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多元化战略问题的研究

2019-12-21 07:51:05安慧广西大学
新商务周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动因多元化资本

文/安慧,广西大学

1 多元化战略与内部资本配置效率

多元化战略是集团企业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方式,但多元化相关性强弱对集团企业内部资本配置效率是否会产生有力的影响,目前并没有颇具说服力的结论。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优劣直接关系到集团企业的核心能力和绩效高低,由于社会资本首先通过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等外部资本市场进入企业,然后再通过企业内部资本市场在分部之间进行分配。因此,研究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与多元化的战略的关系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发现多元化战略对内部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还没有统一的结论,目前学者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1.1 多元化战略促进内部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

多元化经营具有分散风险和内部融资的优势,为降低现金持有成本,企业倾向于有较少现金,多元化经营起到了内部资本配置作用。Stulz 认为多元化经营企业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内部资本市场,能够更多地利用净现值为正的投资机会,可以缓解外部融资约束,从而有效地解决企业投资不足问题,有利于提升企业价值。Matvos 认为运用多元化企业风险可能较低。原因是公司可以在内部重新分配资源,提高内部资本配置效率。由于企业管理者可以快速重新平衡各业务部门的分配,他们可以保持多样化的水平,使他们的企业更少受到风险的影响。李焰等通过对中国特色制度下上海复星集团的案例研究,证明了上海复星系内部资本市场缓解了企业的融资约束。谢军对发现基于双重代理关系的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能够进行资本的有效配置。

1.2 多元化战略造成内部资本配置效率的降低

Bernardo 等认为代理成本可以解释部分多元化折扣。他们认为,部门经理非常善于游说资本。因此,企业可能会根据部门经理的游说而不是为了多元化的目的来分配资本。此外,部门经理可能会浪费资源争夺资金,而不是努力提高业绩,导致企业价值下降,内部资本配置效率低下。企业高管会利用多元化经营所构建的内部资本市场能更为灵活地侵占企业自由现金流。在这种情况下,多元化经营战略成为了高管利益输送的通道,高管倾向于利用多元化经营持有更多的自由现金流以谋取私利,这会引起资本配置效率降低。杨棉之和孙健发现我国系族企业中大部份内部资本市场在资本配置时都几乎接近无效,同时企业大股东为了利益最大化,往往通过内部资本市场达到自己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目的。

1.3 多元化战略与内部资本配置效率无关

多元化战略是一种经营战略和管理方式,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如果具有成熟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多元化经营就会成功,否则将会失败,即多元化本身与内部资本配置效率无关。Shin 发现多元化企业总部对各部门在总体上是相似的,内部资本市场并没有发挥有效配置资金的作用,而且多元化企业中部门的发展更多的依赖于自有资金。Mansi 和Reeb 研究发现多元化减少股东价值,增加债权人价值,综合考虑影响,发现多元化与超额企业价值无显著性相关。王建军认为内部资本配置效率和多元化是不相关的。

1.4 文献述评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外在多元化与内部资本配置效率关系方面存在着三种观点:多元化会提升内部资本配置效率、多元化战略会降低内部资本配置效率、内部资本配置效率和多元化无关。在多元化战略和内部资本配置效率方面还没有统一的结论。另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很少,并且还主要集中于个别案例分析,而且在实证研究方面很少。而研究多元化战略与企业绩效关系方面的文献较多,但也是没有统一结论。多元化战略是通过直接影响内部资本配置效率而间接影响企业绩效和价值。因此,要想得到企业绩效与多元化战略的关系,主要还是要研究多元化战略与内部资本配置效率的关系。所以,研究多元化战略与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是非常必要的。

2 多元化战略的动因研究

2.1 多元化战略的内部动因

(1)代理理论

Muller 最早运用代理理论的基本思想分析企业多元化的动因。他认为由于管理者得到的金钱与非金钱报酬都与企业的增长紧密相关,因此管理者为了自身利益会偏离企业的最优投资量,产生过度投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追求的是增长最大化而非企业价值最大化。Jesen 和Stulz 利用自由现金流理论来解释企业多元化的出现,他认为经理可以从管理一个更加多元化的企业中获取更多的私人利益。韩月辉,王娅认为经理人开展多元化经营,通常会选择与自己能力匹配的领域,以增加公司对自己特殊才能的需要。除此之外,经理人选择投资于多个经营领域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和破产率,由此也降低自身的管理风险。多元化经营的企业,组织结构更为复杂,加大了经理人和股东的信息不对称性,经理人的权力也能获得进一步增加,可以控制更多的企业资源,进而个人利益也增加。

(2)资源富裕理论

资源富余理论最早是Penrose 于1959年提出。企业进行多元化的动因是为了充分利用企业的富余资源。竞争压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生产性服务是企业多元化的必要条件。只要多元化能够能有效的利用现有的生产性服务,企业就有激励进行多元化;反过来,在企业多元化扩张的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生产性服务,为下一步扩张提供空间。Teece 认为,剩余资源导致多元化经营的前提是市场是非常有效的,在有效的市场上,企业会出售剩余资源,因为单业务的企业比多元化的企业更有效。而初期的多元化经营就是源于对现有技术设备、管理资源和购销资源的利用;但是,当行业生命周期接近衰退期、受到竞争威胁或面临有限的需求弹性时,对现有业务的再投资会降低价格和利润。当要素市场和金融市场失灵时,也很难获得其应有的价格,于是追逐利润的企业将选择多元化来充分利用过剩的资源和能力。资源学派的另一观点是,公司的赢利水平和业务范围取决于拥有资产的数量和性质。专用性强的资源可能因这种特性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导致公司在专业化的领域越做越深;而通用性强的资源很容易被模仿、替代,只能产生较低的经济租金,使得公司只有通过开展较宽的业务活动来获取公司价值最大化。因此,通用性强的灵活性资源可以使多元化走向更高层次。

