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治一体化”护理模式的研究进展▲

2019-12-22 13:31:16钟梅艳刘德淮杨西宁
微创医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治疗师医护医生

钟梅艳 刘德淮 杨西宁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民族医院骨外科,南宁市 530001)

【提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如何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治疗和护理服务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传统单一的治疗模式不能将医生、护理、康复等多专业有机整合,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质量和效果。近年来,随着医患关系紧张的不断加剧,患者对疾病治愈的期望值日益增高,“医护治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在临床应用中为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改的深入,以及新型医护、医患关系的不断变化,如何提高医疗质量及护理水平成为研究的热点,而多学科的协作以及团队精神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1]。近年来,“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在为患者治疗、安全、健康保健方面的实施效果得到了证实[2],被认为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并能改善医患关系,实现医护两者的有机结合和相互协作,提高医护患三者满意度和护理服务品质[3-4]。自“医护一体化”新型模式的广泛应用,“医护治一体化”护理模式也应运而生,并在康复科的医疗护理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这种模式下,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三者有机结合,发挥临床、护理、康复等各自亚专科的治疗优势,扬长避短,可优化康复评定制度与流程,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5-6]。目前“医护治一体化”模式除在康复科应用外,其他各个学科也逐步开始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1 “医护治一体化”模式在康复医学科的应用

陈佳佳等[7]将“医护治一体化”护理模式应用于下肢截肢患者的围术期治疗,其相对于传统的护理模式,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医疗质量满意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提高,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医护治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的开展,能明显提高护士、医生、治疗师的专业技能,加强医、护、治三者在教学及科研方面的配合,和谐医、护、治关系,使患者满意度得到提高[1];并且该模式规范了下肢截肢患者的健康教育流程,增进了医生、护士、治疗师、患者之间的沟通。杜春萍等[5]研究证实,在康复医学科实施“医护治一体化”管理模式可明显提升康复护理人员的技术能力。张俊芳等[8]将“医护治一体化”模式应用于康复医学科的护理安全管理,能显著减少医患纠纷。张小艳等[9]在康复科实施新型“医护治一体化”伤口管理模式,并与传统伤口管理模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医护治一体化”伤口管理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医生、护士、治疗师对伤口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显著提高,科室换药流程得到优化。王娇等[10]的研究也表明,“医护治一体化”管理模式应用于康复科患者的伤口治疗,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住院时间缩短、满意度提高。在运动疗法实施过程中引入“医护治一体化”模式[11],能提升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更有益于疾病的康复。另外,林燕华等[12]在“医护治一体化”模式的基础上探讨了目视管理的应用效果,其在康复科开展“医护治一体化”护理模式并运用目视管理工具,统一康复治疗的预约安排流程,保障患者入院后能及时接受康复治疗。结果表明,目视管理能提升护理人员的主动性,并且加强了医、护、技、患四者的沟通,提升护士对患者康复治疗安排的知晓率,同时患者的满意度也得到明显提升,有利于“医护治一体化”护理模式在康复治疗过程中的实施。

2 “医护治一体化”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

随着“医护治一体化”模式的临床应用及取得的良好效果,越来越多的临床科室开始将该管理模式应用于临床治疗。

2.1 “医护治一体化”模式在骨科的应用 卓梅等[13]在骨科病房将“医护治一体化”伤口管理模式应用于下肢慢性溃疡并接受负压引流治疗的老年患者中,建立“医护治一体化”伤口管理团队,将该模式与传统模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医护治一体化”伤口管理模式能减少患者溃疡愈合时间、新肉芽长出时间、每天换药次数、伤口渗液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患者的疼痛和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满意度得到提高,认为这一模式有利于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和营养师形成一个整体,可对患者实施系统化的治疗。医生、护士负责提供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方案,能明显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保证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持续有效;康复治疗师负责督促患者下地进行功能锻炼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环,为创面输送营养,促进溃疡面愈合;营养师则负责提供个体化的营养方案,提高患者整体的身体素质,促进溃疡愈合。

