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国国际物流发展趋势研究

2019-12-21 12:15:50杨清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4期
关键词:物流业物流发展

杨清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226)

一、聚焦“两会”视角下,解读国际物流发展

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2019年的3月5日如期而至,解读大众都关注的政府工作报告。“快递”这个字眼并不陌生,它连续6年被纳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确,可以足不出户买到心仪的物品,“快递”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今年的两会,迎来了关于物流的好声音,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实施大规模的减税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的崭新理念,强调了运用新技术去改造传统的运营模式。节约物流成本。出台稳健的外贸政策,将货物通关的时间压缩到一半以上。下调部分商品进口关税,关税总水平由原来的9.8%降低至7.5%,也会新增一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两会政策的提出,为我国国际物流的发展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一直以来,制约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过高的关税,进口税,以及违规性的中介税等等。甚至一些商品的税费比商品本身的价格还要高出很多,这就给消费者造成了极大的购买压力。此外,仍会有一些不法分子,借着“代购”的名义炒作,骗取个人身份信息。从我国国际物流的宏观发展来看,并没有完全改变粗放式的经营格局。国际物流的社会服务化程度较低,规模小而分散。关于国际物流的服务标准不统一,“顾客至上”的理念尚未完全践行,有关国际物流的一些延伸服务,并没有落到实处。两会政策中,提到了物流,为物流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奠定了信念,有了国家政策的保障,我国的国际物流业势必会朝着国际化的方向上稳中求进。也会充分利用物流业,加强监管,制定统一的物流规章和细则,从而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二、我国国际物流的发展现状

国际物流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对我国的全面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也为国际物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国际物流俨然成为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一大亮点。相比以前,我国出口产品由初级产品,实现了到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过渡。进出口贸易结构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也为我国国际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一些企业利用国际物流的关系,展开企业的战略合作,将产品对外推广,比如中国远洋物流公司相继与海尔集团,长虹集团,中核集团,展开了合作。外资物流不断引入,美国英国等诸多发达国家,都对我国的进出口业保持着强劲的势头。尽管如此,我国国际物流的发展仍然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面临很多迫在眉睫的问题。比如。我国国际物流方向上的专业人才稀缺,我国的国际物流体制有待改进,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物流监管系统存在疏漏,资源亟待整合等等。此外,政策环境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物流业的发展。

三、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进展,我国作为贸易大国需要顺应国际化的潮流。国际物流的发展是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以及经济效益的手段。拓展国际物流的渠道,也是开辟了利润的源泉。另外,国际物流是开展国际贸易的先行条件,即使是生产大国,也不能独自包揽一切,也需要国际间的分工合作。开通国际物流能够密切同主要国家的联系,以便合作需要。除此之外,作为对外贸易本身,由传统的初级产品变成了高附加值的精品,同样对国际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物流在运行的过程中,涉及到了诸多的环节,也会受到环境,以及一些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重视物流发展是势在必行的责任。国际物流的支出也是一项不菲的费用,在此环节中耗时较长,审批时间久,做好物流发展的规划权衡,也有助于我国在国际贸易领域上提高竞争实力。

四、针对我国国际物流发展采取的对策

(一)完善我国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就陆路方面而言,加强主干道的承运能力,将陆路运输与铁路运输衔接起来。统筹资金,兴修辅助公路。完善交通路网,增强道路的监管,以保证安全和效率。同时发展水运,在建设港口上,投入力度。引进国外先进的道路兴修经验,运用先进的技术参与到我国国际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来。在多个地点设置物流网点,建立自动化立体仓库,完善配送中心的建设,逐步实现包装规范,装箱规范,输送规范等一体化。实施物流产业集群战略,找出相关互补竞争企业,划分完整片区。从供应端到客户终端建立健全的渠道系统。将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作为国际物流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通过政府,社会与企业共同合作为国际物流运营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充分利用市场规律,结合市场,对症下药。

(二)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监管系统

将物流信息与物联网技术紧密结合。利用条形码技术、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等来提高国际物流的效率。实行全程化网络监控,物流信息定点跟踪、建立公共物流管理平台,实现物流资源的共享。完善我国国际物流体系的增值服务功能,在整个流程中,以追求更高的服务效益为基准,提供全方位的国际物流服务模式。规范国际物流的市场秩序,政府需要加强法规的建设,从而在市场上形成良性竞争。充分利用好国内和国际资源,避免单项倾斜。实行创新机制,政府需重点监督和扶持规模较大且潜力较强的物流商,鼓励小型物流企业发展增值服务,实行以老带新的原则。

(三)培养专业的国际物流方向人才

对参与国际物流工作者进行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主要分为短期培训,技能培训,部门培训等,以及系统化的整体培训。定期为工作人员更新知识库,及时补充计算机,国际贸易,语言等方面的知识。采用定期的线上测试制度,评优考核,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选取优秀的员工组织开展技能公开课。提高国际物流人员准入门槛,开启考核关卡制度。培养优秀素质的团队。在工作中不断为人员灌输新的知识,实现真正的“工学结合”。除此之外,还应该做好人力资源的分配工作,对于公司自己部门的物流人员应该适当调整,将更多的物流业务交与第三方,应鼓励发展社会配送中心和民营企业,这样既带动了物流业的发展,又缓解了社会上的就业压力。

(四)整合物流资源,统筹协调发展

国际物流的发展并非一朝一夕,而是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统筹。《物流业发展中长期2014~2020》这一政策性文件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2019年作为关联年,物流工作循序渐进,需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的战略部署,创新协调发展物流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绿色物流,顺应节能减排的新时代需求。坚持走绿色物流特色化道路。采用对环境污染较轻的绿色包装,以环保为切入点,促进物流技术的装备升级,从长远角度上改善物流业。同沿海国家进行合作,开展物流资源布局。发挥国际物流先导作用,建设与国际贸易相配套的物流体系,使我国在全球物流,信息资源地整和中,具备大国的掌控能力。坚持“经济共享”理念,共享物流业的成果。加大物流业的资源整合力度,建立物流园区服务系统,为企业搭建物流枢纽,实现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

五、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的未来展望

在互联网行业日益发达的今天,每一场技术革命都会对国际物流的发展产生影响。曾经,我国发展国际物流的目的是要走出去,在经济一体化,贸易一体化的势头下,宣传我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影响力。而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渗透,产业链条转型升级,国际物流业逐渐衍生成以服务行业为支撑的生态圈,也调整和规划的市场上的格局。从发展方式和增长动力来看,“互联网+高效物流”运作模式将是重点。随着人工智能水平的推进,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基础上,未来也会向新的方向探索。比如智能化立体仓库,仓库机器人,无人驾驶,无人配送机等。互联网主导下,国际物流发展空间将是无可限量的。

六、总结

知识经济以及全球化的来临,让国际物流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就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现状来看,有了飞速的进步,同时也存在一些现实的问题,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完善健全的物流体系,通过提供高效优质的物流,创造良好的环境。

猜你喜欢
物流业物流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汽车观察(2018年12期)2018-12-26 01:05:44
物 流 业
江苏年鉴(2018年0期)2018-02-12 04:22:17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中国制笔(2016年1期)2016-12-01 06:47:30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现代企业(2015年2期)2015-02-28 18:45:09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汽车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
决战“最后一公里”
商界(2014年12期)2014-04-29 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