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大暖锅,一段传承情

2019-12-20 08:37圈廷
旅游 2019年11期
关键词:铜器酒壶金银

圈廷

美食节上的大铜暖锅

青海省湟中县宗喀驿的一场美食节上,一口巨大的铜暖锅引来万人食客关注,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铜暖锅瞬间让人们对它的制造者们刮目相看。大家见证了湟中县金银铜器工匠们精湛手艺的同时,又品尝到了湟中的民族美食。

大铜暖锅腰身铜饰细节——增科。

大铜暖锅主创人员名单

辐射藏区商业街

湟中县因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坐落于县城内而闻名。前来朝拜的藏、蒙民族信众都喜欢使用金银铜器的饰物及生活用品,另外,还有寺院的建筑上常用装饰品,以及佛殿内的大小佛像、法器都为金银铜器。这使得金银铜器的制作成为了湟中县一个传统的手工艺行业,并经久不衰,进而逐渐形成了县城内一条以金银铜器为主的商业街。鼎盛时期,这条街上从早到晚叮叮咣咣敲击金属器皿清脆的声音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各家店铺门口也摆放着各种大小不一的手工制作器皿,从饰品到生活器具再到寺院的各种用品应有尽有,十分壮观。很多外地人也慕名而来购买自己心仪的物品。不久湟中县的金银铜器制品就已誉满藏区,这也给工匠们带来了莫大的荣誉。

然而,时过境迁。一度很喜欢金银铜器服饰的藏、蒙民族在服饰上有了很大的改变,另外,现代化的器皿也逐渐取代了生活中的金银铜器;再加上有些颇具商业头脑的人开始使用现代化工具加工,规模化生产,拉低了生产成本。这使手工打造民族工艺品为主的工匠们生意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迫使一些工匠不得不改行,离开金银铜器加工业。这条原本以金银铜器为主的商业街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成了一条以销售文化旅游商品为主的古玩市场,街上只剩下金银铜器销售的空间,再也没有叮叮咣咣的敲击声了。湟中县城金银铜器加工业虽然没有从前兴旺,但这些工匠们的手艺却走出了湟中县城,来到了周边村庄,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局面。陈家滩距离湟中县城仅两三公里,除了几个很具规模的加工厂,还有一些零散的工匠聚集在这里,是湟中县一个金银铜器的加工中心。清脆的敲击声又在这里继续响起,敲击出来的金银铜器已源源不断地流向全国各地。

匠心独特创新品

不甘寂寞的工匠们,又从当地人喜欢饮酒的习俗中发现了商机,凭借自己的手艺打造出了一批精致的酒壶。这种酒壶成人拳头大小,外形很像小茶壶。尽管尺寸不大,但在中间还能生炭火温酒,可谓巧夺天工。饮酒时,几个人一边欣赏小巧玲珑的酒壶,一边和知己把酒尽兴,十分惬意。铜酒壶迅速风靡,很快也就有了银酒壶、金酒壶。

家用铜暖锅组

传统铜暖锅上的图案细节

从一把简单的铜制酒壶,到—把壶身錾刻着各种花纹图案的银酒壶,小小的酒壶体现出工匠们的各种才艺,酒壶的艺术价值很快超越了使用价值。拳头大的小酒壶马上成为了湟中县的拳头产品,也给夜以继日劳作的工匠们,带来了十分丰厚的收入。这次创新也是当地金银铜器工匠们从传统的民族工艺品转型到半实用性和半艺术性的一次胜利。有些更具艺术头脑的工匠,还在已经毫无实用价值的牛羊的头骨上用包金工艺制作艺术品,化腐朽为神奇。

银匠金维达錾刻银器

铜匠芦生亮制作铜火锅

但好景不长,随着国际市场的开放,邻国尼泊尔、印度的金银铜器大量流入国内,对当地的金银铜器加工业又造成一波不小的冲击。尼、印的各式彩色金银铜器艺术品数量众多,工艺考究,在价格上也有一定优势,挤压了湟中金银铜器艺术品的市场空间。但聪明机智又有商业头脑的湟中工匠们马上就又发掘出了铜暖锅的商机,使湟中的金银铜器市场又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青海河湟地区的人们历来冬天有装暖锅的习惯,尤其逢年过节的时候,在餐桌上摆放一个装满食材的铜暖锅是对客人最高的礼遇。铜暖锅的工艺不断改进,锅身上錾刻一些文案花饰图案。不仅具有实用性,也有了艺术性,深受人们喜爱。

这种供一家一户使用的铜暖锅后来逐渐发展为人们外出野炊时用来煮羊肉的大铜暖锅。盛夏时节青海人有举家外出野炊的习惯,来到一块山清水秀的地方就开始埋锅造饭。有工匠把家庭用的小火锅做成一口大铜暖锅,一次可以煮一只羊,这样就省去了专人看管锅灶麻煩了,于是大铜暖锅很快就流行开来。

宗喀驿美食节上的大铜暖锅一经亮相就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人们驻足欣赏,又寸工艺水平的认知超过了美食的诱惑。湟中暖锅直径达2米多,高近4米。七十多位传统的工匠尽其所能,除了常用的方法打造之外,集金银铜三种工匠的手艺于一体。在锅身上用白银打造四个寓意美好的传统纹样图案,再用鎏金工艺在锅身装饰狮子头的造型,给湟中暖锅增添不少色彩。湟中暖锅还有多处图案表达了对祖国七十周年华诞的美好祝福。

