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科学内涵

2019-12-20 02:00刘瑞华
奋斗 2019年22期
关键词:经济体制所有制制度

刘瑞华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做了新表述,在重申两个“毫不动摇”的基础上,把分配制度和市场经济制度纳入基本经济制度内涵。从所有制到所有制、分配制度、经济体制三位一体有机统一这一改变,是对基本经济制度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更加成熟、更趋定型。

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科学内涵既要研究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必然性,更要关注基本经济制度发展和创新的必要性,既要重视基本经济制度研究的理论维度,更要关注基本经济制度创新的现实维度。

理论维度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基本经济制度创新的理论依据和方向路标。将分配制度、市场经济制度列入基本经济制度具有必然性。第一,符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基本要求。基本经济制度属基本制度的细分范畴,对经济制度属性具有决定性影响,是经济制度体系中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表明,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生产决定交换、分配和消费,而交换、分配和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范畴,是决定一个社会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多年来,我们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基本经济制度,既保证了社会主义的制度基础,又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必须要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经济,让人民分享发展成果的前提是扩大发展成果,发展是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市场经济制度是有效配置资源的手段,中国引入市场经济制度同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创造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释放活力,在改革开放中创造出举世瞩目的成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稳定和发展必然要求分配方式的稳定和发展,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是新时代我国制度建设的必然选择。第二,是我国制度体系建设的方向路标。从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人创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到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到十九届四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大创新,我国对基本经济制度理论探索从未离开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伴随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探索仍将会继续。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建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经济发展坚定的制度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明确指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法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尚属首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呈现不平衡多层次特点,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存在已经是客观事实,不能忽视客观事实存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推进经济治理体系和经济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这一目标在经济领域的具体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即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趋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决定》将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总结为“十三个坚持”,其中之一就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从上述发展历史的回顾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是我们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重要制度优势,也是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九届四中全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新表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標志性成果,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新发展理念的指挥棒和红绿灯作用。第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这个统一体包含所有制、分配制度和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反映的是生产资料归属关系,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生产关系性质,决定了分配关系及其分配方式,也深刻影响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反映的是社会生产成果的分配方式,受所有制关系及其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对所有制关系及其实现方式的变革有重要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反映的是社会的交换方式、资源配置方式,受所有制关系、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其交易制度影响,对所有制关系及其实现方式有重要的影响。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统一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实践维度上,基本经济制度的创新,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第一,坚持提振非公经济发展信心。“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上述论断,充分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为民营企业家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心,传递了未来的希望和正能量,是确保民营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定海神针”。第二,坚持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世界银行新近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显示中国排名第31位,以15个名次的跃升,首次跻身全球营商环境排名前40。“软实力”不断提升的背后,是“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化,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制度安排落地生根。清理取消各种“奇葩证明、循环证明、扯皮证明、无谓证明”,逐步实现行政许可事项“零审批”。依靠一系列制度安排,确保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全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特别提到“鼓励勤劳致富,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值得注意的是,“数据”在这次会议上被重点提出作为生产要素之一参与分配机制。随着5G商用时代来临,数据是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要素之一。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突破30万亿,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跃居全球第二。在这种背景下,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之一,预示着中国的数字化时代将加速到来。习近平总书记在10月24日政治局集体学习上关于区块链的重要讲话更让我们如沐春风,我国发展再次迎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营销、消费金融、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领域产生更广泛的应用,激发出经济发展新活力。第三,坚持发展市场经济。中国改革开放40年,最大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引入了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市场有效配置社会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体制改革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一方面,经济体制改革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另一方面,“牵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可以有力促进其他领域深层次矛盾的化解,促进其他领域改革的协调深化。”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体制机制重点领域实现了新突破。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理顺各项财政权利。进一步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构建稳健的金融体系,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促进改革红利惠及全体人民。深化土地、户籍、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增强改革的综合配套性。第四,坚持扩大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越发展,就越开放。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年中国的人均GDP将超过1万美元,明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会提出,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实施更大范围的开放,就是要优化对外开放的空间布局,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的先导地位,完善内陆开放布局,加快自贸试验区、自由港等对外开放高地建设,形成东西南北中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要大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拓展对外贸易多元化,做到“东方不亮西方亮”。实施更宽领域的开放,就是要大幅放宽市场准入,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全产业扩大开放,要加快金融、电信、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开放进程,在更多领域允许外资控股或独资经营,这将为各国的投资者提供更大的市场机遇和发展空间。实施更深层次的开放,就是要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作者系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猜你喜欢
经济体制所有制制度
“混改”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肖亚庆:2017年扩大混合所有制改革突破口
关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及对策研究
某些单位的制度
习近平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思想
国企改革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微观主体建立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