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上半年生态脱贫惠及贫困人口50余万
2019年上半年,陕西林业向贫困地区倾斜投资30.69亿元,惠及贫困人口15.01万户、50.88万人,占全年生态脱贫任务的65.6%。全省生态脱贫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实现了时间、任务过半的预期目标。上半年,陕西林业选聘续聘生态护林员3.01万人,重点工程吸纳贫困人口2.49万人,林业产业带动贫困人口38.87万人,生态效益补偿惠及贫困人口42.03万人,退耕还林惠及贫困人口11.25万人, “五个一批”开放带动贫困人口6848人,林业实用技术培训达6.5万人次。年底前,全省生态脱贫“八项措施”将全部精准落实到位,生态脱贫领域问题全部按要求整改到位,林业扶贫对象政策措施100%覆盖,生态脱贫领域作风和能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甘肃
对外贸易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2019年上半年,甘肃省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188.2亿元,贸易方式多元化发展态势明显。哈萨克斯坦、蒙古、欧盟、东盟分别为甘肃前四大贸易伙伴,经济体外贸总值84.5亿元,占甘肃省外贸总值的44.9%;其中与东盟贸易大幅增长,贸易总值18.2亿元,增幅38.6%。上半年甘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99.4亿元,占甘肃省外贸总值的52.8%,比重提升2.7个百分点。今年全省加工贸易和特殊监管方式进出口持续增长,上半年,加工贸易进出口51.2亿元,增长11.g%,占全省外贸总值的25.g%。以特殊监管方式进出口4.1亿元,增长21.1%,占全省外贸总值的2.2%。
宁夏
2020年底将基本形成“数字政府”体系
为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宁夏将提速建设“数字政府”,预计到2020年底,基本形成纵向贯通、横向协同、上接国家、覆盖全区的“数字政府”体系。 “数字政府”体系建成后,宁夏将实现全区“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全面推行、深度应用,以大数据为支撑的政府决策科学化、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水平将明显提升;非涉密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流程“一网通办”,80%以上高频事项实现“掌上办”;政务服务、执法监管、基层治理等领域“信息孤岛”实现100%打通;自治区以下部门专网实现100%整合。
青海
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近日,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19年第二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下达,青海省2019年社会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全部到位,共落实资金20.73亿元,首次突破20亿元大关,投资额度成为历年之最,全省教育、卫生、文化、养老等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据统计,青海省小学和初中生均面积分别由2016年末的8.76平方米和15.51平方米增至2018年末的9.18平方米和16.03平方米,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2016年末的3.5万张增加至2018年末的3.9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由2016年末的31张增加至2018年末的33.6张,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由2016年末的1.67平方米增加至2018年末的1.88平方米,各项民生指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
新疆
上半年促進城镇就业逾35万人
为促进就业惠民政策全面落实,今年上半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加大各项就业政策支持力度,重点倾斜困难群体和深度贫困的南疆四地州,截至6月底,全区落实补贴资金13.5亿元;实施稳岗补贴、技能提升补贴政策,为2076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2.38亿元,惠及企业职工58.02万人;落实社会保险降费政策,为企业减负1 5亿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5.34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8.52%。上半年,新疆稳定就业比例稳步增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中,稳定就业达23.5万人,占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66.5%。同时,城镇新增就业中,企业就业人数持续增长,第三产业吸纳就业容量进一步扩大,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旅游产业通过“七个一批”渠道新增就业3.2万余人。
重庆
电子产业“补链成群”迈向高端
康佳集团与重庆璧山区政府签署协议,拟在璧山区投资300亿元建设重庆康佳半导体光电产业园,并引入光电行业上下游相关项目;四川绿然集团宣布将投资150亿元在重庆荣昌区建设电子电路产业园,着力打造以电子电路板为主的百亿元级产业链……一系列投资额大、带动力强的项目纷纷落户,见证了重庆电子产业补链成群、迈向高端的转变。前些年重庆电子以代工为主,一些关键零部件仍需从沿海甚至国外引进, “缺芯少屏”之痛成为重庆电子产业提质增效必须突破的桎梏。随着一大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到来,重庆电子产业超越汽车产业,成为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的“主引擎”。此前,重庆确定了外引内育、补链成群的发展思路,向芯、屏、器、核、网全产业体系全面发力,推动电子产业整体向智能产业升级,并提出到2022年将力争实现销售收入1万亿元。
四川
上半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6%
