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不懈 渐入佳境
——论著名书法家李炎荣的成功原因

2019-12-21 07:51:05卢润祥中山市西区宣传文体服务中心
新商务周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法帖临帖点画

文/卢润祥,中山市西区宣传文体服务中心

著名书法家李炎荣先生,1950年生于中山市横栏镇,自幼爱好书画。自1967年起在六沙小学从事教育工作十五年,1983年调入横栏镇文化站工作,近年开班授徒,从事书法教学活动。其书画得到岭南画派著名金石书画家卢乔根前辈亲授,擅行楷。李炎荣先生书法作品在参加国际国内书画大赛中屡屡获奖,累计30 余次。其中2016年5月获第四届“金紫荆杯”筑梦中国全球书画名家香港国际交流展金奖;2016年6月获炎黄春秋神州龙全球杰出华人将金奖;在全国书画大赛中荣获书法一等奖;并应邀到北京市人民大会堂领奖;同时其作品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此外,李炎荣积极投身慈善事业,参加慈善义写义卖活动。面对这位取得重大成就渐入佳境的著名书法家李炎荣先生,笔者十分景仰,为此而专门研究他成功的原因,旨在让更多的人获益。细究其成功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 书艺之缘

李炎荣自幼上学就酷爱书法,当时学校课程安排将写毛笔字作为必修课,以德育人,以智育人,以书育人;从此在幼年心灵中,立志认真学习,把字写好。凡是在任何场合看到书写的标语、牌匾等,总是特别留意,坚持时久,渐有收效。上世纪八十年代李炎荣在横栏镇文化站工作,与文字打交道的机会渐多,平时专注学习临帖,诸名家法帖临之爱不释手,终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

2 追古求真,勤耕不辍

我国的书法艺术蕴含着前人为之留存的大量宝贵财富,古人留存诸多的珍贵文化遗产,还有待我们去继承。临摹便是一种很好的传承借鉴方法,临习古人法书,李炎荣选定自己认为喜欢的前人法帖范本,勤习不辍,依样临写。临习首先是读帖,其二是临帖,其三是背帖,其四是核对,其五是运用。在摹古出新上下功夫。

第一、认真读帖。读不仅是读帖上的文字,还须观察分析和理解笔触间的章法、力道和神韵。临帖囫囵吞枣,不思其意就不能深刻理解帖中奥义;只有研精覃思,才能更加真切的领悟到帖中精髓。临习本帖的收获多少,可以说是取决于对这本帖的理解和认识深浅而定的。

第二、静心临帖,就是看要看得细,临要临得像。理解了下笔收笔的出入之迹。就掌握了取势得势的关键。

第三、下功夫背帖。背是巩固记忆的最好方法,背几次,印象就深刻了。静心想,能达到历历在目的境界。

第四、逐一核对。临帖完成后,反复与原帖比较核对,非常重要。循序渐进,精益求精,这正是研习书法的必经之路。

第五、临要运用。“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只有能够应用,并能运用自如,才是真正学到手,卓见成效。

第六、追古的途径和功夫。临古人名帖,是学习前人追古的途径,写好书法首先要临习楷书帖,入帖入法,规范书写章法。有了好基础和基本功,再习临其它书体之帖,便顺畅自如。于是李炎荣先生先入手临习唐颜真卿书多宝塔碑帖,颜真卿的楷书结体严谨,用笔凝重,庄重大方;笔法和气势上,开创了博大、宽厚、雄浑的崭新气象,习临比较好把握笔力。在此基础上,李炎荣又临习了唐柳公权的字帖,柳公权更是唐人尚法的典型代表,其书用笔变化极多,粗细匀称,方圆并施,法度森严却生动多姿。随之李炎荣临习了欧阳询九成宫帖等。因为自己比较喜欢行楷、行书、行草等书体。临池不辍,追古求真,博采众长,吸取其精华,扬长避短,另辟蹊径,以求艺术高境界。

第七、临古人法帖,坚持要还其原来的神韵,不宜自己臆断想象。要把握笔法,力求相似,初始临书目标是“专宗一家”,学成叫“师出有门”。临帖时必无我,不参入己意。其次临书兼学百家,扩大视野,增长才干。再次,临书要通会,取各家之所长,经消化后占为己用,即揉合贯通。

