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运动训练课程改革的思考

2019-12-22 14:09:51杨星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5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19期
关键词:竞技体育运动体育教师

□ 杨星(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50)

在高校,设置运动训练课程是教学计划的核心任务,该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集中反映社会和时代对高校中所培养学生在社会适应能力和知识框架结构等各方面的基本要求。另外,运动训练课程具有非常强的独特性,对体育竞技运动的训练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各种新课程教改文件的推广,对高校运动训课程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我国高校运动训练课程在改革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对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运动训练项目产生严重的影响,同时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也制约着运动训练质量的提升。

1、竞技运动的含义及分类

纵观竞技运动的发展史,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时代的发展背景下,竞技运动的发展概念也是不尽相同的,其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而这种变化为竞技运动的概念增添了新的活力和内容。竞技运动概念的多样化定义影响着竞技运动的学术观点,与此同时,由于竞技运动具有竞争性、规则性、不确定性和挑战性等特点,其与杂技、劳动、喜剧和游戏等身体活动项目是有所区别的。认识到竞技运动概念的本质含义之后,还应该认识到在不同场合、不同项目和不同类型的竞技运动中,其所展现的强度也是不同的。长期以来,竞技运动的相关科研工作者不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导致高校在开设运动训练课程的过程中,往往是将其限制在一个竞技标准较高的层面上。鉴于此,我国高校在开设运动训练课程的时候,相关工作者应该对竞技运动的定义和分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精准的划分,只有这样,才能极大程度的提升高校运动训练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经过科研工作者的长期不懈努力,现阶段,根据竞技运动的活动目的将其分为康复竞技运动、娱乐竞技运动、健身竞技运动和夺标竞技运动四大类。对竞技运动的精准化分能够极大程度的帮助高校运动训练课程设置人员了解和认知竞技运动的含义,从而进行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课程设计,并促进高校体育教学事业的稳定发展。

2、高校运动训练课程改革的现状分析

2.1、课程设计与市场脱节

现阶段,我国很多高校依旧使用传统的、陈旧的运动训练课程,该课程的系统性较差,对于现如今的时代发展和市场环境,传统的运动训练课程远远地不能够与市场环境相融合。其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体育行业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市场环境,例如,各种各样的体育俱乐部出现在城市当中、体育界对体育经纪人的需要也在增加等。在这种发展情况下,传统的运动训练课程已经与市场环境发生了严重的脱节,不能够满足现代市场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所以,对传统的运动训练课程进行全面的改革和优化调整是非常有必要的。

2.2、教练员的执教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高校在开设运动训练课程的过程中,主要是以本校的体育教师为主。高校体育教师虽然接受过专业的体育训练,但是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很多体育教师缺乏对专项运动训练的教学经验。另外,很多高校中体育教师的教学任务非常繁重,常常会同时负责好几个班级的体育运动训练课程,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对体育运动训练的理论进行全面的深入研究,也不能够对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进行有效的研究。体育教师团队的执教水平受限,将极大程度的影响高校运动训练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3、运动训练与文化学习处理不当

很多学生从高中忙碌的学习生活中进入到大学自由规划生活的环境中,对于角色的转换还不是很到位,在进行体育运动训练的时候,往往不能够妥善的处理好体育运动训练和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之间的关系。另外,再加上一些学生的文化基础本来较弱、其学习能力不强和学习方法应用不正确等各种客观影响因素,从而导致学生对体育运动训练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最终就有可能发生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够顺利的完成学校对学生体育运动训练课要求的情况,从而使学生产生自卑的心理。这样会极大程度的影响学生在后期体育运动训练课程的学习,从而降低高校体育运动训练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4、竞技体育体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竞技体育主要是以体委为中心,高校的竞技体育处于从属的地位。高校在运动员的招生、选拔、训练、管理等各方面,都缺乏较为完善的、科学的、合理的培养体系和法规标准,这种情况严重的制约了我国高校体育运动训练的健康稳定发展,从而为我国难以培养出世界性竞技体育运动人才埋下了较大的隐患。高校的竞技体育体制不完善,就不能够提高提运运动训练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从而就不能够成为我国培养世界性竞技体育运动人才的中坚力量。

2.5、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差

一般而言,擅长体育运动训练的学生的思维跳跃性较好,且反应较为敏捷,但是这些学生在进行运动训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很难将注意力高度的集中起来,并且其行为也会出现不规范的现象。在我国高校的体育专业中,学生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文化课成绩不好才转而报考体育专业,对其进行体育运动训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产生抵触的情绪,并且不能够很好的进行自我约束,从而为教师提高运动训练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形成了较大的困难。

3、运动训练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路与实践

3.1、构建多元化课程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也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现阶段,在教育个性化理念的发展过程中,对教育目标进行积极地创新,从而实现教育目标的多元化发展是主要的发展方向。鉴于此,高校就应该加强度对体育运动训练课程的改革和创新。为了能够极大程度的促进高校自身的课程设计和国家对高校体育运动训练课程相关要求的和谐统一发展,适当的增加选修课内容和比例,达到体育运动训练课程多元化发展的目标。对于传统体育运动训练课程的内容而言,不仅要有自然体育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将人文学科的相关知识渗透到其中,并对其进行整合、精简工作,从而强化时代感、扩大课程的张力。另外,在改革和创新体育运动训练课程的过程中,需要对当下以及未来的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趋势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仔细的讨论,从而极大程度的丰富选修课程的宽度和广度。

3.2、提高教练员的综合执教水平

在高校,组建一支综合执教水平较高的教师团队,对提升高校体育运动训练的教学效果是非常关键的。为此,我国各级体育教育的相关管理部门就应该加强对高校体育教师的专项培训工作,通过系统的培训,提升高校体育教师的实践教学指导水平和理论教学能力。另外,高校应该对体育教师的师资团队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任务安排,并是定相应的激励制度,通过提高体育教师的薪资待遇来提升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高校运动训练课程的教学质量。

3.3、积极地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

高校应该积极地承办和举办各种各样的体育赛事活动,为学生进行实践锻炼提供有利的条件和机会。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各种体育赛事,从而培养学生体育方面的兴趣和才能。在参加体育赛事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体育赛事中裁判工作的全部流程,例如赛前准备工作、赛中严格执法、赛后及时总结等。另外,学生通过参加体育赛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理论知识有一种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3.4、完善竞技体育体制

完善的竞技体育机制能够极大程度的保障高校运动训练课程的开展。通过对运动员的招生、选拔、训练和管理等各方面的标准和法规进行科学合理的完善,从而改善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训练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升教学质量。竞技体育体制的健全与否,关系到高校,尤其是专业体育院校中的体育健儿的培养,所以,加强竞技体育体制的完善和健全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3.5、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高校在进行体育运动训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特性进行多元化的教学,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和优化,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从而强化学生在教学课堂上的持续注意力,并提升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互动的热情。在教学内容上,要深入浅出;在教学模式上,要多采用现代化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教学方法。高校体育教师要积极地、正确地引导学生对待这门课程,从而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自身的约束能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高校运动训练课程进行改革,既是对现代化发展的一种积极响应,也是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一种完善,同时还是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一种补充。对体育运动训练的现状进行深入的、全面的研究,找到需要改进的问题,并通过不同的、有效的措施进行改革,从而保障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事业的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竞技体育运动体育教师
体育运动
竞技精神
幽默大师(2019年6期)2019-06-06 08:41:50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体育运动小常识
呆呆和朵朵(13)
花与竞技少女
Coco薇(2015年3期)2015-12-24 21:28:39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竞技体育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10:01
同台竞技
对联(2011年16期)2011-09-18 02:26:32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