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启蒙 张洁宜 桑晨偲
(1、河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2、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3、河南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芒砀山,古称砀山,又称"仙女峰",位于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镇,是千里豫东平原上唯一的山群,历史悠久,遗迹彼丰。这里是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的起点;中国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埋葬于此;春秋时期周游列国的孔夫子在此避雨讲学留下了夫子崖、夫子山等景观;中国最大的汉墓群“汉梁王墓群”星罗棋布;传承千年的芒砀山古庙会每年在此上演……除了这些遗址遗迹外,“四神云气图”“金缕玉衣”“汉代骑兵俑”等历史文物也出土于此。芒砀山凭借其优美的风景、厚重的文化,成为豫东地区集山水、人文、民俗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凭借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和5A级景区的声誉,芒砀山景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但目前景区在运行管理、服务设施建设、产品开发等方面仍存有一些缺陷,如果不尽快改善,势必会影响该景区的长足发展。
旅游服务设施主要是指为了旅游者的观光、游览而提供的各种设备,具体包括旅行社、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服务项目的设置和旅游景点内部服务设施[1]。系统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是满足游客基本需求,使其获得良好旅游印象与完美旅游体验的前提与关键,因此景区的规划与发展,需要在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方面下功夫。芒砀山景区目前在餐饮、交通设施方面存在不足,具体表现为餐饮设施不足且较为分散,缺乏具有地方特色的饭店餐馆,这种情况既不方便游客就餐,同时不能满足游客对于地方特色的体验。交通方面,由于芒砀山景区占地面积大,各景点分布广泛且相距较远,而景区又缺乏小交通设施,这对散客的参观游览带来不便。
芒砀山景区存在着明显的旅游淡旺季现象。依托丰富的汉文化表演与民俗节目“打铁花”等活动,每年春节前后,慕名而来的游客数不胜数,而景区停车位也因此变得紧张。通过实地走访,发现旺季期间常有当地村民,在景区路边与周边地区随意圈画土地,并向游客乱收停车费用,且价位高低不等。而淡季期间,景区的旅游设施、庙宇塑像等物品缺少人员打理,导致灰尘污垢明显。甚至一些体验区、展览馆会被关闭,这容易使游客产生不满情绪,影响旅游体验与效果。
尽管景区近几年依托历史,主打汉文化特色项目,但细赏节目不难发现,所开发的特色表演缺乏内涵,没能做到对汉文化的深入挖掘,且节目演员更是缺少专业素养。同时一些民俗节目同质化严重,缺乏地方特色。而有关特色产品方面,景区除了芒砀山泥响这一民间手工艺品外再无其他,旅游产品种类单一。
芒砀山景区应重视景区服务设施建设,丰富旅游产业链,以获得游客的良好口碑。餐饮方面,在景区为游客提供丰富的地方风味餐馆,打造“永城味道”特色小吃街,满足游客基本的饮食诉求,提高游客对地方特色的体验。交通方面,合理规划行人游步道,增设具有导航与讲解功能的景区共享单车,便利游客,尤其是散客群体在景区内的参观游览。景区共享单车的设置,既能缓解景区旺季交通拥堵问题,同时又能起到低碳环保的作用。
规范标准的管理,不仅为游客获得良好的旅游体验提供保障,也有利于景区的长远发展。芒砀山景区应增设停车场,为旺季游客提供正规充足的停车位,制定景区管理条例,遏制当地村民随意圈地,恶意收费现象。同时景区还应加强工作人员的管理与培训,重视淡季景区内部设施与场地的管理,以维护景区形象,避免淡季游客的低质旅游体验。
肤浅的文化理解与展示,既会误导游客,又是对文化的曲解与破坏。主打汉文化是芒砀山景区的王牌,但又是难题。仅仅靠一些身着汉服的演员和简单的汉式活动表演,不仅难以让文化“活起来”,同时不能对游客产生持久的吸引力。因此景区应深挖汉文化,成立汉文化研究专家小组,打造一批专业化演员,为游客带来“原汁原味”的汉文化展演。同时注重研学旅游的发展,向来访游客,尤其是学生群体,打造汉文化学习区与体验区,借助现代虚拟成像技术展示厚重文化,开发形式多样的汉式活动,以增强游客体验。
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和理论研究热点,在河南省政府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好环境下,结合芒砀山汉代遗迹文化特征设计现代文化创意产品,具有继承传统文化、推广地方特色的现实意义。要体现芒砀山地区文化特征,就要依赖于商丘本土特色与时代特征的有机结合,依赖于借鉴传统文化要素,把其中反映当地特色的元素结合现代特征与技术加以合理创新开发[2]。通过提取芒砀山汉文化的独特元素,开发富有汉文化的产品进行销售。如以“四神云气图”的色调与图案为基础,设计独具特色的窗帘、桌布、围巾等布艺产品;以景区出土的代表性文物,如汉代骑兵俑为模型打造创意卡通图案,印于衣服、文具、日用品等进行售卖。
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特色鲜明的芒砀山景区,具有无限的旅游开发与发展潜力,但发展初期难免会有不足之处,景区要加以重视并尽快改进。芒砀山景区应不断完善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加强景区经营管理力度,完善管理制度;深挖汉文化内涵,注重文化的回归,开发汉文化创意产品,在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中使景区具有长远的发展与持久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