2019年上半年,四川省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呈现“四稳”“三增”态势。“四稳”包括:第一产业增加值稳中回升,上半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677.6亿元,增长3.4%。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61元,增长9.6%,增长幅度高于全省GDP、全国农民入均可支配收入和全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返乡下乡创业稳步推进,截至6月底新增返乡创业企业9025家,带动11.58万人就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稳步推进,截至目前90%以上行政村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0%。 “三增”是指:小春粮食产量和大春播种面积增加;经济作物累计播种面积同比增加1.5%;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总收入1600亿元,增长16%。
贵州
5064家民企帮扶5738个村
“千企帮千村”已经成为贵州统一战线聚焦脱貧攻坚、服务改革发展大局的重要品牌。它把民营企业资本、技术、人才等优势与贫困地区土地、劳动力、特色资源等有机结合起来,帮助贫困群众创业就业、增收致富。2015年12月,贵州率先启动民营企业“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号召全省民营企业家勇于担当,积极参与贵州脱贫攻坚。截至2019年6月底,全省参与帮扶企业数达5064家,帮扶5738个村,帮扶贫困人口总数达121.3万人,投入资金超过208亿元。其中,产业帮扶投入资金153.4亿元,公益帮扶捐赠40亿元,就业帮扶发放工资14.8亿元,技能帮扶投入3788万元,参与帮扶企业数居全国前列。
云南
聚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9年以来,云南省工业部门坚持“两型三化”产业发展方向,聚力打造八大重点产业和“三张牌”,全省工业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数据显示,上半年,云南省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9%,比全国高4.9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国第1位。1月至5月,工业效益明显改善,产销衔接稳步提升,工业企业利润增长35.1%,增速排全国第1位;营业收入增长10.7%,增速排全国第3位;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1%。随着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的推进,全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上半年,全省水电硅材实现产值近125亿元,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4%,医药制造业增长1.3%。
西藏
初步建立湿地保护体系
近年来,西藏不断推动湿地保护体系建设,目前已初步形成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国家湿地公园、国际重要湿地和国家重要湿地等多种方式的湿地保护体系。西藏湿地不仅是青藏高原的“物种基因库”和重要的氧气补给源,也是发源于此的河流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平衡器”和“调节器”,在构筑我国生态安全屏障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西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数据显示,当前西藏共有各类湿地650万余公顷,在我国各省区市排第二位。玛旁雍错、麦地卡和色林错3块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有13处湿地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建立了然乌湖等15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建立了多庆错等22处国家湿地公园。
内蒙古
智慧农业解决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
内蒙古自治区各地依托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发展智慧农业,逐步在农业生产、流通、质量监测等方面实现智能化、精准化、自动化,解决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当地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以及现代视频等技术的集成,将电话服务、远程视频服务、移动信息服务和智慧农业精准服务四大信息服务系统进行有机结合,实现种植户在田间棚内和专家远程实时视频、实时诊断,实现精准管理。目前,内蒙古各地率先在温室大棚种植、精准农机作业、农畜产品质量溯源等领域推广使用智慧农业技术,推动农业生产、流通、管理、服务等环节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
广西
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量超万亿元
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重点内容之一是推动人民币面向东盟跨区域使用。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成效显著。据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统计,自2010年6月广西成为我国第二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省区以来,至2019年5月末,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量达10384.39亿元,在我国8个边境省区、西部12个省区市中持续排名第一。自2013年7月自治区创新开展个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到2019年5月末,广西个人跨境人民币结算量2150.3亿元,占同期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的24.36%。在开展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试点方面,截至2019年4月末,全区33家企业从新加坡等境外银行融入资金71.5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