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教育种进土里

2019-12-20 06:33向其坤
中国教师 2019年12期
关键词:作业本教育教学

向其坤

编者按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展现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的新风貌,《中国教师》杂志特推出“70年,我的教育故事”主题征文活动。本次活动所征集到的作品谈经历、记变化、讲故事、话感受,从亲身经历、切身感受中,展现了7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发生在每一所学校之中,发生在每一间教室里,更发生在每一位教育人身上。本期叙事栏目将部分获奖作品予以呈现,以飨读者。

父亲的伟大胜于总统!我一直都这样认为。

父亲出生于1945年,一岁多的时候祖父暴病而亡,祖母带着几个儿女艰难度日。最长的大伯仅十岁,而且是个傻子。新中国成立后,再经过征粮缴匪斗争,父亲终于能够上学读书。

父亲读过两所小学,两所学校的经历也只让父亲读到小学四年级。父亲清楚地记得读三四年级时候一位非常有爱心的张和芸老师。虽然家贫,但父亲学习最好,张老师对父亲特别关爱,有时变成了包容。父亲回忆,有一次在课间玩石子游戏的时候,忽然有双手从背后蒙住了父亲的眼睛,父亲以为是同学故意搗乱而出言不逊。那双手松开下来,竟然是张老师!父亲满脸通红,可张老师却笑嘻嘻地欣赏父亲的窘样。这一年,父亲腿上生了很大的疮包,不能上学,一直牵挂着父亲的张老师亲自到家看望,而且给一家子带来了弥足珍贵的小半碗猪油,祖母感激涕零。

“大跃进”的社会呼声,让父亲从此告别少年读书郎的历史。浮夸的社会风气吞噬着父辈们的青春时代,但父亲不屑于跟风,他低头静心、刻苦钻研种种生产生活的技术技艺。仅三四年时间,父亲练就了木活、篾活、针灸等娴熟技艺。因此,父亲与同村另外两个青年能手被称为村里的“三俊杰”。

1971年,县政府向社会招收一批教师,父亲被推荐为优秀人才参加上岗教师培训。在指导培训的教师中,兼任语文教学和教法培训的董佐老师学识深厚。他的教育教学文稿、创作的小说和散文公开发表于报纸杂志,文言文与作文教学独树一帜,而且惜字如

金(较少板书)。这就给学员们一个挑战:在浑厚的知识引导氛围中,要专心听讲辨析出重点并且自己主动记笔记。这是董佐老师特别为学员们精心设计的语文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手段之一。跟随董佐老师学习一个月,父亲发现,除董佐老师之外,《新华字典》也是最好的老师!短短的一个月,对于父亲来说,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既学会了如何依靠仅有的一本《新华字典》进行学习,又理解掌握了语文学科基本的修辞手法和教学方法。

父亲分配到了离家有五六小时脚程的荒田小学。一间木瓦片房为教学用房,院场的另一端是一座小草房,中间土坯隔开,一边为教师厨房,另一边为学生宿舍。学校的石良璧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也颇有建树。父亲幸运地又遇上了这位良师益友并成为至交,这对父亲的语文教学成型、提高是一桩美事。从《新华字典》《毛泽东选集》、教学参考书和当地大队部订阅的《人民日报》《云南日报》等开始,父亲力求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和教育视野。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带领学生参加劳动是那个时代教育的主旋律。父亲用卖茶籽得来的收入购置了一套理发工具,课余无偿给学生理发。久而久之,附近大小男人的头发都交由父亲打理,因为父亲理发的手艺简洁舒适,且能够透出不同年龄阶段男性的精神亮光。

学生李成尧因为采食核桃花中毒呕吐、昏迷,父亲背着他回家,并一直陪护到他清醒过来。家长感激不尽,硬是给了父亲小半碗架豆作为答谢。父亲舍不得吃,在自己开垦的地里种下架豆,起苗时候再削砍豆架引长出藤蔓。秋收时节,茂盛高耸的丛丛豆蔓中,成熟的架豆串串外露,豆包鼓圆,白里透红,成为最靓丽的风景。大队干部惊叹于父亲的种植技术,说他们从来没有种出过这么好收成的,要父亲给大家传授种植经验。由此,父亲以身示范开启了粮食作物的种植技术讲座,同时为成人进行文字扫盲工作。

父亲用这样的方式在那片土地上尽自己所能,亲密地融洽了与当地父老乡亲的关系。父亲的人脉之宝是他的断掌“神枪手”美誉所带来的战利品。父亲同事回忆说,好友来了,父亲稍微安顿好友人之后,提着枪在学校周围绕一圈,就会拎回三四只斑鸠作为招待客人的上等佳肴。父亲的“神枪手”威震生产队的所有壮汉,而他的理发技术、木匠活计、篾活技术、针灸技术等又让他回到朴实与温暖之中。

父亲对我们的教育,是从围坐桌子吃饭的严格要求开始的:坐姿端正,双脚小腿微靠;双手接饭碗必起立鞠身并说感谢的话语;在前歇碗向在座的特别是长辈说“慢用”。父亲甚至把这套“用膳礼仪”推广到家里的猪身上,要求我和哥哥严格看守猪是否“按规定吃饭”—不准猪吃食时把前肢伸进猪槽。