张小艳等[14]将“医护治一体化”模式应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治疗,与传统模式比较,术后日常生活能力、关节功能康复、患者满意度均明显提高。梁青华等[15]将“医护治一体化”模式应用于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与传统模式比较,术后假体脱位、关节僵硬、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增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及髋关节Harris评分也明显提高。钟梅艳等[16]将“医护治一体化”康复管理模式应用于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中,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有效地促进医生、护士、治疗师的配合和改进。在“医护治一体化”工作模式中,医生、治疗师、护士的工作行为得到规范,三者分工明确,医生负责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等,治疗师负责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状况,护理人员负责评估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等,三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发挥各自专长,弥补了传统模式的不足,完善了病房的工作制度,扩大了医疗、护理、治疗三方专业人员各自的专业范围。

吴可柯等[17]将“医护康一体化”的新理念应用在脊柱外科患者的整体治疗中,并将这种理念介绍给患者,增强了患者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信心,提高了患者对医生和护士的信任度,从而改善医、护、康、患的关系,增加了患者的依从性。并认为在治疗过程中应用“医护康一体化”新模式进行管理,可对不同的患者实施针对性的临床治疗、护理和康复锻炼,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可加快患者的功能康复。潘耀宏[18]的研究也表明,对脊柱外科围术期患者实施“医护康一体化”康复模式,能显著改善患者治疗期间的心理状态,提高脊柱手术的疗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治疗的功能恢复。

2.2 “医护治一体化”模式在神经内科的应用 王素芳等[19]将“医护治一体化”模式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延续护理,并与传统模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式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健康行为水平,弥补了护士临床理论知识掌握不足的缺陷。医护治相结合能为患者提供连续性的优质治疗、护理、康复服务,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变了患者的行为方式。同时,该模式促进了医生、护士、康复师、患者四者之间的相互了解,使医患关系更为融洽,患者对治疗的接受度高,明显提高了治疗、护理及康复的疗效。因此认为,“医护治一体化”的延续护理模式可以为脑卒中等慢性病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护理、康复服务,促进患者肢体的功能恢复,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无缝隙的延续护理模式。

梁毅等[20]开展“医护治一体化”模式后,脑卒中患者轮椅良肢位摆放有效率由实施前的60%上升至实施后的86.7%。认为该管理模式在提高脑卒中患者轮椅良肢位摆放有效率方面有显著成效,值得临床开展。

2.3 “医护治一体化”模式在其他学科的应用 近年来,“医护治一体化”在临床中得到不断的推广应用,包括新生儿科、神经外科等,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谭清思等[21]探讨了“医护康一体化”服务对提高高危早产儿出院后康复治疗依从性的效果,证实“医护康一体化”服务明显增加了医患之间的信任度,提高了家长满意度、出院后的依从性,使高危早产儿得到早期、长期的有效治疗,改善了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吴光柳等[22]将“医护治一体化”模式应用于脑外伤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上,相比传统模式而言,明显改善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上肢功能,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并认为这种模式规范了医生、护士、治疗师三者的行为,促进了医、护、治之间的协同作用,弥补了各自的缺陷,提高了医疗质量。

3 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医护治一体化”模式在许多学科均有应用和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该模式出现的时间较晚,目前还不能完全做到医、护、治一体化的无缝隙衔接,其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要解决目前存在的不足,需要医生、护士、康复师共同制定全方位一体化的临床治疗方案、护理措施及康复干预管理模式,使治疗措施和工作责任个体化、详细化,从而提高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的质量与效果。总之,“医护治一体化”护理模式的出现填补了传统单一护理模式的缺陷,该模式将医、护、治、患四要素有机融合在一起,有效弥补了各自的缺点,可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有利于促进医、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我们相信,“医护治一体化”护理模式是今后护理模式发展及转型的方向,可在更多学科得到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治疗师医护医生
最美医生
安徽医学(2022年3期)2022-03-22 09:17:36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金卡生活(2021年7期)2021-07-07 05:14:40
2020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开始招生
上海护理(2019年12期)2019-02-11 07:21:11
医生
小太阳画报(2018年3期)2018-05-14 17:19:26
望着路,不想走
文学港(2018年1期)2018-01-25 12:48:30
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通过世界造口治疗师协会教学评审
上海护理(2017年4期)2017-04-02 18:33:42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中国卫生(2016年6期)2016-11-23 01:09:12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