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喜峰
顺治末年至康熙初年,虽有宁古塔总管转化而来的宁古塔将军管辖黑龙江地区,但由于宁古塔将军府地处黑龙江下游东北一隅,难以统御黑龙江中西部广大地区。与此同时,沙俄侵略黑龙江地区的重点和盘踞地集中在黑龙江上游地区,宁古塔的清军很难深入黑龙江上游将其驱逐或消灭。
为反击沙俄对黑龙江的入侵,加强对黑龙江地区各民族的管理,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朝政府调派宁古塔副都统萨布素率宁古塔、吉林乌喇等处八旗官兵在黑龙江“建城永戍”。同年十月二十五日,康熙皇帝根据兵部提名,补授萨布素为镇守瑷珲等处将军,这就是后来的黑龙江将军。为了加强黑龙江地方政权建设,清政府在黑龙江将军之下,又增设副都统2员,协领、骁骑校各24员,防御8员,满洲兵1000名,索伦达斡尔兵500名驻于黑龙江城。礼部侍郎温岱为左翼副都统,给事中雅齐纳为右翼副都统。萨布素成为首任黑龙江将军后,立即指挥并率部投入反击沙俄侵略者的雅克萨之战,取得了雅克萨战争的胜利。
黑龙江将军设立后,清朝政府将原宁古塔将军管辖的恒滚河上源支流哈达乌喇河、黑龙江北岸的毕占河以及东流松花江等河流以西的地方划归黑龙江将军管辖。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后,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中上游的广大地区由黑龙江将军管辖,黑龙江下游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包括库页岛在内由宁古塔将军管辖。宁古塔将军和黑龙江将军分别成为黑龙江东西部地区驻防八旗的最高长官。
黑龙江将军是清朝前期黑龙江西部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具有政治、军事、经济及文化管理的各项职能。黑龙江将军统率本地区的副都统、总管、协领及以下八旗官兵,负责调兵出征、开垦旗地和官庄、修建驿站、城池和交通、驻卡巡边,还兼管流人、流民,朝廷贡赋,刑狱诉讼等事务。黑龙江将军衙门是清代黑龙江西部地区的最高地方政权机构,其职权级别与中央各部及宁古塔将军并立,直接归皇帝管理。黑龙江将军衙门下设有印务处、兵司、刑司、工司、户司以及银库等机构,秉承将军意图,处理日常事务。黑龙江将军管辖下的黑龙江西部地区,先后设立了黑龙江(瑷珲)副都统、墨尔根副都统、齐齐哈尔副都统、布特哈总管、呼伦贝尔副都统衔总管、呼兰城守尉等八旗军政管理机构,将所属区域的各族人民编入八旗,分驻各城。清朝政府对黑龙江地区各族人民进行行政管理,主要就是通过这些驻防八旗机构来实施。
黑龙江将军最初驻黑龙江左岸的旧瑷珲城(今俄罗斯境内的维芙勒伊村),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移驻黑龙江右岸的新瑷珲城(今黑龙江省黑河市瑷珲镇),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移驻墨尔根城(今黑龙江省嫩江县),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最终移驻齐齐哈尔城。黑龙江将军衙门驻齐齐哈尔200多年,直至光绪年间改为行省。黑龙江将军衙门的驻地不断内迁,导致黑龙江驻防兵力日益远离中俄边境线,这对东北边防的长期发展和建设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也为清朝中、后期沙俄的再次入侵以及我国东北领土的大片丢失埋下了严重隐患。
在清代的驻防八旗体制下,自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朝政府设置黑龙江将军,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改将军为巡抚,先后有88任76位将军任职。他们是黑龙江西部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他们直接归属于清朝皇帝指挥,其人选及任命也直接由皇帝负责。清朝前中期担任黑龙江将军者均为满洲贵族。这些黑龙江将军都是来自满洲八旗。在执政过程中,历任黑龙江将军创造了诸多令人瞩目的业绩,主要有抗击沙俄、招抚新满洲、完善辖区建制、土地开发、改善民生等各个方面。受个人能力、主观态度、客观环境等各种因素影響,黑龙江将军在任职时的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既有业绩突出之人,如康熙时期首任黑龙江将军萨布素、清末光绪时期抗俄殉国的寿山将军,也有昏庸无能之人,如与沙俄签订丧权辱国的中俄《瑷珲条约》的时任黑龙江将军奕山。
黑龙江将军是清朝政府在进行反击沙俄侵略军的雅克萨战争的备战过程中设立的,清朝政府设立黑龙江将军,既是为了保证雅克萨战争的胜利,也是为了加强黑龙江西部地区的地方政权建设,强化东北北部边疆的防御、管理和开发。黑龙江将军的设立,使黑龙江地区的驻防八旗指挥体系逐步得到确立和完善,为黑龙江驻防八旗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标志着清朝东北地区地方政权建设和军事驻防布局的基本形成。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