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斌
(景洪市经济作物工作站,云南景洪666100)
天然橡胶是云南省景洪市最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橡胶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全市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天然橡胶价格自2011年攀升到3.6万元/t后价格一路下滑,2017年已跌至0.9万元/t,橡胶价格的持续低迷给景洪市民营橡胶产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景洪市民营橡胶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产业发展的相关思考。
景洪市地处北纬21°27′~22°36′,东经100°25′~100°31′,在祖国的西南边陲,属北热带和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长夏无冬,干湿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18~22℃,年降雨量1 200~1 700 mm,年平均日照1 800~2 300 h,土壤类型主要以砖红壤、赤红壤为主[1]。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使景洪市成为我国最佳的天然橡胶种植区之一。
景洪市民营橡胶是自1964年在农垦的带动下开始发展起来的,在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经过5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之一。2017年,景洪市民营橡胶种植面积 9.51 万 hm2,开割面积 5.75 万 hm2[1]。全市10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均有橡胶种植,共有4.96万户、11.9万人参与和从事橡胶生产经营活动。
1.2.1 弃管弃割现象涌现
自2012年后,天然橡胶价格持续下跌,已由最高点的3.6万元/t持续下跌至目前的0.9万元/t,跌幅达75%。橡胶价格下跌导致胶农割胶收入大幅度减少,胶农种植橡胶的信心受到打击。种胶效益低,增收困难,昔日的“摇钱树”今已成鸡肋,农民植胶、割胶的意愿下降明显[2]。近年来,景洪市部分民营胶园陆续出现了弃管、弃割,个别地方甚至出现砍掉橡胶树改种其他经济作物的现象。相对而言,由于用工成本上涨,个体老板和植胶大户的胶园因请不到工人,弃管、弃割情况比较突出,而农民自己种植的胶园基本还在割胶。据统计,景洪市民营植胶面积已由2014年的10.13万hm2降至2017年的9.51万hm2,减少了0.61万hm2。减少的面积中,大部分改种了收益较好的柚子、芒果、澳洲坚果等果树。
1.2.2 橡胶生产劳动力严重短缺
由于胶价持续低迷,打工收入相比割胶更高,工作也没有割胶那么累,农民更愿意去打工,这也导致部分地区出现有胶无人割的局面。由于请不到工人割胶和管理,大部分个体老板和植胶大户的胶园常年失管,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据调查,景洪市割胶请工的收入分成已经由2012年的 6∶4提高到现在的 3∶7,有的甚至达到2∶8。劳动力短缺严重,橡胶生产管理的人工成本居高不下,已成为制约景洪市民营橡胶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1.2.3 胶园常年失管,病虫危害重
在胶价持续低迷的情形下,胶农对橡胶管理的投入逐年减少,以至胶园基本不施肥,病虫害也不防治,防雨帽、防雨帘基本不安装,每年只是开割前除草和平整带面。由于胶园常年缺管,橡胶树缺乏营养,抗病虫危害能力降低,致使橡胶树病虫害发生逐年增加,割胶时间减少,产量逐年下降。特别是2017年,橡胶树白粉病大面积爆发,导致橡胶树大量落叶,不能正常开割。据统计,2017年全市民营橡胶白粉病受害面积达7.96万hm2,其中中幼林2.70万hm2、开割林 5.26万hm2,有8 740 hm2开割林由于前期橡胶白粉病和中后期长时间雨季影响不能正常开割,占全市民营橡胶应割面积的15.19%。
1.2.4 苗木供应体系残缺,优质种苗供应不足
当前景洪市橡胶良种苗木供应体系不健全,优质种苗供应不能满足民营橡胶产业发展的需求。2015年以前,景洪市结合实施国家天然橡胶良种补贴项目评定了一批规模化的良种苗木繁育基地,橡胶种苗供应基本能满足景洪市民营橡胶更新改造的需求。但随着胶价不断下跌,农民对种植橡胶失去信心,加之国家取消了天然橡胶良种苗木补贴,其中的大部分育苗基地由于橡胶苗卖不了而经营不下去,随之关停。近年来景洪市老胶园更新改造速度加快,需要大量的种苗供给,而当地目前较大的仅有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橡胶育苗基地每年能出圃10余万株良种苗,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且,橡胶苗价格也由2014年的5元/株涨到现在的10元/株。
1.2.5 专业化组织程度低,推动产业发展作用
不明显
景洪市民营橡胶都是农户在承包的山林自主开发种植,自产自销。家庭经营模式使的农业生产力分散,橡胶原料供应、经营规模小,遍布各村各寨的收胶站点赚取了大部分利润,致使胶农的生产经营收入严重缩水。在橡胶价格较好的几年时间里,景洪市成立了一批橡胶种植专业合作社,遍布全市各大植胶乡镇,有的一个村寨成立了2~3个合作社,合作社同质化情况较为严重,使得合作社功能发挥受到限制。虽然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但合作社管理运作都是零敲碎打,仅限于形式而不能发挥实质性作用,在提高农民劳动技能方面成效不明显,基本没有把胶农真正组织起来,没有起到提升橡胶生产管理水平、促进胶农增收致富的作用[3]。特别是近几年橡胶价格持续下跌,农民积极性受到打击,橡胶专业合作社已完全瘫痪,胶农又回到自产自销家庭经营模式。
1.2.6 科技服务不足,种养割技术较差
一直以来,景洪市民营橡胶存在着科技支撑力度不够、社会化服务水平低、科技服务水平较差、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特别是大渡岗乡、景讷乡、勐旺乡、基诺族乡等边远山区,由于起步晚,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技术培训和指导不到位,也使得这些地区的民营橡胶发展相对滞后。因广大胶农知识水平普遍较低、技术培训覆盖面较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不足等因素[4],导致在胶园田间管理方面存在管理粗放,病虫害严重,胶树生长缓慢、非生产期长;在割胶技术方面缺乏系统培训,普遍存在基本技能差、割胶技术差,伤树严重、耗皮过大等现象,部分胶农甚至未经培训就上树割胶。这些都造成种胶效益不高,胶农收入有限,影响了长期收益和发展,胶价低迷时尤甚。
