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海燕(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贵州 毕节 551700)
激励式教育,顾名思义,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除了为其讲解知识,还要细致观察,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学习鼓励,以重燃起其在学习上的兴趣和信心。在众多的教学实践中表明,激励式教学不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加强了师生间的了解,并极大地引导着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在高校体育中,学生的健康问题已是教学内容中的重中之重,而在网络时代,更多的学生只是沉迷在游戏或社交方面上,更加重了其健康的危害问题。故此,在此基础上,借助网络技术的发展。运用激励式教育以引导学生养成爱体育、爱运动的精神,最终培养综合素质突出的优秀学子。
在网络盛行的时代,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需求,故而教师要积极探索出更有效的教育模式,而激励式教育便是其中之一。在激励式教学下,不论是对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还是学生的体育素质上,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其一从教学效果上来看,激励式教育通过鼓励引导式的方法,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以及时发现学生的短板,并在激励的基础上进行改善,不仅让学生重拾了信心,避免了学生不良情绪而引发的“黑色学习氛围”,而且让学生更加信任教师,更加愿意参与到体育锻炼中,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了一股爱运动的热潮,自然会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其二是从学生的改变上而言,学生在网络时代中,对很多事情都会失去兴趣,只沉浸在虚拟世界中,和教师的沟通也会由此减少,长此以往,对体育课程也会毫不感冒,非常不利于其成长。在激励式教育下,找到学生失去兴趣的弱点,并观察学生在体育上的优势,不断鼓励,让学生回归到正常的体育运动的轨道上来。同时,在教师的激励下,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恢复到平日的活力,对很多事情都能努力去做,在综合素质方面上必然也会有积极影响。
不容置疑,纵使激励式教育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仍然有一部分高校教师不愿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低估了体育课程对学生身心发展的有利作用。为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继续泛滥,高校要构建完善的激励式教学体系,让相关体育教师有一个制度约束,进而把激励式教育真正贯彻落实到课堂上。比如,在这个教学体系中,可以要求教师在体育课堂上积极挖掘表现优良的学生,并通过各种网络平台通报出去,这样一来,不仅鼓励了优秀的学生,让其倍增信心,而且能让其他学生以此为榜样,从而更加重视起体育锻炼,最终形成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各项体育锻炼的学习氛围。同时,高校也要充分依赖好学生感兴趣的网络平台,如各类社交软件或学校官网,通过这些平台来掌握教师在落实激励式教育方面上的成就,做到真正的实在落实,而非仅仅是口头形式上的宣传,从而确保激励式教育的作用发挥。
教学效果的好或差,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的高与低决定着,倘若教师有着过硬的专业能力,则其就能较大范围地使学生信服,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网络时代,对教师的能力必然有着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其才会正确认识到体育课程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激励式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并能针对不同性格不同态度的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鼓励。同时,体育教师仅仅有着高度的专业能力还不足矣,还需要在综合素质上也有所提升。学校可针对这一情况,紧跟教育变革的要求,对相关的体育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强化其在网络设备上的认知与操作,使其能够时刻掌握着学生的学习情况,成为学生眼中合格的导师。比如,可以让教师组建微信群,并在群里多分享体育锻炼的益处,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有条件的教师亦可以开设公众号,做到于网络平台上有效引导学生。
在网络技术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养成了不爱迈腿、宁愿低头的习惯,对体育锻炼更是毫无兴趣。面对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这种消极情绪,教师要及时施与激励式教学鼓励,使其改变对体育运动的消极想法,并能够大胆地迈开步子,在循序渐进中爱上体育运动。很多学生不爱锻炼也是由于在运动项目上没有天赋,同时又惰于努力,最后便对体育完全失去了兴趣。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正确鼓励与引导了。对于不愿意动起来的学生,教师要经常对其讲述一些运动员的故事,以及一些不运动而导致的身体伤害等等,以激起学生运动的欲念。同时,很多学生在体育课程上很怕“吃苦”,像很多学生跑800m或1000m时,由于意念不够强,也没有教师或伙伴的鼓励,很容易跑一半就放弃了。教师要针对这种情况,多激励学生,让其坚持下去,当然,更好的办法是和学生一起跑,用实际行动来感化学生,这种激励法会有着更好的效果。
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的维护不仅体现在上课之间的讲与听,更重要的是课后的交流。很多教师往往在上完课后,便失去了与学生的联系,这在体育科目上更为明显,这不仅使得教师无法切实掌握学生情况,也容易产生师生间的矛盾。为此,体育教师要利用好网络平台,搭建好彼此间的网络互动桥梁,多与学生交流,在发现其弱点后,多对其进行鼓励,避免其产生努力也没用等的消极情感,久而久之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同时,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时刻收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上的意见,以方便教师收到课堂反馈,并及时改善。除此之外,教师针对某些在体育项目上相对较弱的学生,为了更好地激发他们,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在课后将运动项目的分解动作上传到微信群或公众号,让学生在课后有更多的时间琢磨,当然,教师也要进行适当地引导,避免学生盲目学习,最后适得其反。
虽然说激励式教育需要经常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鼓励,但这也不表示教师纯机械式地或敷衍式地激励学生,而是要量体裁衣式地进行鼓励。通常情况下,很多学生对体育项目的热爱程度都不一样,教师应该在调查清楚每位学生的运动特长及未来发展规划,再进行科学的激励式教学。比如,部分学生由于身体柔软性的优势,想在舞蹈上发展,但由于在舞蹈动作或者歌曲上有着学习障碍,这类学生就会陷入两难的境地,即坚持还是放弃。面对这种情形,教师要对学生的能力做出综合评价,并对其鼓励,同时对自身的教学进行一定的反思,是否是教学方式上不够创新,导致学生的学习障碍无法铲除等等。另外,也要在以后的课程中多关注这类学生,而不能让其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多对其进行辅导,在鼓励中激发其坚持的动力。
在学生时代,没有人是想被教师指责的,当然,也没有学生是十全十美,不用教师引导的。为此,教师在落实激励式教育的时候,务必要注意同等待之,而不能搞区别化,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同时,每个学生都有着自身的特长,对于某方面没有才能的学生,教师不能就此丢弃,而应要认识到其在其他方面的长处,做到宽容对待。当然,对于某些表现好的学生,教师务必不能吝啬对其的表扬,这样不仅能让其认识到自身的优势,看到自己的进步,又能增长其信心,还能间接地鼓励其他学生,能够取得三重效果。另外,在体育课堂上,最讲究的就是动起来,即使在网络平台的辅助下,有些师生间的关系可能非常好,教师也不能由此松懈,放松对自身的要求,而是要积极与学生一起动起来,并近距离地鼓励学生,与学生共同成长。
一言以蔽之,在网络时代,体育教师也要紧紧跟上时代的发展,充分利用其网络技术的教学优势,这既是积极迎合学生当前学习的特点,又是对自身教学方式的勇于创新。由于高校学生在网络方面都是非常感兴趣的,日常也离不开网络的应用,故而体育教师要将这个特点重点考虑,以将激励式教学模式发挥到最大化。如要构建完善的激励式教学体系、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注重学生的体育精神的养成、加强与学生之间的网络互动、以及灵活使用各种学生能接受的激励式教学方式,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提升其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