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萍 朱亚成 陈昌朋(.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 4045;.西藏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陕西 咸阳 708;.武汉纺织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湖北 武汉 4000)
自2006年以来,高校体育教育经历从加强实施素质教育,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高校教育从重智育转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乃至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树立终身体育理念,全面强化高校体育工作。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当代大学生体育教育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以人的全面发展理念为目标的高校体育教学顺利实施,为培养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创造良好的实施环境。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努力培养担当民族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能力即人的智、体契合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基,只有生产劳动与教育结合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大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发展学生体能、运用技能以及提高学生认知的运动能力,培养学生锻炼习惯、情绪调控以及适应能力的健康行为,教导学生积极进取、遵守规则以及承担社会责任的体育品德三大方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要求:增强综合素质,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全面强化学校体育工作。人的全面发展基于全面发展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新时代的教育要求高校教育将体育教育摆在首位,坚持健康第一的发展理念,树立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培育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平台,人的全面发展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石,二者相辅相成,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为终极目标。
“运动改造大脑”不是一句空话,高校体育教学将以“智育”为主转变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结合。重点强调“体育”,是因为体育能促进学生神经系统发育,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和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塑造学生身心健康的人格。“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高校体育教育强调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理念。
与其说大学是学习的最后阶段,不如说大学是学习的开始阶段,大学生活是为着梦想拼搏的生活,多样化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十年苦练”只为在人生大舞台展现自己的才华。当代大学生度过小学、初中、高中三大阶段的应试教育,增强了“智”育,而大学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体”育为重点。步入大学,加入兴趣社团以培养自己的课余爱好,加强运动锻炼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尝试社会实践以积累社会经验,诸如此类,没有强健的体魄无法造就美好的大学生活。高校体育教学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理念,在体育教学上注重提高学生的运动认知能力、挖掘学生体能以及促进学生熟练运用运动技能,体育教学采取理论知识讲解结合室外运动演练的教学方式,体育教师精心制定教学内容因人施教,培养大学生核心素养,铸就大学生强健体魄。
当代学校教育以“智育”为首位,即以“应试教育”为主,高校体育教学以学生体测为目的。现代教育逐渐倾向以“体育”为首位,打破“应试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全面贯彻落实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任务。大学生踏入大学、步入成年,身心发展日益成熟,学会自主选择、独立发展,大学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培养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基地。据调查,越来越多高校秉承“体”育结合“德”育的教学理念,以体育人、以德感人,体育教师的工作是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塑造学生坚毅的灵魂、塑造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工作,将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摆在首位,培养学生锻炼习惯,教导学生调控情绪以及社会适应的能力,全方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钟秉枢院长在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的讲座中提到,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是共赢的文化、个人的文化、商业的文化、教育的文化、多元的文化。钟秉枢院长的话完美阐释了体育竞赛应有的特征,大学生参加体育竞赛,在运动项目训练、比赛中学会团结协作,学会遵守规则,学会挑战极限,学会积极进取,学会承担责任。体育竞赛是斗智斗勇的平台,大学生们在团队中学到为人处世、合作共赢的方法,赛场上优胜劣汰、遵守规则的自然规律,学以致用于社会生活,在团队里强烈的责任感是赢取比赛的先决条件,在生活中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亦是如此。高校体育教育坚持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贯彻立德树人的理念,磨炼大学生顽强的意志,树立大学生良好的体育品德。
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铸就了大学生强健的体魄,塑造了大学生健康的人格,磨练了大学生顽强意志。但是随着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增多、教学模式的转型以及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不强烈,造成体育教师教学难度增加、新旧型教学模式相驳以及大学生体育运动能力较差等难以解决的现状。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要求高校建设一支强大的体育师资队伍,高校体育教师为满足大学生多样化体育教学内容的需求,定期进行现代化教育理论的培训,体育教师基于现代化教育,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素养和业务素质水平。传统体育教学内容较单一,体育教师结合体育教材大众化进行体育教学,现代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多样,体育教师需要定期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切实做到因人施教。但实际操作却是十分艰难,体育教师学习新的知识不能在短暂的时间进行教学实践,大学体育课时间较长、学生较多,体育教师一堂课难以做到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学生有各自的兴趣,老师没有三头六臂,只能应大多数学生所趋进行课堂教学。国家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颁布系列政策,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体育教师进行高标准、严要求、重实践,高校体育教师课堂教学需要结合互联网技术、公共管理学、医学、生命科学、理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体育与健康教育,高校体育教师“保姆级”教学难度增加、压力增大。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要求高校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传统体育教学以缓解学生学习压力为目的,忽视学生的兴趣培养。“应试教育”以学生通过体能测试为终极目标,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应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实践,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思想,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为目的,切实进行高效课堂教学。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表示,高校要开齐开足体育课,切实保证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真实时间。高校增大对体育教学的投资,改室内教学为室外教学,尚未成熟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仍然存在安全隐患,学生室外运动释放自己天性,室外教学无法完全保证学生安全,为体育教师教学带来了困扰。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运动兴趣,改变了“应试”而学的思想观念,但在一定程度上没有汲取旧型体育教学模式的精华,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应以完善旧型体育教学模式为着力点,采取弃糟取精而不是完全转变为无基础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
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可以用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概括。高效体育教学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在培养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道路上会遇到重重困境,中国是教育大国,为体育事业的长期发展献谋献策,教育部颁发文件以保证高校体育教学顺利进行。为解决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遇到的难题,提出以下三点策略,以期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上提供参考价值,为人的全面发展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完美契合,为中国培养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校体育教学转变了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体育教学内容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体育教师通过结合生理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专业知识融入体育教学,以更专业的教学内容满足大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求,同时也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为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带来高效体育教学。在新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中,体育教师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放在首位。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纽带进行教学,结合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确保体育课堂的顺利进行,确保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给学生带来完善后的新型高校体育课堂,营造师生同堂、良师益友的教学氛围。
新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完善了旧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不足,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体育课堂加强师生交流,教育部门建立新型教师评价系统、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体育教师教导学生专业知识,为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学生也有评测教师教学的权利,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高效的体育教学课堂营造良好的环境。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强调,把道德品行、体质健康、运动技能和习惯养成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标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在不断实践中优化,以健康第一为本的原则将成熟的教学模式带入教学课堂,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融入体育理论知识教育,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传输良好的体育品德。
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培养了大学生的运动能力,铸就了大学生强健的体魄;促进了大学生的健康行为,塑造了大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了大学生的体育品德,磨练了大学生的顽强意志。高校体育教育是长期的教育过程,新时代下学科核心素养融入体育教学改革,培养大学生核心素养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高校体育教育沿用人的全面发展理念,以保证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