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东辉
(江门市博物馆,广东 江门 529020)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执行不抵抗政策,试图依靠欧美为主的国际势力来遏制日本侵略。“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开始,全中国人民以及广大海外华侨华人团结一致,共同抵御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团结抗战的推动下,国民政府一方面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寻求盟国支持;一方面努力团结海外侨胞,以各种形式支持国内抗战。驻外使领馆是国民政府在国外执行战时外交及各类政策的主要外交机构,而驻外使领官员则是执行人员,梅景周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梅景周(1895-?),广东台山人,广州岭南大学及美国欧柏林大学毕业,欧战时任驻法华工青年会干事。1929年任国民政府外交部条约委员会委员,后曾任驻古巴公使馆秘书、驻哈瓦那总领事馆领事。1931年6月任驻美火奴鲁鲁领事。1934年6月升任驻檀香山总领事馆总领事,直至1946年。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梅景周都是国民政府驻檀香山的领事(总领事),他积极开展宣传活动,为国内抗战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关于梅景周的生平,目前见诸文字的资料十分有限,《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书》、《中华民国史大辞典》等工具书中有其相关词条,而对其战时宣传活动,则尚未见诸于文章。本文即通过梳理相关资料,对梅景周先生在抗战时期的宣传活动进行研究。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军事上不抵抗,外交上不与日本直接交涉,寄希望于国联主持公道。而日本则一方面继续军事行动,一方面在国际社会制造舆论,试图掩盖其侵略行径,并将事件的责任推脱给中国政府,辩称其行动合法。针对日本的反动宣传,梅景周每每撰写英文文章,刊登在报纸上予以驳斥。如《驳覆日本政府为九一八事件之对外宣言》一文,对于日本宣称中国人仇恨日本人、抵制日货等说辞,梅景周通过1915年日本妄图控制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历史,说明“倘中国人民对日有仇恨,则此种仇恨乃日人自召之者”。对于日本宣称在蒙满有特殊利益的说法,梅景周指出,日本在满蒙意图“政治的统治满洲”的特殊利益要求,实质是“侵害中国之主权也”,“满洲系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所愿望者,乃其传统之主权与独立国家之尊严”。梅景周向世界宣传中国爱好和平的形象以及中国和平对世界的意义,“中国人常系和平子且酷爱和平”,中国在日本的侵略事件爆发后“亟持镇静”,因为武力不足以解决一切纠纷,“战胜之国,所受损失,等于战败之国”,中国的稳定是世界和平之福。[1]72-74《驳日本财相宣言》一文,针对日本将对中国东北的侵略行为等同于美国武力保护巴拿马行为的荒谬理论,梅景周指出,“美国之用警察力保护巴拿马,乃依据条约上所许可者,且仅在巴拿马运河地带以内耳”,而日本的行动“完全不依据日俄条约上之规定而仅在南满铁路地带以内活动”,且作为国际联盟会员国,死力抵抗国联行政院要求“日兵停止侵略行为……退出满洲”的表决。[1]74-75梅景周先是将日本所引用的国际案例直接批驳,而后通过日本不遵守国联裁决的行为,说明日本根本不是遵守国际法律的国家,其行为是对国际和平的极大威胁。此外《驳日代议士中村之谬论》、《驳日贵族院议员及代议士之谬论》、《驳日本全国新闻协会之英文宣言》、《驳本山彦之谬论》、《驳高柳论中国杯葛》、《驳野村之谬论》等,这些文章条理清晰,针对日本各界的虚假宣传,以事情事实、国际法理等依据逐条论述,将日本的宣传言论的虚假和强词夺理清晰展现,驳斥得体无完肤,均在当时广为传颂,在国际社会起到了巨大的宣传作用,策应了国民政府的外交政策。
“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政府故技重施,在国际社会大肆宣传,将战争爆发的责任归罪于中国,掩盖其侵略中国的行径,欺骗世界。梅景周随即发表多篇文章予以驳斥。其《驳日本关于华北战事宣言》一文,将日本的狡辩形象的比喻为“无异于一强有力者持械入邻家,而强迫邻人出走,此日人所谓‘自卫’也”,揭露日本在华北的各种行径与其言论的自相矛盾,最后指出“综观日本在华北之活动,日本对中国之责难,对侵略冀图之否认,是直侮辱读者之理智耳”。[1]1-4《驳日本外交协会关于华北事变宣言》一文中,梅景周精辟的将日本宣传概括为三点:中国“须负卢沟桥事变之责任”、“须负阻碍迅速和平解决之责任”、“日本有权在冲突地点作军事演习”,随后他逐条予以辩驳,通过详细叙述事变的前后经过,指出“综观事变之前后各方面观察,卢沟桥事变,显为日军有计划之挑衅行为,绝无异议”;通过中国政府为解决冲突所做的努力和日本政府的蛮不讲理,指出“其实扩大事态者为日本,置种种障碍物于和平解决之途者亦为日本也”;通过中日之间自辛丑条约以来的各项协议,指出“中国绝未曾许可日本以驻扎军队于丰台或在卢沟桥举行军事演习之权”。在驳斥日方宣传之后,梅景周指出,中国政府竭尽全力且愿意接受和平的各种方法以争取和平,然而尽皆被日方拒绝,日本对华侵略政策“始终一贯”,且必将继续扩大侵略。[1]4-13此外梅景周还撰有《辟广田谬论》、《驳高石之谬论》、《驳日本政府拒绝参加九国公约会议宣言》等文。
