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浩强 肖永红
前段时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教授凌锋医生发布了一篇《起死回生的人生体验》文章,讲述了她去年年底一段惊心动魄的经历。
“当我准备出门,忽然想到腹股沟处皮脂腺囊肿发炎,走路有些痛,就顺手拿了一板我经常吃的抗生素头孢呋辛酯。服药前,我仔细看了药品说明书,核对了剂量,就服了一片。”
“服下药物后不到两分钟,我忽然感到左手掌发痒,挠了几下,右手掌也开始痒。只有几十秒钟,这种感觉就出现在口周,并顺着咽部往下走。我赶紧下楼,坐到车上,痒的感觉不太明显,但人昏昏沉沉。我拿起手机,想给科里的医生打电话,可还没等我看清名字,手机就滑到在地上,我也完全没有了意识。此时,离出发时间还不到3分钟!”
“司机用最快的速度将我送到了附近的医院(也是我工作的地方)。到医院时,我已经完全没有意识。”
“事后回想,我曾在服药前一晚饮用过半杯红葡萄酒,可能是饮酒后服用头孢呋辛酯导致的‘双硫仑反应。”
凌锋医生“死里逃生”的经历,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什么是“双硫仑反应”?常吃的抗生素为何也会引发过敏?过敏性休克有哪些早期表现?如何自救?听听专家的分析。
解析: 正常情况下,乙醇(酒精)进入体内后,先在肝脏内经乙醇脱氢酶作用转化为乙醛,乙醛再经乙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酸,进而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侧链上存在甲硫四氮唑基团的头孢菌素会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可使人体内的乙醛蓄积,难以转化和排出,导致乙醛中毒反应,即“双硫仑反应”。
“双硫仑反应”大多于患者接触酒精后15~30分钟发生,临床表现为面部潮红、头痛、眩晕、心慌、气促、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恶心、呕吐等。“双硫仑反应”的严重程度与用药剂量和饮酒量成正比关系,老年人、儿童、心脑血管病患者及对乙醇敏感者症状更为严重。
专家提醒由于存在个体差异,每个人酒精消除时间不同,但有研究证实,饮酒时间与用药时间间隔越长,“双硫仑反应”发生率越低。为稳妥起见,患者在服用头孢菌素期间及停药后7天内不应饮酒,同时应避免食用含酒精的药物,如藿香正气水、十滴水、复方甘草合剂等,以及动物肝脏、沙丁鱼等富含酪胺、苯丙氨酸、色氨酸的食物及酒心巧克力。
解析: 凌峰医生服用的头孢呋辛酯为侧链上没有甲硫四氮唑基团的头孢菌素,一般不会引起“双硫仑反应”,且从服用头孢呋辛酯后到出现不适的时间不足3分钟,与“双硫仑反应”一般于服药后15~30分钟发生不一致。因此,以“过敏反应”解释更为合理。然而,为什么经常服用的头孢呋辛酯会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呢?
头孢菌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便是过敏反应,包括荨麻疹、皮疹、哮喘、发热、过敏性休克等。绝大多数过敏反应是Ⅰ型变态反应(速发型),是由于外界的抗原性物质(如头孢菌素)进入人体后,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这些抗体会与皮肤、支气管、血管壁的“靶细胞”结合。当同一抗原再次或多次与已致敏的个体接触时,就可能造成过敏。
解析: 过敏性休克起病急,短短几分钟就可能导致喉头水肿、血压下降、休克,甚至死亡。因此,及时救治十分重要。
立即停用可疑藥物。
千万不要为奔大医院而舍近求远,耽误最佳抢救时机。也可请家人拨打120急救电话。救护车上配了医疗急救用品,可以为患者争取到最宝贵的救治时间。
患者应采取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患者已昏迷,家人应及时清除其口鼻中的呕吐物和分泌物,并将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分泌物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
入院后,医生会给予抗休克、抗过敏等治疗,并监测生命体征。
虽然凌峰医生的经历“有惊无险”,但仍然给大家敲响了警钟: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应谨慎用药,特别是抗生素。服抗生素前后最好不要饮酒,不管是含酒精度数低的啤酒、果酒、滋补酒,还是含酒精的食品,都应远离。
侧链上存在甲硫四氮唑基团的头孢菌素,如头孢唑啉(先锋霉素V)、头孢孟多、头孢美唑(先锋美他醇)、头孢甲肟(倍司特克)、头孢哌酮、拉氧头孢(噻吗灵)、头孢替安(泛司搏林)、头孢尼西、头孢曲松等。
不含甲硫四氮唑基团的头孢菌素,如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呋辛酯、头孢克洛、头孢丙烯、头孢他啶、头孢地尼、头孢他美酯、头孢吡肟等。注意,即使这些抗生素发生“双硫仑反应”罕见,但饮酒后最好也不要服用。
需要强调的是,除头孢菌素外,服用甲硝唑、替硝唑、呋喃唑酮等非头孢类药物时饮酒,也会发生“双硫仑反应”,大家需警惕。
大众医学2019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