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祎 黄艳(通讯作者)(华东交通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0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生活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人们在享受新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催生了一种负效应,那就是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减少的运动量和不断增加的生存压力,直接导致国民体质健康指数一而再的下滑。而青少年乃国之根本,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自然也是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国家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必须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锻炼学生体质,增强学生体能,不但要教会学生正确的运动技能,还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而体能训练自90年代引入我国至今,已进入了不断创新的阶段,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目前体能训练的运用范围不仅局限于竞技体育方向,同时也运用于全民健康、增强国民体质等方面。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科学的体能训练能够有效地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其身体机能的完善。随着年龄的增长、兴趣的丰富、知识的累积,很多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对部分体育项目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参与的冲动,这时合理的体能训练也能为青少年参加各项体育活动、拓展其它运动技能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降低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遭受运动损伤的几率。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现状表明,当前青少年中“营养不良”的比例虽呈逐年下降趋势,但“营养过剩“导致肥胖率大大提高的问题急需得到重视。全面的体能训练能够有效的改善青少年的身体形态,促进身体的良性发育,预防多种疾病的产生。
合理全面的体能训练不光能在身体机能上为青少年提供支持,同时也能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良性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例如刚步入青春期的少年大多开始对自己的外貌体型敏感,然而自然发育带来的身体变化使他们很容易出现孤僻、不愿与人沟通或是自卑心理。通过合理的体能训练,不仅能为青少年塑造一个良好的体态,还能使他们在运动中收获喜悦和满足,性格也会在潜移默化的感染中变得开朗起来。
研究表明,25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一直呈现下滑趋势,速度、力量、耐力、协调性、爆发力这些基本身体素质逐年下降,肥胖率却不断升高,一些常出现在中老年人群中的慢性病开始逐渐低龄化。而当前我国青少年主要是通过学校开设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或是课后兴趣班、俱乐部的形式接受一些或多或少的体能训练。这些训练通常是以传统的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形式出现,大多是通过某一个体育项目的长期重复练习使体能在练习中得到发展。而科学的发展步骤应当是先经过全面系统的体能训练,使青少年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日趋稳定,在做好充足的准备下再去掌握不同的运动技能,学习感兴趣的运动项目。
(1)训练方式违背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
在传统体能训练观念的驱使下,青少年体能训练时常会走入一个误区:认为体能训练就是单纯的力量、耐力练习。从而在起始阶段就对青少年进行负重力量练习和长距离耐力跑练习。但是,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发育期,身体机能还未完善,肌肉、骨骼都还未发育完全,如果在这个阶段采取过度的训练手段,使青少年的肌肉、骨骼过度劳损,将会对其生长发育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严重的还可能导致永久性损伤甚至残疾。
(2)训练手段的单一。
在青少年的这个年龄段,如果采取单一枯燥的训练方式,学生很快会产生厌倦、烦躁的心理,对体能训练的投入会大大下降。其实不光是青少年,任何人长期进行一个事物的重复,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抵触情绪,青少年尤为显著。而在当下青少年体能训练中缺乏的正是“新鲜感”,很多学校在长期的教学中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训练模式,有些单个项目可能直接成为一个学期的教学计划,这大大影响了青少年对参与体能训练的投入,即使参与也是处在一个被动参与的状态,很可能导致训练成果事倍功半。
(3)体能训练专业人才的缺乏。
虽然“体能训练”这一概念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的高水平训练内得到广泛运用,特别是在一些顶级职业联赛中,顶尖运动员都配有自己的体能训练师和训练团队,带动国外市场中的体能训练师也成为一个大热行业,走入普通百姓的生活中。但在我国国内真正具有资质的体能训练师仍是一个稀缺资源,目前我国的专业体能训练基本服务于高水平运动队,而在学校体育乃至青少年运动员培养层面,专业体能训练的介入是少之又少,甚至有很多教师或教练对体能训练的认识出现偏差甚至疏于了解。