梅景周驳斥日本的宣传文章,在当时受到华人社会的广泛欢迎和国际社会的关注,后来由当地华人结集为《梅景周先生抗战言论集》出版发行,“当地侨胞特为捐助一新领事馆,以筹其劳,并为祖国争光”[1]1,可见这些文章所发挥的巨大宣传作用。梅景周驳斥日本的文章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对日本发表的言论认真分析研究,或是提取其主要论点,或是抓住其言论自相矛盾之处,针对性很强地进行驳斥,使其彻底失去可信性;第二,对时事保持密切关注,保证使用信息的及时准确,使得自身言论具有真实的证据性、可信性;第三,对国际法以及中日之间的外交历史、协议等十分了解,运用自如,运用法理依据驳斥日方,更具说服力;第四,梅景周思路清晰,分析精辟入里,且文笔流畅,文字通俗易懂,使得文章更具可读性和传播性。
梅景周通过各种场合的演讲、广播以及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来宣传国内的抗战。仅辑入《梅景周先生抗战言论集》的文章就有《抗战的最后胜利》《中国抗战胜利面面观》《抗战的把握与收获》《国际变化与中国抗战》《抗战一年的过程与前途》《中国抗战必胜》等数篇文章。从这些文章可以看出,梅景周对华侨宣传的内容主要有:介绍国内抗战的最新形势,宣传中国军队顽强抵抗的真实形象;分析中日之间的各种因素,宣传中国抗战的胜利的必然性,增强抗战必胜的信心;分析国际形势变化对中国抗战的影响;指出抗战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战,所有中华儿女、各界人士必须团结一致,共同抗敌,广大侨胞也有责任为祖国抗战贡献自己的力量。梅景周并非空洞地宣传鼓动,而是通过清晰地分析国内国际形势、中国与日本在战争进行中形势的发展变化,使得广大华侨增强对祖国的责任心和对抗战胜利的信心,同时清醒地认识到战争的持续性和斗争的艰苦性,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到支持国内抗战的行动中。
檀香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发祥地,当地侨胞素来爱国爱乡。局部抗战爆发后,檀香山就成立了“华侨救国会”募款支持抗战。1932年淞沪抗战期间,又成立了“国难救济会”,资助国内抗战将士。“七七”事变后,在梅景周和檀香山侨领的组织下,“国难救济会”改组为“祖国伤病难民救助总会”,后来成为统筹檀香山募捐活动的总机关,在檀香山各地成立分会。梅景周担任该会的名誉主席,领事馆内的谭学徐、黄荫余等均在该会任职,积极参与和协助救助总会的活动。此外,梅景周夫人还担任檀香山“妇女献金会”名誉会长,投身该会的救助活动。[2]
梅景周是募捐活动的积极劝募者。他在1932年位巴湖全侨大会的致辞中,分析东北局势,号召广东华侨援助为东北义勇军将士。[3]48-55“七七”事变后,他更是利用各种场合宣传募捐,特别是在推销救国公债上,由总领事馆及梅景周的妻子经手劝募的购公债人数为2324人、金额为国币158 960元,分别约占总数36%和25%。[3]41同时梅景周也积极配合其他抗日救国团体,通过领事馆的影响,积极帮助和宣传他们的募捐活动,同时协助他们将捐款汇寄回国内相应的部门和组织,例如1943年就协助妇女献金会将240 000元电汇国内[4]。为表彰积极购买公债和捐款的华侨,梅景周通过各种场合宣扬华侨捐款的功绩,在报纸上刊印捐款征信,还特别为1938年购买救国公债的各界人士印制了《檀香山华侨推销救国公债征信录》①,这些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捐助活动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梅景周的积极活动下,抗日战争期间檀香山的募捐活动取得了巨大成绩。“九一八”事变后,“筹款接济马占山共美金六千余元,国难救济款大洋共十四万五千元余元,飞机捐款大洋三千元,汇上海红十字会救济闸北难民大洋三千元,另旧衣服六十九箱,救济上海战区粤籍难民大洋一万八千余元”[5]。“祖国难民救济总会”先后筹得资金50万美元,“妇女献金会”先后筹得美金15万元,均悉数捐回国内以应赈济伤难和抗战之需。[2]
