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英
(平顶山学院,河南 平顶山 476000)
阅读是人类最基本的文化活动之一,是提高全民素质,进行文化教育、知识传播、思想教育的基本途径。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型阅读形式不断涌现,传统阅读正受到猛烈冲击和严峻考验[1]。近年来,图书、期刊和报纸的阅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数字化阅读率则逐年攀升。数字化阅读是以网络信息技术为载体通过电子版形式进行信息呈现,并供读者获得与使用的方式[1]。数字化阅读以资源内容的海量性、信息查找的便捷性、读者交流的互动性、阅读的低成本性等特点正在冲击着大学校园[2]。医学是专业性较强的学科,知识更新速度快,阅读模式、阅读习惯、阅读内容在医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3]。本研究以医学生为对象,分析数字化阅读给医学生阅读带来的利与弊,提出改进措施,以便更好地服务医学生能力培养,提升阅读能力和质量。
数字化阅读以互联网为资源库,有着海量的信息资源,充分覆盖包括医学专业知识在内的各个领域,顺应医学生信息需求发展形势。数字化阅读赋予读者新的身份,使其不仅保留了传统阅读形式下信息接收者的身份,而且成为信息的传播者。数字化阅读有助于医学生更好地进行医学知识的阅读与内化,在实践中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的习惯,增强了专业知识建构的自主性,使医学生成为积极的探索者,而在这一过程中其技术素养也得以提升[4]。开放的阅读形式为医学生营造了更为理想的阅读环境,丰富了其阅读体验,增加了课上、课下学习内容,为医学生学习提供了条件。随着数字化阅读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改变。对于医学生而言,课堂、图书馆以及讲座始终是获取知识最直接、最传统的方式。与此同时,数字化阅读还为医学生提供了更便捷的资源检索与获得途径。数字化阅读的发展,使传统教学模式也发生改变。数字化阅读打破了知识的局限性,使医学生徜徉在更为广阔的生命科学知识的海洋。
利用数字化阅读形式进行新闻阅读、学习资料查找以及网上学习的医学生占一定比例,证明数字化阅读在当代医学生群体中普及较好,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使其了解医学和生命科学前沿知识。在数字化设备支持下,读者可不受时空限制获取信息,转变学习态度,感受学习的乐趣,进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学习有效性也随之提升[5]。数字化阅读模式下,医学生会获取更加多元的知识,除医学专业理论外,还包括医学专业技能、生命科学知识等。知识类型的多样性,使医学生学习范围也随之扩大,接触到更加多元的学习内容,为跨学科学习创造了条件[6]。医学生对数字化阅读表现出浓厚兴趣,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的、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节约了学习时间,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医学生以数字设备为依托,便捷、高效地获得个体所需的信息,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自主、开放的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有较大差异。医学生可以通过数字化阅读了解国内外医学前沿知识和生命科学热点,搜索相关领域的资料。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存储空间持续扩张,伴随互联网的不断完善,沟通时效性得以增强,且形式更为多样化。互联网是数字化阅读发生、成熟的根本,拥有极为丰富的阅读资源,具有灵活、便捷、多样以及动态等特点。不仅包含单纯意义上的文字内容,而且有集听、说、读、写于一体的医学知识动态内容,使得医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医学知识,课下寻找对象和缩影。数字化阅读赋予医学生除信息接收者以外的其他身份,其强大的互动性实现了读者与作者、读者与阅读内容以及不同读者间的沟通与交流,且使读者具备了数字化环境下医学信息传播者的身份[7]。互动式的阅读过程突显了医学知识的立体性,扩大了医学生的阅读范围,丰富了他们的阅读体验,使其感受到数字化阅读的趣味性。
不少教师在教学结束后,会将章节内容做一个梳理,用图片或文档的形式归纳重难点,形成知识体系,便于学生理解。但有的学生却将最后的知识梳理当作考试前的救命稻草,忽视平常的课堂学习,只关注考前重点知识串讲,不重视知识学习过程,仅仅为了应付考试,久而久之会形成功利性的学习习惯[8]。医学学科知识有一定特殊性,而网络使查找资料变得更加便捷,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有的学生会在查找资料后独立解决问题,有的学生则会上网搜索答案,这样虽然能够快速完成任务,但是自己并没有掌握,失去了教育的意义。从数据库检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不过是快餐式的、片面的知识获取,导致学生不愿思考,成为只会检索的学术“懒人”。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医学生只是在数据库中检索、复制、下载能证明或支持自己设想的文献材料,而不去深入思考,丧失了思辨能力。
数字化阅读过程中,浅阅读情况较为突出。浅阅读是网络阅读的通病,是一种以消遣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浅层次阅读方式。学生在数字化阅读过程中养成浅阅读习惯,必然会对其学习能力造成严重冲击,进而影响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数字化阅读泛化的浅表性会削弱学生创新力。阅读手段数字泛化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学生基于个人兴趣进行信息检索,但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仅仅关注阅读速度,对内容的理解相对较差,不会深入分析和过滤信息,仅仅是蜻蜓点水浅知其意,不能深层次地学习生命科学和医学知识,间接弱化了语言表达能力。阅读手段的便捷也培养了学生懒惰的坏习惯,一些学生在遇到较难理解的内容时,便直接上网搜索答案,创新力得不到提高[9]。浅阅读的习惯会导致医学生失去钻研生理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课程的耐心,久而久之,必然会严重影响其思维能力。