(4)训练器材、场地的缺失。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具有一个普遍特点:“重文轻体”。多数学校开展体育课程的目的都是为了应付必考的体育科目,而忘了体育课的全程应当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健康”也理应得到广泛重视。在应试条件的驱使下,学校体育多数开展于:田径场,或是单一的、少数的运动项目,例如羽毛球、乒乓球等。但其实从健康的角度出发看体能训练,可以运用于体育课的项目器材还有很多,例如,绳梯、平衡垫、弹力带、泡沫轴等等,这都是一般学校不具有但及其简单易配备的器材。
面对青少年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体能训练不能一味的追求大负荷、高难度。在青少年骨骼、肌肉未完全发育完成时,不可进行过多的抗阻训练,青少年骨密度偏低,过度的抗阻训练很有可能会造成骨折或错位等损伤的出现,不能过度强调发展肌肉的力量,坚决抵制一味追求大力量的传统体能训练方式,在发展肌肉力量之前更应该注重肌肉质量的提升。在训练前期应以跑、跳、徒手训练、协调性训练为主;训练中期可以逐步进行身体素质的全面练习,辅以运动技能的学习,平衡发展速度、力量、柔韧和敏捷度;训练后期才开始爆发力、耐力的练习。训练项目及动作也不应过于复杂,一般选择简单、科学、系统且遵循青少年体能训练原则的训练方式。
正如毛主席所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支撑一个人追求理想的脚步。诚然学习良好的文化知识很重要,但在素质教育中“身体健康”也占据着很大的比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以健康第一位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参加锻炼的意识;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不难看出,国家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视日益增长,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必须帮助青少年认识到一个健康的身体是一切学习生活的基础。青少年时期,正是打好运动锻炼基础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要注重培养青少年对运动的兴趣,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正确引导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以及进行体能训练,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趣味横生的手段使青少年意识到运动的乐趣以及运动带来的收获,以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观念。
体育教师在选择训练方法时,需同时兼顾训练效果和青少年的主动参与度,避免长期重复的训练内容和较为单一的训练方法,尽量采取单一训练法和重复训练法交替进行,最好的方式就是将游戏法融入到体能训练中去;或是以游戏为组织形式,制定相应的规则条件和奖惩机制,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训练氛围,提高青少年参与训练的兴趣,提升训练质量,发挥学生在训练中的主体作用。适当的摒弃长期不变的训练方法,坚持创新,使训练课堂时常充满新鲜感和期待感,还有一部分学生可能只对个别的运动项目感兴趣,因此必须要做好开展专项体能训练的准备,简而言之就是充分利用一个专项的技术特点和技术要领来开展体能训练工作,为青少年将来参于体育锻炼乃至参加更为专业的体育竞技打下坚实的基础,一个科学的体能训练方式甚至可以延长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寿命。
体育教师首先应根据不同阶段的青少年设立不同的训练目标。加强对体能训练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能动的选择训练内容,充分的结合教材、教具;合理利用地方特色,最好是能将地方特色与国际先进体能训练方式相结合;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这就要求教师掌握不同的训练原则,并充分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为了促进普通学校教师都能掌握体能训练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教育部门和学校应有组织对体育教师进行体能训练方面的培训;聘请体能训练方面的专家进行指导教学;大量引进专业体育院校毕业,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素养的体育教师,并且督促体育教师时常更新自身的训练观念,拒绝陈旧、落后、顽固的体能训练模式。
青少年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提升国民体质,就相当于为国家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后备力量。不论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还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颁布;亦或是“体育强国”目标的提出,都强调了体育和健康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当前社会现代化高速发展,生活节奏日渐加快,学习、工作压力不断增重的大背景下,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至关重要。我国体能训练当前发展的势头虽十分迅猛,但在青少年领域的运用才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且研究方向也多集中于竞技体育领域,对大众健身还未起到足够的重视,这一点值得向体能训练已取得丰硕成果且广泛运用于大众健身领域的欧美国家借鉴和学习,但切忌操之过急,一切实践还需足够的理论支撑,相信在“足球进校园”、“武术进校园”等一系列体育政策的带动下,“体能训练进校园”会拥有一个光明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