银制马鞍

银器商品

千锤百炼出精品

金维达是湟中暖锅制作者之一,他花白的头发扎了一根小辫,谦恭而自信地站在巨大的铜暖锅旁边认真介绍时,深厚的艺术家气质彰显无疑。言语中金维达对已经过世的师傅金铵言传身教充满感谢和敬意,暖锅外沿上镌刻的主创人员中第一个名字就是金铵。

当我们向金维达询问这么精美的暖锅是怎么制作出来的时候,他毫无保留地向我们介绍:一口做工精细的铜暖锅从选材到画图,一般一个技艺高超的匠人需要半个月时间。材质主要用厚度0.9--1.5毫米的黄铜、紫铜板材,按铜锅的口径大小裁剪后,用手工锤打成一个粗略的模型,再敲打细化。然后用气割的方式在锅身中间开出一个能生炭火的灶眼,再在锅身上錾刻出一组精美的图案。最后把所有部件抛光打磨,一个光彩照人的铜暖锅就做好了。铜暖锅一般分三个部分,分别是底座、锅身和锅盖。有些为了方便还外加了一个底盘,再配上一截烟囱。

湟中县的金银铜器制作工艺主要有五种,分别是锤揲、花丝、錾刻、鎏金、铸造等工艺。

锤揲其实是两种不同的制作方法,从器皿里面往外敲打叫锤,从外往里敲打叫揲。这种制作方法主要在器皿初期成形时使用,一般锤子的力度、手法都比较重。因此,制作时声音也较大,各种店铺里的“叮叮咣咣”之声一般就是在做这道工艺。锤揲常在一些较大的铜像、嘛呢经轮、建筑饰品等上面运用,线条比较粗犷,不注重细节。

花丝是手艺难度较大的一种制作方法。一般用于银制品,把白银拉成丝状。白银硬度不高,韧性好,可根据需要拉得极细。工艺要求十分高,如果力道稍有不当,银丝就会被拉断,这根银丝就废掉了。金维达展示了一片银布,即用极细的银丝织成的布。他说这是他和徒弟用1500克纯银用了3个月时间才制作出来的。

铜制唐卡文殊菩萨

錾刻工艺是所有工艺中最精细的一环,极其考验一个工匠的耐心,也最能体现一个工匠的手艺水平。因此,錾刻工艺也是衡量一件器物工艺水平的尺子。金银铜器上都会用到錾刻工艺,一般小型的器皿或一些常用的法器、佛像都对錾刻的要求很高。錾刻有点錾,也有平錾。平錾的时候,先将松香和清油制出一种比较有黏度的胶。胶的质地不能太脆,也不能太软,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完全靠工匠自己的经验和所加工器皿的质地来掌握。等胶化软后,把要錾刻花纹图案的金银铜器材质陷入里面,排尽里面的空气,再等胶凝固。让材质和胶有机地粘合在一起,才开始工作。錾刻用的工具也最多,各种各样的工具不下几十种,工匠錾刻时除了拇指和食指紧捏着刀具,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中间也夹着一些备用的工具,以便随时更换。一个成熟的工匠根本不需要绘制图案,錾刻的时候只在材质上简单地画几道等分线,不过一会儿那些精美的线条、纹路、图案神奇般的在工匠的手下一一呈现出来。而且錾刻也极费眼力。一个成熟的工匠过了50岁,眼力下降,即使手艺再高錾刻出来的作品也很难保证年轻时的巅峰水平。

银酒壶

瓷质银碗

鎏金是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传统工艺,经过唐蕃古道的传播来到了湟中这块金银铜器的热土。它可以利用黄金与水银之间的理化反应让黄金附着在金属器皿之上,使其更加炫目美观、富丽堂皇,提升产品的艺术价值。但鎏金技术很难把控,有些技术不太成熟的工匠对水银认知不够,鎏金过程中会出现汞中毒事故,严重的可能致命。

美食节彩门

铸造是一种现代化的工艺,用冶金技术把金银铜化成液体,经过模具制造出来。传统的工匠也把这种现代工艺运用到了金银铜器的制作之中。有些工匠已经开始采用国外最先进的工具和技术,即使一件小物品他们也能很快复制出来。先进技术的引进让湟中的金银铜器制作锦上添花,新产品层出不穷。

银制供果盘

听了金维达的介绍我對工匠们不禁心生敬意,湟中暖锅的成功就是得益于这些甘愿寂寞、毕生为自己梦想奋斗的工匠们。如此巨大且美观的铜暖锅里煮出来的饭菜未必是最好吃,但这种将传统工艺和美食文化完美结合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人们对传统工艺的热爱远没有消退,而且更加热爱珍惜。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手工艺技术还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大铜暖锅的成功让人们对湟中县的金银铜器艺术发展有了更多的期待。

猜你喜欢
铜器酒壶金银
金银潭医院
五连环(二)
五连环(一)
家乡的老酒壶
中华笑话一壶酒—— 无钱打酒
刘朝中
山东日照地区出土汉代铜器鉴赏
铜器天艺 尽在婆娑斑斓中
画蛇添足
临潼新丰秦墓出土的“啬夫”铭文铜器及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