弘扬中国文化,梅景周首先十分重视华侨子弟教育。一是基础教育。他认为“教育是保养国家元气的要着,教育救国,正和杀敌救国一样重要”,而“国家多难时候,感觉格外迫切”;教育不能急功近利,海外华侨以及国内教育界此时更应当“办切切实实的初级小学”,学生则要“就祖国所需要的去努力”,此为教育救国的根本方针。[3]31-34二是中文教育。他认为我国“历代著作,浩如烟海,称之为智识宝库”,“国文国语”则是打开此宝库的钥匙,同时“中国目前所最需要者为人才”,“我国海外土生之青年子弟如能明晓国文国语,加以西洋学问,将来回国,自然有甚多服务机会”[3]25-28,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其次,梅景周十分重视海外侨胞的团结。他认为海外侨胞保持团结,“内则对祖国民众尤其是对前线浴血抗战的将士以莫大的鼓励,增强他们作战的勇气;外则给予当地政府和人民以良好的印象,表示出中国人民是具有良心具有人格确为优秀的民族典型中提高我们的国际地位了”[6]。因此他十分热心参加檀香山华侨社团的活动和各类慈善活动。梅景周还鼓励华侨尊老爱幼、团结互爱、勤劳节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优良美德。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将紧密与美国的联系、争取美国的援助作为最主要的外交工作。“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中国和美国成为共同战斗、荣辱与共的盟友,联系更加紧密。因此,梅景周在积极动员广大华侨为国内抗战捐钱捐物的同时,也极力向华侨宣传中国抗战与同盟国的战争是连在一起的,“美国的胜利,亦即中国的胜利”。他鼓励华侨积极参加美国军队,“我旅美华侨子弟深明大义,踊跃从军应征入伍,在枪林弹雨之下为人类谋幸福,表现出中华民族忠勇牺牲最高的精神”,“对于家庭对于国家对于世界,实有莫大的贡献”。[6]还鼓励华侨“多买美国战时公债,且时时买,是吾人应有的责任”[7]。
首先,向世界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日本的飞机“不只是向中国军队及军事机关轰炸,而专毁灭中国之学校,摧残中国文化机关,未设防御之城市,惨遭轰炸,手无寸铁之平民,惨遭杀戮,甚至轰炸医院教堂及无数之渔船”[1]19;日本军队“到处向民众实行恐怖政策,奸淫妇女,焚烧劫掠”[1]67。其次,宣传中国抗战对于国际社会的重要意义:中国的抗战“一为保卫领土主权,以及民族生存,一为维护国际公法人类道德,以及条约的神圣。是则我们不仅系为自卫而战,也是为世界和平及人类文明而战。”[1]65“假使中国被敌人征服,美国即发生莫大的危机。至于中国本身则认定对日抗战为太平洋和平的关键,为自由正义和人道主义的前驱。”[8]再者,驳斥国际上支持日本的反动言论。1931年,美国记者亚弼在檀香山英文晚报发表言论,袒护日本在东北的暴行,梅景周随即也在该报纸发表文章,且少有地引用了一句亚弼的观点,驳斥其言论的荒谬之处。[1]81-851939年,泛太平洋会季刊发行《满洲国》号特刊,替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宣传,混淆视听,梅景周随即向该会会长提出强烈抗议,《大公报》1940年1月30日第2版全文刊发了梅景周的抗议书。
梅景周对中国抗战的国际宣传,一方面是主动的正面宣传,一方面是驳斥国际上的反动宣传言论,使得国际社会了解了中国抗战的正义性和战场的真实情况,认识到中国抗战对世界和平的重要意义,从而争取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
自“九一八”事变以来,国民政府就把加强同美国的关系、争取美国援助作为外交的首要任务,而檀香山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重心,因此派驻在此的梅景周可谓责任繁重。
首先,积极开展与檀香山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联系和友好往来。作为政府派驻檀香山的政府人员,梅景周同当地的政府官员、社会名流保持着广泛的联系和密切的往来,总领事馆举行一次社交宴会给檀香山各界发出的邀请函就达数百份,当地政府的军乐队现场助兴,檀香山民政厅长、陆军司令、海军司令、市长、移民局长、复兴局长、各国领事、各法官、海陆军官佐、地方行政长官、大学校长教授、报界编辑以及社会名流等500多位嘉宾出席[9]。他也经常前往拜访檀香山的当地政府、美国驻军以及社会名流,出席他们的活动,且经常受邀发表演讲。梅景周尤其与美军驻檀香山的部队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经常前往拜访其军官,在其军营以及军官俱乐部举行演讲。此外罗斯福总统视察檀香山期间,梅景周受邀参加了多项活动,与美国总统得以直接接触,并向其赠送了国产名茶,罗斯福回华盛顿后还转令美国外务部致函感谢。[10]