3 博采众长,古中有我

在临习法帖和创作实践中,不断追求、探索,要勤奋,有毅力;一求古人,二求自己;以古人为典范,实践出真知。李炎荣有如下四点感悟与收获:

第一、采众家之长,融会贯通。入帖需勤学勤临力能做到,但出帖比较难,把古人的变为己用,书写出古意中有自我更难。艺术的创作,要有古人的法度和寓心于书的气、神、韵。总之,写好书法,要从古人法帖中走出来,让自己的书法作品表现出既有古意又有自我的独特风格。

第二、学书要融入学识修养,提高审美能力。追求个人面目,先练“形”,复求“气”,臻于“韵”。“形”不能离谱,汲取古代大家书法之精华,先“入帖”,后“出帖”,所谓在追求描摹大家风范的同时,开拓创新,做到神形兼备且又独具一格。“气”就是把对人生,对所写诗词句的感悟汇成一股灵气融入笔墨,抒写豪放之意,旷达之情,在功力和学养增进后,再追求清雅醇和、端庄俊健,飘逸洒脱的“韵”味。

第三、在传统与创新方面,既要继承传统,保留传统元素、笔法、韵律,又要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变化、延伸、发展和创新。继承传统,创立新意,首先是掌握和领悟用笔、运笔的规矩法度,通过融会贯通,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艺术才华;二是要用笔力充气足,书法作品中的单个字的点画形态,用笔的使转,章法的安排,要表现出不同的视觉审美效果。单字的力度,一是靠手中的毛笔勾勒出不同的点画,并借助点画的轻重缓急和粗细变化的微妙关系,以及运笔过程中的抑、扬、顿、挫来表现;力透纸背,有一种骨力润达,神完气足的力度美。二是要结体俊逸生动。古人所谓:“字形在纸,笔法在手,笔意在心,笔笔生意”,即要通过自己艺术构思,写出不同的笔势,张弛有度而富有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三是经过深思熟虑,意随心动,笔随意动,将点画位置安排得当,笔路运转流畅,使其整体看来稳重而不呆滞,生动而有章法。四是内涵深、气韵高,形态结构美,讲究内在精神,富有意蕴。能传情达意,有神采和韵致。其整幅作品要有内涵和气韵,有韵才会有动态的节奏感,这样才能使观赏者不由自主融入其中,抑或与作者心意相通。书法艺术的法度、力度,结构是气韵的基础。结体精严、笔力凝重,而运用出之自然,结构之稳妥精妙,笔势之矫健。

第四、临古人名家之墨迹,承中华传统之风范。吸取其精华,创立新意,应把握落笔求法,行笔稳,古而不挫,雅而不俗,气通、神韵、形美;吸取传统艺术之元素和古代诸家书法艺术风范和风格,融汇自己的创作理念和笔法,书写出刚劲有力、圆润、凝重、通畅、自然、洒脱而有新意,书中有我,形似自己,貌似其人,彰显自己书法的艺术特点。

4 结语

书之以“善心”,在澄怀涤虑地挥写中,更加臻于心正气和,身安意闲的境界。“以书为乐”成为李炎荣先生的养生之道。

在这一点上,与著名书法家卢冠英先生所提出的:从艺要有淡定与从容的思想境界的观点是相一致的。由此可以看到:李炎荣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正确的学习方法,坚持不懈的勤奋与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

猜你喜欢
法帖临帖点画
烟云尽态
——湖南省博物馆藏《三希堂法帖》展
中华书画家(2021年3期)2021-12-01 14:07:35
《宝贤堂集古法帖》研究综述
艺术品鉴(2021年12期)2021-05-25 16:31:36
写好点画
从《宝贤堂集古法帖》窥探明代中叶帖学的兴盛
收藏界(2019年2期)2019-10-12 08:26:50
“练成优美点画,方能把字写好”——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之《书谱》今译(一)
丹青少年(2017年1期)2018-01-31 02:28:30
浅谈我对硬笔书法临帖与出帖的理解
中国篆刻(2017年7期)2017-09-05 10:01:10
临帖创作解说词
艺品(2017年2期)2017-07-21 14:24:58
七绝·春雪
阳光(2017年7期)2017-07-18 18:37:04
“练成优美点画,方能把字写好”——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之《书谱》今译(二)
丹青少年(2017年2期)2017-02-26 09:11:00
我的临帖总结
中国篆刻(2016年11期)2016-09-26 07: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