在我们上学读书的事情上,父亲只管严格控制作业本的使用。和其他孩子开学时拥有十几本作业本不同,父亲只会给我们每人三四本作业本,往后需要的要经过“兑换”得到。数学作业本写完了,得拿着写完的这本交给父亲检查后兑换新的作业本。如果整本作业无一错处且书写漂亮,可以换取两本新作业本:一本为数学作业本,另一本可以自己挑选。这是父亲独创的家庭教育绝技。

父亲经常用祖爷爷的故事教育我们:征粮缴匪前,打铁铸犁头的祖爷爷拒绝给土匪打造武器,被土匪一把火烧掉铁匠铺。祖爷爷留下两个遗训—打铁需要本身硬,这是事实;刚正而不屈从于邪恶,这是立世之本。读书时,中考少数民族身份有不小的加分,本可以依据祖母是彝族申请转为彝族身份获取加分,但父亲坚持他的“硬骨头精神”—“你们真要有读书的本事,这几分不要也罢!”至今,我们也保持着汉族身份。

我读完小学、初中,考上临沧师范学校。后面连续几年,我们兄妹几个逐一考上不同的中专学校。连续好多年,那一片穷乡僻壤的土地上飘荡着我们兄妹拒绝加分、刻苦读书并见成效的故事,就连我的傻大伯都被村里人逗得呵呵地笑!半路出家的父亲希望我以一个“全副武装”的教师身份投入教育工作中,破解乡村教育中遇到的问题。

工作两年后,我成为学区的教学骨干。以后的工作中我涉足了中小学的大部分科目的教学。28年一直工作在生我养我并被我深深热爱的乡村。

教学中,我采用别样的方式深情地赞美着我那像发明家一样的父亲。在教杠杆原理时,我给学生讲了父亲制作腊火腿的故事:依靠家里柱子设计一根长竹杠杠压火腿,长竹末端挂三十斤的石块,通过计算在火腿上产生的力将近四百斤。学生诧异地问我:“老师,这种压制火腿的方法是谁发明的?”“我爹,你们的师爷!够伟大吧!”“哇!”教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我的教学常常带着“土味”。例如,在设计与实施“液化”内容的教学时,我会请家里酿酒的同学讲述酿酒的全过程,之后配合我的简笔画深挖细解出“液化”的本质应用:出酒装置中,“天锅”与“地锅”的绝妙搭配所产生的汽化与液化的运用,将天锅中的热水换为冷水是因为采用了降温液化的方式。再如,教学摩擦力的时候,我会抓几条活蹦乱跳的野生泥鳅或鳝鱼让同学们比赛谁能在水盆中首先抓住这些家伙……

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与我紧密愉快地黏合在一起。但是并非所有学生的成绩都能如愿。我周末去杨富同学家家访,看到的是他独自躲在阴暗潮湿角落的床上玩手机,他的父母一年前到省外打工了。另一位普龙同学,十岁丧父,母亲改嫁。走进他家,空荡荡的院场里杂草丛生,锅盖翻在地上,锅里的米饭像发霉一樣……成十上百次走访学生家庭,我看到的是空荡荡的家中,乡村留守儿童见冷不见暖的生活,这是一个比成绩更加迫切和重要的生命问题:失却生命冷暖的关照,所有的教育都指向虚无。基于此,我开始了“优秀乡村少年评选活动”的探索实践,目的就是培植与重塑乡村少年精神。历时两年的评选产生两批优秀乡村少年,共计24名,活动的部分文字成果刊发于《临沧日报》《春城晚报》《教师月刊》等媒体。评选优秀乡村少年关照的不是获奖的少年,是对全体乡村孩子的激励:在乡村成为一个有精神底气的好少年!这样的好少年才能成为好村民!这样的好村民才能成为好国民!

在实践探索的理解中,我力图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教育的“场”与教学的“场”这对一脉相承的育人规律之间的关系。

退休后的父亲在使用切碎机时左手中指被绞断半截,曾经托枪狙击猎物的手指就此结束了光辉的生涯。十年之后,父亲领着我们送走了终生未婚的八十二岁的傻大伯。

我回家载着父亲游逛山街,经过荒田小学的时候,父亲急切要求停下来。他径直走到上锁的铁栅门边,手扶铁栏杆,努力地向里面张望再张望。我熄灭引擎,远远地注视着父亲的背影,满头白发之下,那只盘绕在父亲耳郭的助听器在微风中若隐若现……

我想起了另一个故事:同事的父亲是一名小学老师。退休多年后的一天,他跨越三个乡镇回到曾经工作过的火石山小学。学校已被拆除,老教师依然一袋一袋地拿出带来的糖果,一份一份认真分开,然后坐在那里,口中囔囔私语。傍晚时分,正在公路上给放学回家的陌生小学生发糖果的老教师把我拦下,对我说:“我知道你是校长,你要给学生吃糖,你也要吃糖!”边说边把一袋糖果塞到我怀里,“记住哦,一定要给学生糖吃!”转身又去给放学路过的小学生发糖。我的心在颤抖中被一股绵绵的力量揪着。

理工大学毕业、工作两年的孙女坚定地辞职了。父亲为之哀叹。我平静地微微笑着。

本文系“70年,我的教育故事”主题征文二等奖作品。

(作者单位:云南省临沧市云县第一完全中学)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

猜你喜欢
作业本教育教学
作业本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搞笑作业本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作业本变成羊肉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