其次,宣传中美的传统友谊和密切关系。他指出,中美人民之间有很多的美德是共同的,“美国是近代国家最先和中国友好之一国,对中国之友情,又最忠实而诚恳……美国则极力主张中国领土的完整,主权独立”;“美国对中国的友谊,不特见之教育和慈善事业的活运,其他如财政及技术上的助力也大”。[11]抗日战争爆发后,美国数次给予中国信用贷款,在中国战区建立第十四航空队,在财力、军事等方面权利支持中国的抗战。同时中美两国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商贸联系方面,双方互补合作,“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重要市场……美国有这样广大的中国市场,可以保证将领在列强中维持领袖的地位”[8];在战略联系方面,“中美两国处在太平洋的两岸,实为维护世界永久和平与人类幸福的两大柱石”[8],太平洋上的风云变幻,对两个国家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双方乃唇齿相依。
梅景周在檀香山的积极活动,增进了其与当地官员和社会各界的友谊,策应了国民政府的外交政策。他分析时局,引用历史,阐述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对于美国社会对中国的帮助,梅景周也利用各种场合表达中国政府和人民的谢意,如他周到地安排为中国牺牲的美国飞行员罗伯特肖特的母亲在檀香山的行程,以表达对为中国牺牲的烈士的敬意[3]24,也公开致函感谢美国红十字会的捐助[1]27-28。在梅景周的努力下,檀香山的各界均十分积极帮助中国。抗战爆发后,夏威夷的美军军官就捐款资助中国的抗战[12]。1941年美国允许美军飞行员辞职前往中国效力,即后来的“飞虎队”,而其组建之初的100多名飞行员,有一半是来自夏威夷的陆军航空队[13],应该说与梅景周的长期外交努力是有很大关系的。
1931年至1946年,梅景周先后任驻夏威夷领事、总领事达15年。夏威夷一方面是中国旧民主革命的圣地和摇篮,华人社会在此地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是美国重要的战略要冲,美军在此派驻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两者均对国民政府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派驻在此的领事馆员自然责任重大。根据《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②,领事官员的重要职责就是保护本国侨民和国民在领事区内的各种利益,管理侨民实物,同时要积极开展同领区内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联系和友好交往,利用各种合法渠道,广泛开展对外宣传工作。梅景周任职夏威夷以来,积极为侨民服务,深得侨民爱戴,当地侨民还因此捐建了一座领事馆赠送给政府。同时他与当地政府和各界保持着密切友好的关系,通过各种宣传,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积极推动中美之间的友好关系和商贸往来。
梅景周任夏威夷领事、总领事期间,正值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因此,他在夏威夷通过各种形式为祖国的抗日战争贡献力量。他动员当地华侨为国内捐助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也争取了夏威夷政府和美国驻军的极大支持。而这些成绩的取得,关键在于他开展的各种宣传活动。梅景周的抗日宣传,驳斥了日本的虚假宣传,揭露了日本的残暴行径;团结了广大侨胞,争取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展现了中国抗战的正义性、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坚决抗战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以及中国的抗战对世界和平的贡献,树立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正面形象,有力地支持了国内抗战。因此,梅景周也成为日军最憎恨的人之一,日军轰炸珍珠港时,曾专门向中国驻檀香山总领事馆投掷炸弹,意图杀害梅景周,所幸未能炸中。[14]梅景周的宣传工作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效果,首先得力于他的拳拳爱国之心,尽职尽责报效国家;其次是其优秀的素质,文化水平高、文笔好,且熟悉西方文化和国际法;第三是他深谙宣传的技巧,针对不同的对象发布不同的宣传内容、利用不同的宣传途径,广泛利用报纸文章、接受采访、电台播讲、各种演讲等。梅景周抗战期间发表的大量演讲、文章,为研究抗战史留下了丰富的文献资料。考察梅景周的抗战言论和活动,对于研究国民政府抗战时期的外交政策、战时宣传、驻外使领官员的活动等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注释:
① 参见火奴鲁鲁领事馆1938年印发的《檀香山华侨推销救国公债征信录》。
② 参见国际法委员会网站《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http://www.un.org/chinese/law/ilc/consul.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