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戚世媛(西安石油大学体育系 陕西 西安 710065)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高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与西方国家的学生相比,被冠以“高分低能”之名。同时在此影响之下,学校过于重视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体育课程作为一门“副科”,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通过近几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也可以发现,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状况不容乐观。为了改善这种现状,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也相应提出了“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等以提高学生体质的相关教学理念,同时在这些科学理念指导之下,要求高校体育教学做到“以人为本”,要因材施教,对不同体质状况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因此,高校体育教学中也就倡导个性化选项课,改变传统的必修课、选修课的形式,体育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制订出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同时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还必须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争求学生的意愿,开展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选项课程,以此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让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成为促进学生终身体质提升的重要途径。
当前,在“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高校体育教学在改革的过程当中,也越来越强调个性化教学。个性化体育选项课的概念,具体来讲,便是要求体育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的时候,尽可能地去了解学生们在身体素质水平、运动能力、体育需求、运动兴趣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并且要求通过体育教学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逐步提升自己的运动能力。因此,就要求教师通过所了解的信息,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制订出具有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同时要能够灵活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灵活组织课堂教学形式,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实现高校体育教学所应达到的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相关运动技能、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目标。
体育课程有别于其他文化类课程,体育课程包含项目众多,不同运动项目适合不同的人群,例如,女生偏爱于健美塑身类项目——健美操、瑜伽等;男生偏爱于竞技对抗类运动项目——篮球、足球等;体质较差的学生喜欢运动量较小的运动项目——太极拳、太极柔力球等。虽然说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多样化的体育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但是在教学方式、教学目的等方面,尽管运动项目不同,但是其教学形式相差无几,同样难以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为了更好地实行个性化教学,各科任课教师,应该根据选修学生的特点,制订出具有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例如,篮球教学就适合运用竞赛法、游戏法;瑜伽教学应采取情境教学法,在舒缓的音乐配合之下,让学生在舒适的环境下调理身心,起到健身减压等功效。
当前,体育教学一直强调要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主体,教师做好主导者的角色。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许多体育教师往往过份解读将主动权还给学生,给予学生过多的自由,而没有发挥出主导者的作用,课堂氛围过于懒散,学生过于放松,同样难以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体育教师如若能够根据自身的专长以及教学经验,再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相关课程的教学进行一些个性化的处理,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拉近同学生之间的距离,既为自己的风格做了定位,也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随着信息传播途径的多样化以及信息传播速度的快速化,大学生,他们作为新兴一代的年轻人,他们往往能够接收到最前沿的资讯,了解最新的体育信息、体育动态。由于不同学生所接触到的信息的不同,其兴趣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因此,传统的由学校统一安排选项课程、统一制订教学计划的教学形式,已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为了避免这一状况,则需要深入了解学生喜欢哪些运动项目,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项目课程,同时针对不同运动项目制订出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努力满足学生个性化体育锻炼需求,让学生不再将上体育课成为一种负担,而是喜欢上体育课,让学生在运动当中提升体质、在运动当中释放压力、在运动当中发展个性。
虽然说许多高校体育课程的开展已经努力做到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采用选修课的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项目课程教学,许多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与需求,但仍存在着一些学生为了逃避运动而选择运动强度小的仅适合体质较弱学生的运动项目,这样难以较好地起到改善学生体质的效果。而采用个性化选项课模式,在学生进行课程的选择的时候讲解不同运动项目所具有的健身性、趣味性以及娱乐性,让学生在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再进行科学选择。同时个性化选项课也要求教师制订出个性化的教学计划,要根据学生的需求、根据项目特点,采用具有趣味性,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热情的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学习,并且引申到课余锻炼当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的同时,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许多体育教师他们都存在一个误区,他们通常都认为体育课程主要是带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不需要备课,只需要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示范讲解,教授运动技能即可。而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体育教师不但要备课,而且要做到科学备课、个性化备课。首先,既定的运动项目也具有不同的教学内容,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可以针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重点教学,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在备课的过程当中,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多样性,而不可仅仅局限于教材,应多学习别的教师的优秀教学经验,观看其他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案例,找出适合自己的进行学习,而且灵活运用于自己的体育课堂上,提高课堂的多样性以及趣味性,使得体育课程能够明显区别于其他课程,体现其个性化特征。
毋庸置疑,高校体育选项课程的开展,最主要的目的在于改善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因此,许多科研工作人员也就发展学生体质为目的来进行有针对性地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健康体适能教学模式、运动处方教学模式、三自主教学模式、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等这些个性化教学模式旨在更好地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促进学生良好运动习惯养成的体育教学模式便开始被应用于不同运动项目的教学当中,同时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模式。就以运动处方教学模式为例,运用这一教学模式便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先通过科学合理的测试手段对大学生的各项身体标准进行测试,然后再根据测试结果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制订出与之相适应的运动方案。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便是将运动处方与运动项目技能教学相结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进行实时监控,必要时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适时地根据学生身体指标的变化调整教学方案。简而言之,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在教学过程当中努力解决各种各样的与学生体质相关的问题,并且通过变换身体锻炼形式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仅仅通过一周1-2次的体育课来进行体育锻炼,难以起到较好的锻炼效果,因此,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学习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分析总结。分析总结出自己在课堂上学习到了什么,同时还存在着哪些问题,然后在课余时间里面,积极同体育教师进行沟通,并且利用闲暇时间进行运动锻炼,以巩固自己的运动技能水平。久而久之,不但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让帮助学习养成一个良好的运动习惯,让学生在闲暇时间里也能够进行体育锻炼。据相关调查发现,积极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学生,他们不但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同时通过适当运动可以缓解压力,有助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除此之外,通过课余体育锻炼,可以认识更多一起锻炼的朋友,使其交友圈不再局限于一个班、一个年级,扩大了交际圈,有助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首先,可建立一个以学生体质健康指标为依据的个性化体育选项课程评价机制,通过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学期前、学期后的对比分析,对于学习的进步程度来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其次,进一步完善体育课程评价标准,改革传统的以达标测试为主的评价标准,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课程表现、自主学习等内容纳入课程评价体系当中去;最后,体育教师应该综合分析学生在学期前、学期后体质的差异,进一步预判学生的进步空间,同时也必须注意对学生的实际学习过程进行观察。
综上所述可见,在“健康中国”“全民健身”背景之下,体育教学的地位也逐步得到提高。同时由于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性的,所以必须开展个性化教学,以个性化的角度来创新性地实施体育教学改革,开展个性化体育选项课。基于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个性化体育选项课,便要在教学目标的制订上,坚定不移地坚持以改善学生体质为目标;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也应以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为基础,科学运用健康体适能教学模式、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等更突出学生体质监测、体质提升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方面,要突出学生的进步程度。总而言之,应该以一种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来改革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从而实现一种个性化的体质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