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评价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

2019-12-22 23:00:47彭举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科学合理可持续性生态农业

文/彭举,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1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推进,我国在生态农业建设方面也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和完善的推进下,生态农业也有了质的变化。而要想真正意义上确保生态农业经济效益有更大程度的提升,就需要针对生态农业的具体发展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掌握,针对生态农业可持续性以及经济效益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对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这样能够针对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测,同时展开更科学合理的评价,对于推进我国生态农业取得更大程度的发展和完善,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相关方面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并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有效推进各项工作。

2 评价指标体系概述

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概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了有效适应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和社会发展内在的要求,要建立健全全新的发展模式,树立新方向,为我国各项经济活动平稳有序的推进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与此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建立健全与之相对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我国当前所采取的是全新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原有的指标体系为基础,所涉及的指标内容包括参数、变量、信号、测量方法以及经验模型等是对项目方面从干部层来讲,它是一种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的系统简化呈现方式,它有着多重功能,例如,可以更有效的进行测量,反应,指导以及预警等等,并根据具体的情况,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更深入细致的选择相对应的指标,这样能够使系统的状态和功能得到更有效的呈现。

2.2 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特点

在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评价指标体系有着比较显著的特点,具体而言,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第一,在更大程度上有效突出重点,为生态农业取得持续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并具备更大的经济效益提供与之相对应的更科学合理的发展方向;第二,更注重相互之间的差异性,着重对于生态农业中的相关农业生产发展活动进行分门别类的划分,并对其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由局部着手,促进生态农业从整体上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三,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定量,定性是辅助手段,当前主要有44个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定量指标包括39个,而定性指标只有5个;第四,可以针对相关情况进行动态性的监测,确保生态农业和社会其他经济活动有效融合,互相促进,共同发挥合力,更有效的实现优势互补,确保生态农业能够取得更大的效益,并真正意义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3 我国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

在我国所涉及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4个,每个指标体系中都有着自身的个性化特征,在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与之相对应的更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有效构建和发展。在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选择相关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要着重根据生态农业的所在地特征,并从研究者的问题角度出发,进一步探究相关方面的问题,与此同时,有针对性的对于各个地区的资源环境、农业政策、农业经济以及地区协调性等多个方面对该地区的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全面分析,从而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这样的方法,针对我国不同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情况进行着重把握,特别是加强探究的力度,着重针对相关方面的不足进行有效分析,并深入细致的探究其具体原因和根源,在反思的作用下能够进一步改善不足,针对问题进行有效突破,这样能够为推进生态农业取得更有效的发展效益,使其实现可持续发展。

4 生态农业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生态农业经济效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根本宗旨,是为了确保生态农业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充分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达成这样的目标,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推进,在目标的指引下,使各项操作的更有针对性和高效性。同时要着重针对相关参数和具体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和估算,在评价指标计算过程中,特别常用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二级指标综合计算方法、三级指标综合计算方法以及系统总可持续性指标计算方法等。在生态农业具体的发展过程中,有效选用二级指标综合计算方法能够针对权重进行有效明确,然而从实践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看出,对其进行分析要采取动态的方式,着重认识到他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与之相对应的各类权重也会伴随着新的指标数值的变化而有很大的变化,在具体的操作环节有针对性的利用权重变化情况,可以进一步识别和判断特定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弱点、优点以及着重点等等相关方面的内容,这样能够使决策层和相关领导人员对于该地区生态农业的具体发展情况有全面细致的深入认识,从而进一步加强其针对性和高效性。我们所称之为的三级指标综合计算方法主要指的是农业发展指数,利用指数的变化,能够针对生态农业经济效益的发展形势进行更形象直观的展现。针对系统总可持续性指数进行计算,所采取的基本方法主要是结合实际情况更有效的度量生态农业经济可持续性,从根本上来讲,这是对于生态农业发展不可持续性的评价,为后续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更大的支持和依据。生态农业平稳有序的健康发展以及经济的活跃程度和社会的可接受度等一系列相关原因,对于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所以在可持续性指数计算过程中不应该赋予它与之不同的相关权重。利用生态总可持续性指数变化,可以更有效的对比同一个地区或者不同地区,以及同一个地区不同时段内的生态农业的可持续性,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进一步有效提升相关地区的生态农业经济竞争力,使生态农业的经济实力得到更有效的提升,从而从根本上有效推进我国生态农业经济效益取得更大的发展。四、提升我国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效益的策略

4.1 有效加大农业资金投入,使农业生产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针对农业生产来说,资金的投入是确保农业生产的关键保障,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及其相关方面要进行相对应的资金支持,结合实际情况,设立相对应的定向资金,确保资金充足,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进一步创新的机会,同时要进一步拓宽资金的筹集渠道,有效创新融资方式,在具体的实践环节,针对农村金融体制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在最大程度上有效形成更富有特色的多元化农村金融市场,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4.2 进一步发展规模农业,使农业产业化进程得到显著推进

在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并取得更大经济效益的过程中,要真正意义上提升农民的收入,切实实施规模经营能够使农民的收入得到显著提升,是因为规模经营能够进一步有效缓解农户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确保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由原来的粗放型变为集约型,确保相应的生产要素和资源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配置,这样能够极大提升农民的经济收益,同时使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有效发展。

4.3 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首先,要有效进行技术创新。要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开发全新的技术,例如遗传工程,细胞工程等,使种地产田得到有效更新,并充分利用可再生技术等等,使农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升,充分利用指标体系中的相关指标,确保技术能够呈现更好的效果。其次,针对科技成果进行有效推广,使研发出的成果能够运用到实践,并产生最大化的效益。最后需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力度,包括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力度,并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使科研成果能够真正有助于促进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5 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能够明显看出,在针对生态农业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切实有效的推行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呈现出很大的效益,农业我国生态农业按多种类型,要结合具体情况构建相对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不同的生态农业特点和具体情况,选择相对应的计算方式,并通过生态农业发展指数的数据变化,更科学合理的比对,不同地区生态农业和同一地区不同生态农业的发展类型,进一步明确优势和不足,从而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从根本上确保我国整体上的生态农业取得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科学合理可持续性生态农业
Pearl Izumi发布新的“社会使命”声明以及可持续性相关的宏伟目标
中国自行车(2018年9期)2018-10-13 06:16:50
关注商业的可持续性
薪酬管理在企业人才激励中发挥的作用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农经(2017年6期)2017-07-05 10:10:01
浅谈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
速读·中旬(2017年3期)2017-05-06 08:18:53
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作用
一位90后的生态农业梦
新农业(2016年16期)2016-08-16 03:42:20
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关于减贫的可持续性问题的探讨
“烧钱”可持续性存疑美团被曝全年亏损72亿
IT时代周刊(2015年9期)2015-11-11 05:5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