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宓,中央民族大学
沉没成本指以往发生的,但与当前决策无关的费用。理性人在进行项目决策的时候,不关注沉没成本,应关注该项目将带来的收益和由此引发的成本。究竟什么是沉没成本,现实生活中研发费用是否属于沉没成本,现实生活中人们是如何面对沉没成本的,本文将一一予以解答。
根据1951年美国成本概念和标准委员会对沉没成本的定义为“在某种情况下不能回收的过去成本”,具体指过去投资在工程上,在该工程项目终止后,不能再得到补偿的成本。
Gilbert(1989)把沉没成本定义为一种预知成本,即一旦企业退出某一产业,它的资产原始价值与转为其它用途时重估价值的差额。
Spulber(1989)针对市场的进入壁垒指出,沉没成本是某一产业中沉没在厂商身上的生产成本,当厂商离开这一产业时,这些成本是无法重新使用的专业化成本。
也有国内研究者把它译为沉淀成本,在经济学特别是产业组织理论中是一个重要的成本概念,它是指在一项没有可替代用途的资产中的投资。也就是说,沉没成本是没有机会成本的资产(卡布罗,2002)。
综上所述,沉没成本可被定义为,一项投资无法通过转移或销售得到完全补偿的那部分成本。具体来说,沉淀成本的大小取决于资产的初始投资(扣除折旧)与其打捞价格(转移或再销售价格)之间的差额。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影响沉没成本的因素如下:
投资影响
按照威廉姆森对投资的分类,可知当投资是场址专用性“资产”时,其物质特征使其难以安装、移动或者重新寻找位置,就像基础设施等;当投资是时间专用性“资产”时,即投资的价值在给定一段时间后迅速下降,如时间密集型投入品;当投资是企业或产业专用性“资产”时,其物质特征难以再转移到其他企业或产业。在许多情况下,甚至较小的产品或劳务的调整很可能需要减少其打捞价值的显著调整成本。
成本来源
沉没成本可以来源于不同的成本。交易成本就是沉淀成本的重要来源,像“柠檬市场”问题那样,即使是全新的汽车,只要买到手之后,再出售价格就会下降,也会带来沉淀成本。
国家政策
政府的折旧政策、规制或制度安排(显性或隐性契约),以及解雇或雇佣培训成本乃至社会保险等,都会产生沉淀成本。例如,可以自由进出口的生产设备因国家政策不允许买卖而带来的沉淀成本。
无论今后决策者是否继续进行某一项目,该项目的研发费用都是不可能收回的,也即未来的投资决策对它不产生影响,因此某一项目的研发费用属于沉没成本。后文将以案例的形式进行分析。
2015年1月,百度医生APP 上线。与此同时,百度正式成立移动医疗事业部,团队大概两三百人。不过,在百度,真正懂医疗的少之又少。这或许注定了百度医疗的失败。
上线之初,百度则把挂号O2O 作为自己首要尝试的方向,主要提供在线挂号、在线问诊的服务。但当时的在互联网医疗行业,与其模式类似的还有春雨医生、挂号网、平安好医生等多个公司,每家都有资源及背景,与这些企业相比,百度医疗优势并不大,短时间内想在这片领域分一杯羹并不容易。
但是,巨头百度并不甘心认输,于是,他们就开始了疯狂的“买流量”。要知道,流量可是百度的优势,然而,此时,却成为百度医疗倒下的推手。由于疯狂采购流量,这加速了百度医疗的资金消耗,但百度医疗却没有获得应有的效果。
最终,虽然百度试图实现“打造国内专业的医患双选平台,让医疗效率提高,节约看病成本”的梦想,最终,百度的理想的想法败给了现实。
2017年2月8日,百度将移动医疗事业部整体裁撤。
2017年4月1日,百度通过内部邮件宣布,产品正式关停服务并清空数据。这一旨在解决“就医难”的移动医疗平台最终退出江湖了。
百度医疗所处的行业其超额回报可谓诱人,但却需要惊人的初始投资和高退出成本。百度医疗经营范围新增“销售第三类医疗器械”“销售医疗器械Ⅱ类”“软件开发”三项新技术,运用了21 亿来进行开发,一旦研发成功,便有高额回报,但是最后的结局却让人大失所望,百度医疗最终以失败告终。
百度为这个项目投入了大量的成本,但是后来发现这个项目并不像当初想象的那样乐观,但是公司决策者认为已经再这个项目上投入了很多资金,不能半途而废,所以选取买流量进行挽救,后来事实证明这个项目一开始就是错误的,百度没有懂医疗的人,没有前景,最后百度忍痛彻底结束了该项目,为此损失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百度在开始发现是错的时候就应该及时悬崖勒马,尽早回头。
因此,此处对百度医疗的研发费用可算做沉没成本,并且通过以上案例可以得到企业的决策者应正确认识沉没成本,避免沉没成本陷阱,做出合理的决策减少损失。
沉没成本指那些已经消耗掉且无法挽回的资源不应当影响我们做决策,而这个决策关于我们是否该消费那些由先前的资源而取得的东西。这种成本已经沉没了,因此只有当这样做仍有净收益的时候,才是有意义的。人们总是想在未来弥补过去的错误,是因为大多数人并不真正理解沉没成本的概念。
“沉没成本”告诉我们,理性人应当重视未来收益更高的行为。如果发现购买一件物品、参加一个活动或者雇用一个人可能没有太大收益,宁可果断放弃。并且面临二选一的时候,你既然已经选择A,就没法选B 了,别再想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