1.2.7 植胶割胶有遗缺,标准化生产程度低
景洪市民营橡胶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规模发展,特别是在2010年左右,因胶价走高,胶农大规模种植橡胶。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收益,无视橡胶树的生长习性“超海拔、超坡度、超范围”种植橡胶的现象普遍发生,有的甚至毁林种胶,单位面积种植株数过多、病虫害防治不及时、冬春抚管不到位等问题凸显。在割胶方面,不少胶农为了追求更高利益,采取超强度割胶、涂增胶剂、刺激剂等不规范的技术操作,导致胶园抗自然灾害、抗病虫能力下降,橡胶树死皮发生严重,生产期缩短。胶农过于追求眼前利益,以“杀鸡取卵”“追涨杀跌”的方式进行橡胶生产,也是导致当地民营橡胶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影响植胶效益和产业提升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天然橡胶是国防、交通等领域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建国初期,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橡胶原料成为当时最紧缺的战略物资之一。橡胶树在我国特别是高纬度地区的成功种植打破了西方国家“北纬17°以北是植胶禁区”的断言,也冲破了对我国的经济封锁。经过60多年的发展,天然橡胶已成为景洪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和农民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当前胶价持续低迷,农民对发展橡胶失去激情,民营胶园弃管、弃割现象涌现,橡胶产量逐年下降,产业趋于衰退,橡胶树作为胶农“摇钱树”的地位开始动摇。为了重拾胶农发展橡胶的信心,促进景洪市民营橡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扶持和投入,重树发展橡胶产业的信心。天然橡胶产业在我省被列入全省10个优势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中仍居重要地位,当地政府部门必须提高认识,及时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增加对橡胶产业必要的投入,开展橡胶科技示范建设和技术培训,并通过会议、培训、新闻传播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重新树立农民发展橡胶产业的信心。
二是大力发展橡胶林下经济,促进胶农增收。在胶价持续低迷的不利情况下,更要通过加快发展林下种植魔芋、砂仁、咖啡等经济作物和胶林养鸡、养蜂,大力推进环境友好型生态胶园建设,实现橡胶园资源优化配置,以形成丛林式橡胶园复合生态系统,增加天然橡胶种植经济收益,逐步实现从单一种植向多样性生态型转变,维持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实现天然橡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加快新技术的推广示范,带动民营橡胶高质量发展。结合南亚热作技术实验示范与服务支持项目和云南省现代农业天然橡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等项目的开展,以天然橡胶标准化抚育技术示范片为载体,推广应用天然橡胶标准化抚育关键技术,推进新技术、新成果在民营橡胶上的示范和应用。积极推广橡胶优良新品种,建设全苗、速生、高产、优质、高效、生态、标准的二代更新橡胶园,坚持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根据地形、品系、栽培措施“三对口”的开发原则建成标准化、现代化的二代橡胶园,以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带动全市民营植胶水平总体提升和高质量发展。
四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提高民营橡胶科技服务水平。景洪市民营橡胶产业技术力量薄弱,技术人才匮乏,极大地影响了橡胶新技术、新成果推广示范应用的效果。今后,应在与相关科研院校如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等交流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好乡土人才培养,建立适合景洪市民营橡胶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提高橡胶科技服务水平。
五是加强橡胶专业合作社的组织管理,充分发挥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功能和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综合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根据景洪市民营橡胶产业发展的特点,支持发挥天然橡胶优势资源的作用,鼓励以自然村或者行政村为单位组建橡胶专业合作社,在群众基础好的乡镇可以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天然橡胶协会,有效地把农民的橡胶资源整合起来,充分发挥合作社组织农民、服务农民、对接市场、连接政府的作用,有效降低农业经营面临的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3]。
六是增强抗风险能力,减少市场波动或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针对当前胶价低迷的情况,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天然橡胶实际的市场风险分散机制,稳步推行天然橡胶“保险+期货”模式试点工作[2],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有效管控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减少价格下跌给胶农带来的损失。同时,要建立灾前预警机制,提高抵抗自然风险的能力,以尽可能减少天然橡胶产业的自然风险危害,降低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带来的损失,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和保障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