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丽莹
作为一个中途接班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之初,会受到来自多方的压力和质疑。最大最多的是学生的方面的:1.比较,学生毫不避讳地比较现任和前任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只要稍稍触及到他们的“利益”,他们可能就会有“胆大”的人就会跳出来喊苦叫冤。2.质疑,信任是建立在情感之上,建立在彼此了解的基础上。因此,对于一个完全陌生的管理者,他们时常从内心怀疑现任班主任决策的正当性与合理性,从而可能出现不服从的尴尬现象。
接班之前,班級就有6个因多门挂科而被迫跟班试读的学生,整个班级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较弱。接班之后笔者很是苦恼,急于寻找正确的方法帮助提高班级的学习氛围,急于建立自己的威信。因此我尝试过全班强制背单词的方法,尝试过自习课蹲班陪学的方法,但是学生们却不买账,叫苦连连,有的学生不仅不要学习,甚至还公然挑衅校纪校规。有时离学生太远,;有时又把握不好分寸,离学生太近,不利于教学。我开始反省,开始找与老班主任的差距,结果发现我在与学生相处过程中,离学生太远,威严有余,亲切不足,即缺乏亲和力。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E·阿伦森在其著作《社会性动物》中论述:“一个同我们合作的人会帮助我们、听取我们的意见、给我们提出建议,与我们分担重任”;同时,“合作是消除偏见和敌意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亲和力,无疑是成功合作的最佳润滑剂。亲和力,就是使人(或物)亲近、愿意接触的力量。亲和力本是化学领域中的一个概念,指一种原子与另外一种原子之间的关联特性;不过,它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人际关系领域,比如,若某人能经常性地赢得他人或者某群体的友好表示,通常就说此人颇具亲和力。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协调者,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它与任课教师相比,职责更大,与学生的交往更广,影响更深。班主任的亲和力会生成一种影响力和号召力,在极具亲和力的班主任的带领下,学生会自发地遵从班级管理,从而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一年多的实践中,笔者深刻体会到当一个好老师、好班主任,首先必须改进传统的班主任工作方式,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仪容仪表。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外貌往往影响人们对他的评价或受他的影响的程度”;通常,“我们对外貌的讨论绝大部分集中于‘视觉美……原来是我们的视觉对于我们的感情和行为施加了一种非常稳定的影响。我们十分重视自己的眼睛,把它当作确定外貌吸引力大小的主要工具来使用。并且我们已经看到,一旦我们认为某人很漂亮或不好看,往往就把其他特性也安在他(或她)身上。例如:漂亮的人容易留给我们更激动和愉快的形象。”事实上,老师仪表的整洁端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已不容置疑:学生期待教师能给自己带来赏心悦目的感觉。
2.恰当的体态语。恰当的体态语也是增进教师亲和力的一个有效手段。我们知道,哭闹的婴孩往往在母亲温柔的爱抚下变得平静,这显示人都具有被抚慰的深层心理。而我们面对的职校生或遭受家庭变故或遭受学业失败,他们的心理挫折感往往甚于同龄人,因此,他们内心往往更渴望老师的温情和理解。尽管他们往往表现出抗拒这种温情,实际上这只是他们自尊又自卑心理的外显表现罢了。作为班主任,必须了解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越是外表固执冷漠的学生越需要你用行动表现出你的关心,从而逐渐感化他。班级有一位体型矮胖的男生,可能从小遭受过多的嘲笑,因此自尊心特别强,曾多次因受不了批评而和任课老师顶撞。一次午睡时他借口天热吹风扇而私自调换了座位,因为知道他私调座位的真正用意是为了方便“讲小话”,所以我当即要求他坐回原位。在我的坚持下他终于气鼓鼓地服从了。这时,我走到他身边,拿起一个本子帮他扇风。随着我轻柔的动作,我知道学生的情绪正发生着质的变化。下课后我再和他交流了有关班级中同学私调座位的弊端。此后,这位同学再也没有私调过座位,也几乎没顶撞过老师!
3.切合实际的教育艺术。首先,在教育过程中,微笑有着不寻常的作用,能松弛学生的畏惧和戒备心理,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者除了依赖于自己的个性魅力外还必须设计出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思路和手段。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我以学校德育工作为核心,积极营造具有凝聚力的班级文化。每当学生有了些许的进步,作为班主任的我也总是及时进行表扬,趁热打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同学之间更团结,使师生之间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