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雁春
摘 要:在高校竞技体育教学中,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当前阶段的基本需求,要构建绩效评价体系,确保竞技体育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对推动高校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有积极意义。本文阐述了高校竞技体育绩效评价的基本原则,根据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基本特征,提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策略,希望对提升高校竞技体育教学效果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高校竞技体育 绩效评价 原则 构建
中图分类号:G807.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1(a)-0156-02
绩效评价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在欧美发达国家逐渐成为新型管理模式。在当前阶段,绩效评价主要应用在企业和政府组织等方面,高校竞技体育绩效评价的研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武恩钧以天津市高校为例,提出系统的评价体系,旨在促进高校竞技体育的健康、平稳发展。績效评价指标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内容,主要有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等,从综合实力、发展前景以及生存环境3个层面体现出来,并得出30多个评价指标。在张舒扬的研究中,主要从运动队的视角进行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从当前阶段来看,关于高校竞技体育绩效评价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偏向点不尽相同。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校竞技体育教学评价的基本情况,从管理运行、资源投入和成果产出3个层面对高校竞技体育进行评价体系的构建,希望对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绩效评价的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1 高校竞技体育绩效评价的基本原则
1.1 多维度原则
绩效通常是由多方面组成的,需要通过不同维度和方面进行考虑和评价。评价维度主要从评估对象、评估进行划分,对评估的基本面向进行了规定,评价指标主要从具体层面来开展,我们可以将此看做维度的直接表现。通常而言,高校竞技体育绩效评价由多个部门来进行,比如国家教育局、省教育厅以及高校。进行外部评价时参与方包括媒体、专业评价机构、公众等。在进行高校竞技体育评价时,需要从多个维度来进行,实现内部、外部评价的共同发展,从而准确反映高校竞技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
1.2 导向性原则
在高校竞技体育管理活动中,要发挥评价的导向性功能,通过一条主线来贯穿。从工作内容来看,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主题。一是把握政府方针的基本要求,根据中央对高校竞技体育的基本要求,对竞技体育教育化进行考核;二是对高校竞技体育的服务对象进行绩效考核;三是发挥绩效考核的公正性,通过客观的评价方式,有效反映体育绩效考核的服务功能和质量;四是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要满足政府和上级部门的基本要求,为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提升竞技体育绩效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3 可计量原则
由于绩效评价指标的多样化,在工作开展时不是所有的指标都可以量化,要在可计量原则的基础上开展。在实际操作中,定性评价指标较多,这种评价方式主观性较强,不能准确反映实际遇到的问题。通过评价指标的量化,对于不能量化的指标要及时进行转化,减少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在绩效评价中,要注重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的有机结合,对不同等次的数值进行定义,实现定量指标的转化,从而确保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1.4 系统性和目的性原则
在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中,牵涉的方面有很多,比如队员管理、组织体系、条件保证措施、教学训练等,在进行绩效评价时要遵循系统性的基本原则。管理人员在工作开展中要根据绩效评价的实际情况进行,确保目标的针对性,避免整体评价流于形式。
2 高校竞技体育绩效评价标准的构建
2.1 绩效评价标准的设计
在高校竞技体育绩效评价标准设计的过程中,工作的开展主要从以下两点来进行。一是完善上级部门绩效管理评价体系。这种情况主要从国家体育局、省级体育厅的政策,根据上级部门的基本要求制定相匹配的政策、法规等。在设计制度创新的基础上,引导高校上级管理部门以社会、学校基本需求为导向,通过优势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在设计理念方面,要确保评价指标的动态发展,高校竞技体育的管理要顺应时代发展的基本要求,提升自身应变能力、管理效率等。二是在高校竞技体育绩效评价设计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从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基本需求出发,提升设计标准的针对效果。与此同时,构建有效的激励措施,提升教练员和队员的积极性和凝聚力。
2.2 加大高校竞技体育绩效评价的资金投入
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过程中,场馆建设、体育器材、比赛训练、科研等方面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从当前形势来看,高校竞技体育发展中,资金主要用于场馆建设和器材设备方面,在人力资源开发上面投入较少。当今时代,知识经济是发展方向,人力资源在高校竞技体育发展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高校竞技体育绩效评价对人力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高校要注重人力资源的引进,为体育经济绩效评价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另一方面,加大高校自身体育竞技绩效评价人力资源建设,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有机融合。通过加大资金投入,人力资源类投入指标设计:主要针对专职教练员人员结构比例、国家级教练员比例、教练员学历、职称结构状况、引进国内外高级教练员人数等方面设计。与此同时,做好高校竞技体育绩效评价人力资源投入合理性的分析,确保人员、资金、资源调配的科学性,为高校竞技体育绩效评价提供有利的基础。
3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竞技体育的蓬勃发展,高校竞技体育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成为必然趋势。由于绩效评价标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同时需要国家体育局和教育部门的参与,无疑增加了高校竞技体育绩效评价的难度。在实际工作开展时,绩效评价管理人员要遵循多维度、导向性、可计量以及系统性的基本原则,合理设计高校竞技体育绩效评价体系,提升整体评价指标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高校竞技体育的全面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宁,刘静民,张威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政策、法规演变脉络之研究[J].体育科学,2009,29(12):88-92.
[2] 孙鸿,刘新民.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新视野——从追求体育功利转向保障学生体育权益[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2):229-233.
[3] 张凤彪.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竞技体育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研究——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证分析[J].体育科学,2015(2):31-40.
[4] 杜建军.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竞技运动技战术应用绩效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5] 张春合.中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效益目标的流变及组办效益的多元评价[D].上海体育学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