(3)内部资本市场论

经济学家R.Coase 提出内部市场理论源于交易成本理论,他认为企业在进行外部交易时,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往往会承担较高的成本,而内部资本市场容易获取相对全面的信息,从而使内部市场具有更高效率的资源配置和大幅度的降低交易成本。多元化经营企业不同业务之间能够在资金、产品和人才上互相交换,形成一个内部市场,多元化经营创造的企业内部资本市场为低成本融资提供了条件。有效地解决了企业投资不足的问题,使企业可以抓住更多净现值为正的投资机会,从而提高企业的价值。因此,在外部资本市场不发达情况下,企业进行多元化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内部资本市场。

2.2 多元化战略的外部动因

多元化战略的外部动因包括政府政策理论和制度学派理论。政府政策学派认为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与企业的多元化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制度学派认为,在新兴经济和转型经济的国家,虽然市场机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非市场机制获取资源,制度因素对于企业多元化选择的影响至关重要。Khanna 和Palepu 认为多元化战略的选择,应依据市场机制的健全与否来确定。在市场机制健全的环境下,企业应采用集中化战略,而若市场机制不健全,企业应采用多元化战略。

张敏和黄继承考察了政治关联对企业多元化程度及股票市场风险的影响,发现政治关联企业的多元化程度要显著高于非政治关联企业,表明企业多元化战略可能与政府的干预有关。薛有志,马雯考察了不同控制权类型对多元化经营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上市公司多采用自建方式实施多元化战略,采用自建方式的国有上市公司绩效优于采用并购方式的上市公司。郑建明认为,政治关联与企业的多元化存在正相关关系。

2.3 文献述评

在多元化动因方面的研究中,西方学者提出了诸多理论,学者们依据了多种不同的理论进行了研究,有代理理论、资源富裕理论、内部市场理论、政府政策理论和制度学派理论。依据不同理论,对多元化动的动因的解释也不尽相同。在我国的制度背景下,政治因素是企业进行多元化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在多元化战略选择中,还应关注我国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调整战略以适应政策变化。通过分析文献,发现影响多元化战略选择的动因很多,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近几年较少,尤其是在市场失灵与企业多元化选择关系的研究方面,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研究市场失灵对多元化战略选择的影响。

3 多元化战略与行业特征

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同种资源能力在不同行业所具备的战略价值是不同的,资源能力与产业环境匹配程度决定了该资源能力战略价值。因此,产业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对具有超额资源和能力的优势企业采用相关或不相关业务多元化战略具有激励作用,尤其在行业具有市场化程度低、行业经营状况不佳和行业退出壁垒高等特点时。Bartlett 等认为,行业特征会影响企业跨区域多元化与当地响应这一矛盾中的战略选择和协调机制网。企业选择跨区域多元化战略也会受到所处行业环境的激励,这种激励体现在行业对企业发展具有独特的要求时:“一体化”、各地“标准化”或者“整合”。显然,行业特征对于企业多元化战略具有影响,并主要通过改变资源能力与战略选择之间关系而产生作用。

杨鑫等认为行业的规模经济影响着多元化战略的选择。市场中企业数量较多且增速较快的行业,意味着行业的进人壁垒较低,而在这样的行业中,由于企业众多,竞争必然十分激烈,因此,企业必须采取积极的竞争策略以保障自己的优势。同时从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企业可能的战略就是通过多元化战略向其它行业领域进行扩张,减小由于众多新企业参与行业竞争而带来的巨大压力。因此,当行业规模快速扩张,即总产量显著增加、行业企业数量较多且增速较快时,企业将提高自身的多元化水平以缓解其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

4 结论

本文分析了多元化战略与内部资本配置效率、动因、行业特征的关系,并进行了评述。国外学者对多元化战略选择方面的研究更为广泛和深入。在内部资本配置效率方面,存在着三种观点,并没有统一结论,可能是由于在样本、研究方法、行业特征方面不同,在这一领域还需要更为详细的研究以得出更可靠的结论。就我国而言,企业选择多元化发展战略较晚,相关的研究也起步较晚。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上都与西方研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另外,我国学者可以结合中国的制度背景以及政策变化,研究上述提到的缺乏研究的领域,如多元化战略与内部资本配置效率的关系,而不是大量的去研究多元化战略与企业业绩的关系;多元化战略动因;行业特征作为自变量与多元化战略的关系。

猜你喜欢
动因多元化资本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节能与环保(2022年3期)2022-11-24 13:25:57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资本策局变
商周刊(2018年18期)2018-09-21 09:14:42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中国公路(2017年8期)2017-07-21 14:26:20
第一资本观
商周刊(2017年25期)2017-04-25 08:12:18
“很X单很Y双”的构式义及认知动因
VR 资本之路
疑问词“怎么”句法功能的演变及其动因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
商事法论集(2015年2期)2015-06-27 01:18:54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