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云景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9)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近些年会计行业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互联网成为会计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互联网打破了传统会计服务的形态,会计工作由独立核算的分散模式向财务共享集中模式转变。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会计专业技能人才的主力军,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也应该顺势改变。
近几年虽然国内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努力转变教学模式。但是,目前大多高职院校尤其中西部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还是以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为主,信息化教学手段流于形式。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动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理论虽然丰富,但是无法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现在高职院校课程设置都会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实践课不低于整体课程的40%。但是,由于传统教学的影响,大多数高职院校理论课与实践课脱节,教师会采用先集中讲授理论,然后在讲授实践课,学生走到工作岗位无法理论联系实际。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应该随之改变。传统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理论熟练程度,以及基本的会计电算化操作,忽视了会计专业的特色。另外,近些年,随着会计市场人才需求量的增加和需求方向的转变,很多高职院校盲目开设专业,教学体系混乱,培养的会计人才职业素质不高。
目前会计专业的实践课还是以教师为主导,授课过程基本都由教师逐步讲授,然后学生实践操作。软件缺乏情景模拟实践操作,真实性不高。比如现在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税务实训课,上课都是由教师操作一遍,学生学会后,老师发一个案例学生再按照步骤一步步操作,遇到问题不能够独立解决,不能独立思考。另外,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一般学生都缺少工作经验,实习也是做与会计不相关的工作,学生缺乏顶岗实习的机会,这也是会计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目前,国内拥有会计证书的人非常多,但是高级会计人才缺乏,拥有高级证书、注册会计师证书、注册税务师证书人员仅占会计人员总数的1%-2%左右。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会计人才除了掌握基本会计技能以外还需要掌握计算机、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另外对会计人员的外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要具有更广阔的视野,不仅要具备高素质的职业能力,还要对商业环境充分了解,能够对企业财务战略规划、分析预测、全面预算管理等做出正确的决策。
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主要是注重人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学历不是唯一的判断标准。因此,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和本科院校毕业生的竞争机会多了很多,只要高职院校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那么高职院校学生也能够实现充分就业。
受互联网的影响,会计职能由以往的“事后算账”转为了“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传统会计工作是简单地把数据汇总,做记账凭证和会计报表,而在“互联网+”时代会计人员的财务分析、财务决策能力要求提高,需要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的数据分析。因此,企业对管理会计的人才需求激增。
高职院校若培养适合经济发展的会计应用型人才,就需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使教师为主导的授课方式,转为学生为主导,并引入信息化教学,增加实践教学。在授课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要相互融合,增加学生的讨论,激发学生主动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就业趋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转变教学目标,按照企业各岗位的要求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校应该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完善教学体系,使教学、实训、顶岗实习有机结合。
目前大多高职院校教师都是应届学生毕业后学校直接招聘,缺乏企业实践经验。教师应该多去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增加实践经验,了解企业专业需求。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能增加实践教学的案例,理论联系实际,转变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