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吴文斌 吴兵
“要不是国家这么好的政策,我的两个孩子可咋办,我一个人哪能供得起他们姐弟俩上学。”近日,平利县长安镇石牛村贫困户洪春玲一提起孩子上学的事,眼眶就湿润起来。原来几年前,她丈夫因故去世,全家的经济重担就落在她一个人身上,曾一度陷入贫困。眼看着两个孩子就要面临辍学的境况时,全县打响了脫贫攻坚战役,她家被列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两个孩子享受了教育扶贫惠民政策。正在西安职业技术学院上学的大女儿,通过每年5000元的生源地助学贷款,可顺利完成学业。在长安镇中学上初中的儿子也在享受每年1250元的助学资金,确保他能按时入学,不辍学。
“因为有了国家的帮助,两个娃才能上得起学。”洪春玲内心充满了感激。另外,为进一步增加她家的收入,扶贫干部还帮她在村上水泥厂找到了一份保洁员的工作,每月有近2000元的收入。大大减轻了家里的负担,日子总算好过多了。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洽愚。贫困地区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位于秦巴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平利县,在脱贫攻坚中,教育部门通过完善资助体系,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孩子进行精准资助,覆盖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职业中专等不同阶段,使每个贫困家庭的孩子都有学可上,接受良好的教育,决不能让孩子因为贫困上不起学。长安镇石牛村贫困户洪春玲正是平利开展教育扶贫攻坚的一个生动缩影。
“一个都不能少,让每一名适龄学生有学可上”。这是脱贫攻坚的基本要求,也是国家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工程。为切实减轻山里贫困家庭孩子的上学成本和享受优质教育。近几年,平利县共计落实各类教育资助政策资金4618.325万元(含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资助学生33966人次,其中2019年春季学期发放资金285.325万元,资助学前、小学、初中等学生4375人,做到应帮尽帮、应补尽补。另外,积极统筹扶贫、民政、共青团、工会、妇联、残联、慈善协会、人寿保险公司、工商联等有关部门资助项目资金,协调引导社会爱心人士、公益组织开展社会资助活动,通过政策叠加,集中解决了困中之困、坚中之坚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平利县全力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2018年被省政府授予“陕西省教育强县”称号,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立足教育行业实际,深入推进扶智扶志,在加强教育管理,提升教育质量的同时,在师生中深入开展“师生颂党恩,共筑小康梦”主题征文活动,不断深化感恩励志教育,引导贫困山区学生从小立志成才,改变贫困山区面貌。
平利县教科局局长李绍彬说,“实施教育扶贫,我们就是既要让学生‘有学上,又要‘上好学,努力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优质教育,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平利县在精准落实教育资助政策的同时,还重视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实施边远山区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尤其加大对全县贫困村、深度贫困村教学点的资金投入,推进了边远山区学校标准化建设。通过全面消除危房校舍、完善功能部室、硬化软化学校运动场、配置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教学资源,宽带接入率达100%,为创办人民满意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几年校园面貌变化很大,去年我们学校启动了新的综合楼、多功能厅、学生食堂等建设,9月份开学时就可以完全投入使用了。”暑假期间,广佛镇中心小学的校长正组织人员督促完成最后的收尾工作,他说,这些教育扶贫工程的建设,极大地改善和提升了山区学校的办学条件,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不但有学上,还上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