提高资金管理程度,从预算、采购以及资产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强有效的改革措施,并要求细化预算、合理核算、公开预算、实行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
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机构,事业单位为社会提供了众多的社会公共服务、也是各类社会行为的监督者。事业单位在推进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所提供的各项社会公共服务,对于提高社会的发展水平具有十分深刻的意义。其履行职责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声誉,关系到党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的有效实施,甚至关系到每个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推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就是经过高效的整合,促进事业单位经济发展,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等。将事业单位各个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整合,不断的优化内部控制的程度,确保财务信息财务报告能够及时有效准确的记录,不断的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为事业单位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提供保障。
推行内部控制制度,大多数人员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内部控制建设是财务部门的事情,简单的认为财务管理就是内部控制,与非财务部门无关,对内部控制建设存在模糊认识,导致推行效果不佳。
事业单位在关键岗位落实责任制方面不明确,人员的配备较为紧张,一人担任多项职务,各岗位设置缺乏独立性,制衡机制无法保障,导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较大且工作效率低下;另外人员轮岗落实不到位,很容易造成腐败;人员的专业能力与其工作岗位不相适应,不具备完成相应工作的能力,对待工作往往是敷衍搪塞的态度。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当中对于财政预算和财产的保护控制环节较弱。仅仅是成立了相应的预算控制制度,但是对于如何保护财产方面没有相应的制度规范,相应的预算的绩效管理也不完善,这些问题很容易导致在资产的盘点清查或重购置问题中,存在账实不符、资产不清的现象。
监督审计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部门,在事业、企业等行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的提高相关单位的经济管理能力,促进相关单位的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事业单位而言,监督机制有所缺失。有些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相应的内部审计职位,但是在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当中却缺少相应的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的时候,往往临时由财务人员兼任审计人员,而内部财务人员不具备相应的独立性,其审计结果也不具有说服力,从而使内部监督流于形式。而财政、审计部门作为外部监督部门,由于资源有限,也无法全面覆盖,所以事业单位监督机制的缺失和不完善,影响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完善。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片面性,存在制度建设没有覆盖全部业务的情况,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的范围往往只涉及到资金的开支范围,相关的资金使用标准和方向,范围过于狭窄;或者是以财经法规代替内部控制制度,不切实际,不符合全面性原则;虽然制定了相关的制度措施,但是没有与时俱进的对于相应的制度措施进行不断完善,从而导致在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原有的旧的相关制度无法满足新的管理要求,无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全体员工素质的提高以及全体人员意识的提高对于顺利的开展内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员工的素质进行控制的过程当中,首先应当要做的便是把好员工的入口关,对于员工的工作能力与其所应聘的工作岗位是否存在不相符的现象进行充分的考察;第二,切实加强员工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升员工的素质。内部控制应该是覆盖单位全部业务,并且是全员参与的,每一个员工都应当有全局的认识,不仅仅是财务会计人员,每一个员工都应当有责任有义务积极的参与到其中。单位的领导者应当要高度重视,这样才能积极的推动内部控制的真正施行。要培养全体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的促进员工的观念由被动向主动转变,领导者应当要以身作则,积极的示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改变旧的观念,正确的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积极的督促落实相关政策。
事业单位应当要主动加强内部控制,首先就应该要对各个部门的责任有所规定,要明确责任划分。各个部门之间要通过有效地协调来完成组织目标,不能停留在过去由单一部门进行决策或者多部门共同引导的时代。对于重大预算项目应当要进行立项审核,强化对结果的运用。要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对预算能够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与运用。预算的编制应当是有目的性的,整个预算的编制过程当中也应当科学有效。在对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上,进行合理有效的划分明确资产的负责人,依据事业单位内部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置。对于资产的租借,对外投资等等环节,应当要建立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以保证对资产合理有效的管理,实现动态化资产信息管理。
内部审计要求事业单位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体系,积极的吸收引进审计人员,对审计人员的职业资格进行审核,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和公正性。部分单位存在缺少审计人员的现象,针对这样的现象,可以在内部成立相应的监督联合工作组,选取内部的相应的中高层领导,定期或不定期对于单位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以及人员的安排进行及时的监督,发现在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及时解决。而外部监督需要的是政府机关积极参与到其中,但是财政、审计部门作为外部监督部门,由于资源有限,也无法全覆盖,单位应该借助外部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事务所,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执行等情况进行审计,查找问题并解决问题。
我国的事业单位之前普遍不重视内部控制的发展,近年来内部控制已经成为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要加大各部门各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力度,从客观事实出发,不断地对现有的内部控制系统加以修正和完善。 各单位主要的负责人必须带头示范,身体力行,及时的参与检查监督,为资金的合理安排提供保障,为内部控制的建设提供保障。内部控制的加强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要全面系统,要有重点,要相互之间存在制衡,适应大的环境并且重视成本。建立科学的财务预算机制,建立内部的信息共享平台,共享数据信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我们不断地积极探索,在一次次的改革中,不断寻找新的改革方向。内部控制的完善不能是事业单位单方面的,而应该是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双向协作,内部审计与外部监督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