数字化阅读的娱乐性会降低学生对知识的关注度,网络言论自由的大环境导致信息水平参差不齐,其中不乏不良信息。医学生尚无较强的数字化阅读能力,信息辨别能力较弱,无法准确分辨信息,容易获取虚假、暴力、色情等垃圾信息,给其身心发展带来严重不良影响。数字化环境下的信息搜索过程中,页面自动弹出以图片为代表与学习无关的内容同样会分散学生注意力,电脑屏幕右下角弹出的推送消息,也会激起一部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这些链接有时包含其他链接,导致医学生不知不觉将时间浪费在浏览其他网页上。超链接削弱了学生对知识的关注,导致学习目标偏离,出现信息迷航,降低阅读能力。数字化阅读泛化的虚拟性会影响学生判断力[10-11]。数字化阅读背景下,医学生间的交流和联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网络聊天软件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医学生通过网络聊天和分享信息,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与了解并非源自客观环境,而是依托于互联网。虚拟信息的长期作用,必然会对学生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扭曲其价值观。
医学生应明确学习目的,意识到仅通过书本和课堂教学获取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顺应时代发展,增加知识储备。学生应当重视数字化阅读方式,进行高效学习,通过各种新媒体设备获取广泛的医学知识来充实自己,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学习已不局限于课堂,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教育资源,充实自己,拓宽知识面。要合理利用时间,有计划地学习,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有效利用数字化设备,这样才能高效完成学习任务。数字化阅读具有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便利性,在校生课余时间相对充裕,此时可抓住碎片化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积少成多,最终形成自身知识体系。
医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能够快速适应数字化环境,迅速掌握各种新媒体设备的使用方法,但这并不代表他们能够合理运用这些设备,所以,培养并提高医学生数字化阅读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网络上信息资源丰富,质量良莠不齐,医学生必须提高信息辨别能力,快速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避免“医学信息迷航”现象。教师也应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充分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改变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模式,与学生建立合作学习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增强其创新思维能力,建构学生喜爱的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不少医学生希望图书馆能提供针对性的医学文献保障与服务,这就需要加强馆藏资源建设,及时调整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所占比例,结合医学文献的实用性与时效性、获取难易度、刊物知名度等评价其是否符合医学生的阅读需要。在阅读内容方面,结合阅读载体的类型以及医学生不同层面的需求和使用情况等不断进行调整,优化医学期刊馆藏资源结构。在馆藏资源建设方面,加强与医院联系,构建医学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实现校际医学文献资源的合作、共享、利用和开发。
医学图书馆很少设立独立的导读机构或配备专业导读人员,很难对医学生的阅读需求、兴趣和行为变化做出及时反馈。可在图书馆设置独立导读部门,配备专业导读人员,定期对医学生阅读书目类型、需求、时间等进行调查,搜集服务反馈和建议,针对医学生需求进行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阅读指导。实习医院指导教师和学业导师是直接向医学生传授知识、培养临床技能的教育者和引路人,其业务素质、临床经验等均影响医学生教育质量。加强与实习指导教师和学业导师的联系,让他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医学生学习当前最切合的、最有实用价值的医学文献,从而合理、高效、科学地阅读专业书籍和资料。
医学生的阅读需求以素质培养、学习研究类最为强烈。但当前医学生娱乐消遣类内容的阅读比例较高,经常阅读医学经典著作的人数所占比例很低。这种碎片化、娱乐化的阅读方式呈现的知识并不全面,导致医学生对专业知识认知和理解片面化。这种阅读方式不一定是医学知识学习的阶梯,甚至可能让学生变得浮躁。数字时代尤其需要高质量医学文献、资料和经典阅读,阅读经典是加强医学知识学习的捷径。坚持阅读经典,就好比站在巨人肩膀上观察生命现象、思考医学问题。坚持阅读经典和高质量医学文献,不仅能够获取最前沿的医学知识,还有助于辨别医学知识间纵横交错的关系,提升综合素养,提高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