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辽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2019-12-21 07:51:05张富斌常峰铭辽宁省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
新商务周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物流业辽宁物流

文/张富斌 常峰铭,辽宁省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

近年来,辽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运输综合服务能力逐步提高,这些为推进物流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从整体上看,辽宁省依然存在交通基础设施结构性矛盾突出、综合服务能力和品质亟待提高等问题,不能有效满足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要求。因此,重点解决推进辽宁物流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对促进辽宁产业结构调整、振兴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意义。

1 辽宁现代物流发展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辽宁正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产业结构深入调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物流业发展进入了规模快速扩张与质量全面提升的关键时期。

1.1 市场需求更加旺盛

根据《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到2020年将达到39500 亿元。如此庞大的GDP 规模产生巨大的物流需求。从产业物流需求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创造规模庞大的产业物流需求。从生活物流需求看,电子商务、网络购物、邮政快递、城乡配送等新兴物流市场需求快速发展,生活性物流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1.2 升级动力更加强劲

推动辽宁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必须充分发挥物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与高端商贸的多业联动,推动物流企业参与整个供应链的组织管理,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与转型升级。

1.3 区位优势更加突出

辽宁地处环渤海地区,是东北地区惟一的沿海省份,是连接东北经济区与京津冀环渤海地区的重要纽带。辽宁腹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辽宁省顺应全球物流网络延伸,构筑各具特色的区域性物流发展格局提供有利契机。

1.4 政策环境更加优化

随着国家层面上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等的陆续出台实施,辽宁物流政策体系日趋完善,交通收费、能源价格、税费政策等问题日益得到关注,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

2 辽宁现代物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机制不顺

物流涉及行业众多,物流环节分布于不同政府部门管辖范畴。由于历史的原因,物流事权管辖的划分一直变动之中,相关业务管理职权不明晰或不合理,至今尚未划分清晰。行政壁垒、行业壁垒仍然存在,如商贸物流与交通物流的区分与协调由商贸物流服务委管辖,而规划权在发改委。交通物流所涉部门中,铁路、民航、邮政、供销系统皆为条条管理,事权与行政权并不匹配。

2.2 规划分散

全省各市基于各自的行政区域、不同的经济和行业管理部门分别制定了物流行业发展、物流设施建设发展规划,但是缺乏必要的统筹、整合,各类物流发展目标、物流节点规划、物流体系设计等在功能定位上存在交叉、相互关系模糊不清,难以满足物流集约化、集聚化要求。由于缺乏统筹全省物流发展的规划、政策安排,辽宁物流发展中的区域间协调水平、物流与经济系统间的协调存在诸多不足。

2.3 能力不足

在基础设施体系上,无论单一运输方式还是综合运输网络在规模总量上,供给能力需进一步提升。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甩挂运输、鲜活农产品冷链运输、滚装运输等高效率、绿色环保的物流模式相对滞后。高水平的信息化支撑乏力,缺乏全流程、自动化、一体化公共物流信息网络。物流专业人才缺乏,尤其是从事供应链管理和物流方案设计的高端人才不足。

2.4 转型缓慢

辽宁产业结构变动度远远落后于京沪粤等经济大省,辽宁物流在此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缓慢,专业化物流剥离缓慢,企业物流外包比例低,产业联动效应较弱,产业链割裂现象较为突出。由于转型缓慢,辽宁物流业规模整体较小,运作效率较低,物流业实际增加值占GDP 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将近3 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远高于沿海省份。

2.5 龙头缺失

从总体上看,辽宁物流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不高,物流企业“小而散”的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最近公布的“中国物流百强企业”排行榜中,辽宁无一家企业入选;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5A 级物流企业中,辽宁无一家企业入选,4A 级仅有3 家入选,显著落后于河北、天津、山东等周边省份。

3 辽宁现代物流业发展对策建议

3.1 建立综合协调机制

应加快构建政府的物流管理综合协调机制,研究推进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统一协调物流产业发展的相关事宜,对物流产业的发展进行指导、协调、监督、管理等,引导辽宁物流产业服务东北亚经济发展、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发展。明确省和各级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在促进物流规划建设中的责任,引导和推动各市积极参与,确保物流发展的有序推进。

3.2 构建持续投入机制

积极推进物流业发展的可持续资金投入机制建设,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物流资金投入机制。政府应按照“突出重点、扶优扶强、统筹推进”的原则,加大专项资金扶持力度,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重点对经政府认定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物流重点建设项目、物流骨干企业等予以资金扶持。

3.3 加大人才培养引进

积极推动物流企业与学校合作,推进产学研用深度结合。开展物流领域的职业资质培训与认证工作,加快建立物流从业人员就业准入制度。对物流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技能考核,规范操作、规范管理。

3.4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加快行业协会组织建设,发挥其在企业与政府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为行业服务、为企业服务的职能。着重发挥协会在推广物流行业标准、推广新技术、评审认定重点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教育培训、从业人员资格认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行业协会推动行业规范自律和诚信体系建设,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3.5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推动制定、修改物流领域的法律法规,全面清理妨碍公平竞争的有关规章制度。加强对物流市场的监督管理,积极推进物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强化行业信用制度建设,增强企业诚信意识,构建诚信经营机制,建立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合惩戒机制,提高行业自律能力。

猜你喜欢
物流业辽宁物流
辽宁之光
新少年(2022年3期)2022-03-17 07:06:38
读辽宁 爱辽宁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辽宁舰
学与玩(2018年5期)2019-01-21 02:13:08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汽车观察(2018年12期)2018-12-26 01:05:44
物 流 业
江苏年鉴(2018年0期)2018-02-12 04:22:17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中国制笔(2016年1期)2016-12-01 06:47:30
01海上辽宁
今日辽宁(2015年11期)2015-04-13 05:35:46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现代企业(2015年2期)2015-02-28 18:45:09
决战“最后一公里”
商界(2014年12期)2014-04-29 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