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陕西省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创新优势助力脱贫攻坚,把乡村振兴战略、知识产权工作和扶贫工作相结合,帮助贫困县(市、区)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产业优势,提升产品知名度,推动村集体和贫困群众增收。省知识产权系统组织专家围绕商标富农战略、有机产品认证、打造知名品牌等,为全省各地扶贫产品知识产权的取得与包装推广、区域产业发展出谋划策,累计帮助贫困村及帮扶企业申请专利10余件、商标近40件。
向知识产权要生产力
陕西省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侯社教认为,将专利产业化项目与扶贫实践对接,是知识产权助力扶贫攻坚的专长和优势所在,必须让知识产权在西华村落地生根,带动村民一起脱贫致富。土蜂蜜是西华村的一大特色产品。驻村工作队协调专利服务机构通过专利检索,找到一件实用新型专利蜂箱,可以生产高品质的蜂巢蜜。在省知识产权局和相关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的帮助下,西华村和云盖寺镇政府注册了“香水涯”“云盖寺古镇”等21件商标,申请专利1件。此外,驻村工作队还完成了《西华村高寒食用菌(木耳)产业国内专利申请情况》《西华村高寒食用菌(木耳)产业专利信息分析项目报告》,为扶贫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技术和信息支持。
在第二十四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上,西华高寒木耳、小木岭板栗蜜等特色农产品首次亮相。驻村工作队将村组干部和村里的种养殖大户带到农高会现场观摩取经。这不仅让村民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还扩大了西华村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知识产权助力脱贫攻坚营造了氛围。
向集体经济要效益
位于秦岭深处的镇安县云盖寺镇西华村是陕西省知识产权局“两联一包”精准扶贫工作的对口帮扶村。全村1537人中,有近三分之一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如何让27.5%的贫困发生率缩减为零,是摆在知识产权局和局驻村工作队面前的最大难题。
陕西省知识产权局局长巨拴科在商洛市镇安县开展扶贫调研时提出,知识产权能有效提升扶贫产业的水平,推进扶贫产业现代化发展。要发挥知识产权工作优势,引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使其成为村集体经济的支柱产业,带动全村农民脱贫致富。在省知识产权局累计投入77万元产业帮扶资金引领下,西华村的24个食用菌大棚在小木岭上拔地而起,村里辦起了合作社,引进东北食用菌生产企业,创建了高寒食用菌培育创业扶贫孵化基地,吸纳60多户贫困户参与种植或务工。
木耳大棚分春、秋、冬三季栽培,今年仅春木耳就收了1.8万斤,创收20余万元,贫困户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目前,全村共有69户贫困户认领了34.5万袋菌棒,每户认领5000袋,收益扣除成本外全归贫困户所有。西华村食用菌产业成为脱贫攻坚的“主力军”,带动一批村民走上致富路。
向协同创新要动能
在省直部门中,驻村工作队一般为2人至3人建制,省知识产权局派驻4人携手作战。
陕西省知识产权局工作队联合驻村四支力量,一是根据西华村独有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规划制定了“一轴两翼三片区”的产业布局,主攻光伏、魔芋、甘蔗、食用菌等生态产业,持续发展板栗、核桃、中药材、养蜂等传统产业,使产业收入成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和群众增收的主渠道。
二是联系企业在西华村小木岭实施高海拔食用菌种植实验,并取得成功,随即引进秦绿食品、锄禾农业两家企业投资建厂,在西华小木岭发展食用菌产业。初步形成了以木耳、灵芝、茶树菇、鸡腿菇、平菇等食用菌为主的产业集群。下一步将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带联方式,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
三是创新发展“村企合作,协议分红”的发展模式,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以资源、资产、资金的形式向两家企业入股,通过企业带、大户带、参股经营的形式,发展集体经济,带动农户增收,优化利益联结机制。同时合作社同企业签订分红协议,依照企业年菌棒生产总量分红。
2019年7月24日,《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陕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2018年度驻村联户扶贫工作考核结果》公布,在对169家省级单位考核中,陕西省知识产权局被评定为优秀等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