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玲
(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7)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同时我国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这一文件的出台标志着创新创业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阐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更提出了要加快高校创新创业的教育改革,从而使高校人才培养成为加快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的巨大推动力。
我国《教育法》明确指出:高职院校的一个重要教育任务就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作为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高职学校应当适应社会新形势完成由传统教育模式向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转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提升学生就业质量。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质量要求提出更高的标准。创新创业教育是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及其创业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在当前我国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具备核心竞争力,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如何在社会自立自谋就业,甚至带动就业,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年同时大学生也是最具有创造力与想象力的群体,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挖掘他们的自身潜能,帮助他们实现创新创业,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创立公司并不断发展壮大,实现他们自身价值的同时,也是他们服务社会的一种体现。
经过这些年的实践探索研究,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不可否认,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依旧存在较多的问题,任重而道远。
受社会和家庭传统择业观念“学而优则仕”的影响,在学生的观念中,进入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是就业的首选,即使面临着巨大的就业,他们也不愿意接受自主创业,由于创新创业意识匮乏,学生对国家和学校花大力气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缺乏了解,不愿意尝试,也没有意识要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
目前,许多高职学校都开始普及创新创业课程,甚至列入必修课程,据了解,担任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一般都是学工队伍的老师和辅导员,这些任课老师专业背景不一样,接受的培训较少,大部分教师都是毕业以后直接进入学校,没有在企业任职或者自主创业的经历,这使得学校的创新创业课程明显偏理论化,脱离创新创业实际看,不能满足学生创新创业的需求,对学生的创业指导显得力不从心。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能力教育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高职院校在构建自身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比较明显,这与高职学校教育资源缺乏有关,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都较为紧缺,因此在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受限制。在这个前提下,高职院校选择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创新创业比赛,也通过讲座等进行培训,这在某种程度上调动了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高职院校通常无法使这些参加竞赛的项目落地进一步发展。
1、加大创新创业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
通过现有的宣传媒体、平台,学生社团组织等对创新创业相关知识进行普及,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通过以校内创新创业成果交流会、创客沙龙、创新创业社团分享会等活动为载体的宣传,让创新创业不仅仅停留在“看”的层面,更是可以“参与”的活动,让创新创业走进学生生活,感受创新创业文化。
2、完善创新实践教育与竞赛体系
现在各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举办的创新创业竞赛种类繁多,有一些竞赛已经形成品牌效应,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通过策划组织创新创业比赛,鼓励学生参与到各项比赛中,通过创新创业计划书构思填报、集中培训、 针对性培训等过程,极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也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拥有一支中具有的创新创业激情、创新创业头脑素质,熟悉学生创新创业特点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应该鼓励高职院校的教师走进各行各业企业中,开阔眼界,学习和提升自身素养,激发创新创业潜能。在政策制定上也应该鼓励具有创新创业热情的教师加入创新创业大军中去,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出既有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经验师资队伍,“教师在创新创业”这个行为本身就无形影响着学生。
师资结构方面,目前高职学校现有的师资肯定是偏理论型的,高职院校可以考虑将优秀的企业或者已经毕业的创新创业优秀聘请为“导师团”,成为兼职人员,补充学校创新创业人才缺口,优化创新创业师资结构。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职院校应当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比如应当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合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等。整合社会和学校的资源,加强实训基地和众创空间的建设,增强学校孵化基地的作用,帮助学生把创业项目落地等。
总的来说,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也需要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同时,高职院校也应优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整合资源,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施落地做好相关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