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伟伟 肖芳菲 张婷
“粪菌移植”(FMT)是指将健康人粪便中的肠道菌群通过鼻空肠管、灌肠、肠镜等方式移植到患者肠道内,以重建新的肠道菌群,治疗肠道及肠外疾病。
粪便治病古已有之,最早文獻可追溯至东晋时期葛洪的《肘后备急方》:“饮粪汁一升,即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描述了使用发酵粪便的上清液、新鲜粪汁和儿童粪便来治疗严重腹泻、发热、疼痛、呕吐及便秘的情况。现代医学首篇关于粪菌移植的文献发表于1958年,4名伪膜性肠炎成人患者通过FMT治疗后,3名患者症状完全缓解。目前,粪菌移植已广泛应用于难治性或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炎性肠病、顽固性便秘,在功能性胃肠病、代谢综合征、神经发育障碍、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过敏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也有应用。
自2013年11月至2019年5月,我科对61例患儿(年龄最小的仅4月龄)进行粪菌移植共计131次,并进行了长期随访。其中,治疗儿童复发性难治性艰难梭菌感染20多例,治愈率达95%;对儿童功能性便秘、儿童炎性肠病等的治疗效果也比较满意。
9岁的彬彬(化名)患有罕见病——IPEX综合征,因反复感染多次住院治疗,是消化科的“常客”。前不久,彬彬出现了严重腹泻,一天大便最多可达20余次,并伴有血便,体重下降近5千克,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常规药物治疗均告无效。我们考虑给他进行粪菌移植,重建他频繁腹泻而“千疮百孔”的肠道菌群,但彬彬难以耐受在全麻下放置空肠管。于是,我们尝试给他使用刚开始研制的粪菌胶囊,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彬彬服用粪菌胶囊后,大便次数一度减少至每日4次。更可喜的是,彬彬与父亲的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不日将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他的IPEX综合征有望被治愈。
几个月前,CCU(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有一个骨瘦如柴的13岁大男孩程程(化名),患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出现了明显的腹胀和胃潴留,经胃肠减压后无改善。我科会诊后,考虑程程可能存在胃轻瘫,建议经鼻空肠管进行粪菌移植治疗,以期恢复胃肠蠕动功能。经2次治疗后,程程的腹胀症状减轻,逐渐恢复了正常饮食,转入了普通病房。
奇奇(化名)常在病房带着他的一班“小弟”“巡逻”,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偶尔跟医生护士打个招呼、开个玩笑。这个从“小胖子”蜕变成尖下巴、“瘦竹竿”的大孩子已经是消化科病房的老病号了。他患有功能性胃肠病2年多,反复腹痛、腹泻,大便不成形,对症治疗效果不佳。为了改善他的症状,我们为奇奇进行了粪菌移植治疗。服用粪菌胶囊的第二天,奇奇的大便就成形了,其后腹泻、腹痛症状也得到了明显缓解,现已顺利出院。
专家感言:目前,我国儿童粪菌移植治疗尚处于探索阶段,需针对适应证进行优化和标准化。这些有效治疗案例鼓舞着我们在这条研究道路上继续前行,让这一新的治疗手段造福更多患儿。
大众医学2019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