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黔勇
摘 要:在信息技术环境之下,高中教师不仅要根据相关的要求来加强生物基础知识教学,还要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为主要的依据,采取有效的方式来对现阶段的高中生物教学进行创新和改进。在充分的了解教学要求和阶段教学目标之后,有针对性地引进全新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并将其和实际的信息化教学技术进行有机组合,利用多元化的方式和途径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与探究。这样才能确保实际的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效率和质量能够得到成倍的提升。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实施现状;对策探究
在当下的高中生物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必须要及时的进行反思和总结,充分的参考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案例和互动探究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生物水平、思维能力、性格特征等的方面情况,有效利用信息教学技术来进行相关教学内容的整合。以期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然后,立足于互动探究式教学课堂,利用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够为后续的高中生物教学的持续开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1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生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现状
1.1 学生探究兴趣较低
大部分高中学生本身具备一定的生物基础和学习能力。但在实际的学习过程当中,由于长期的接受单向灌输式教学,学生对教师产生了较为严重的依赖心理,只会按部就班地进行相关的知识学习,但却不会主动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即便教师根据活动探究式教学的特性在课程当中引入了一些问题,但受到教师权威形象的影响,很少有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和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更别说提出自己存在的一些不同意见和看法了。另外,高中生物教师为了能够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相关的知识教学,往往没有为学生预留足够的讨论交流空间,也没有教授学生正确的思考方法和分析方式。这是导致了学生虽然能够掌握部分的生物知识和理论,但却无法很好的进行利用。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的提高造成一定程度影响。
1.2 教学内容较为单一
生物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和多样性的课程,涉及的领域相对较广,包含的内容相对较多。但在实际的课程在学习过程当中,大部分的教师习惯于以教材为主来开展实际的生物课的教学。花费大量时间来对教材上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對涉及的生物现象进行详细的讲解,以期能够使学生对知识点产生深刻的印象。这样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课堂教学效果,但会严重的抑制学生的生物思维的全面发展。而在引入了探究式教学模式之后,教师也没有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创新和拓展,在学生长期的接触相同的教学内容之下,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将会受到极大程度的消磨,这会使实际的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整体效果大打折扣。
1.3 教学模式较为陈旧
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更加注重课堂、教师的主导地位,除了让学生按照相关的要求来进行概念和理论的学习之外,并不会在课堂上花费更多时间来培养学生的其他能力,这将会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和全面成长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而在长期的受到应试教育体系的影响之下,大部分的教师已经习惯于根据考试的要求来开展高中生物教学,即便在课堂当中设置了一些互动探究环节,也是围绕考试的范畴来开展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会使学生对高中生物产生厌倦和抵触,同时还会对后续互动式教学的全面发展造成一定程度影响。另外,有的教师根据互动探究教学的要求,在课程当中增加了一些提问环节,也引进了一些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但却没有围绕教学主题来进行相关的整合。这将会使实际的高中生物教学出现较为严重的形式化现象。
2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措施
2.1 整合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在实际的生活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必须要对探究式教学进行全面的了解,在掌握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和特点之后。以全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为切入点,对实际的高中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优化和整合,或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来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创编。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来挖掘一些丰富多样的教学元素,以此为切入点来进行互动探究活动的设计。也可以在考虑学生多样化和区域性的学习需求之后,有针对性的提取一些与生物有关的生活案例和事件,将其融入到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当中。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渠道搜寻一些具有区域性、特色性、多样性的生物教学资源,结合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与合作需求,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全面的筛选,将其分散并融入到课程教学的每个环节,以此来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欲望。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充分的考虑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的情况之下,为学生制作具有较强引导性和探究性的课前预习微视频,在其中提出一些具有研究价值和探讨性的问题,利用QQ、微信等渠道将其推送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并利用信息化渠道来与其他同学进行有效的探究。这样不仅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利用,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养成教育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探究意识。
2.2 构建教学情境,激活探究思维
虽然高中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优于形象思维发展,与枯燥复杂的生物教学内容相比,学生对一些生动的音频、图片、视频更加的感兴趣。在此情况之下,为了使每个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实际的课堂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转化,结合课堂教学主题为学生构建具有较强交互性、趣味性、引导性、实践性、探究性的课堂教学情境。利用良好的教学题和听觉题来全面激活学生的思维。然后,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之下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思考,对既有事实进行质疑,或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和看法。与同学、教师进行有效的探究和讨论,或根据生物研究的逻辑思维规律进行自主探索和思考。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例如,在进行“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呈现踢足球的视频,并提出问题“队员之间如何传递信息的?”、“获取信息之后,是怎样做出反应的?”,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来进行探究和分析,也可以让学生从不同层次入手来进行有效的思考。在激活学生的探究思维之后,再进一步的导入神经系统的教学。教师可以用PPT课件向学生展示人体当中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图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究的方式来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让学生自主的进行教材学习和思考,使学生初步的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单位—神经元(神经细胞)。然后,利用微视频向学生呈现神经元的结构,并让学生思考“神经元的结构包括哪些?”、“神经元具有怎样的功能?”、“神经、神经纤维、神经元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和探究,通过自主思考和与教师探讨的方式来解决相关的问题。在学生掌握了以上的知识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案例来导入“反射”,向学生展示反射弧的模型图和基本结构图,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来提出一些问题,参考微视频来对兴奋传导的过程进行有效的推导和分析。
2.3 引进生物实验,提高探究能力
实验是生物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探究水平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开展实际的生物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以创新和发展的眼光来对实际的生物实验教学进行有效的分析,充分的参考先进的生物教学案例,对以往的课堂教学经验进行有效的总结。然后,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来对生物实验进行有效的评估,采取科学的方式来对实验操作步骤和环节进行优化,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实践,在这个过程当中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完成实验操作目标。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模式。根据不同的生物实验主题,将班级当中的4~8个学生划分为同一个合作学习小组。通过有效的测试和沟通来了解学生的水平,并根据学生的共性和特性来进行生物实验任务的安排。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教师引导和观看微视频的方式来了解实验的操作流程步骤。也可以让小组长将生物实验的任务落实到每一个组员头上,按要求准备相关的实验设备和仪器后,通过探究协作的方式来进行实验操作,详细的记录实验过程当中的相关数据。此外,小组学生可以就实验来提出一些猜想和假设,尝试对实验操作环节进行优化,通过自主设计和规划实验的方式来进行相关的验证。
例如,在进行“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让小组学生在课前了解一些与光合作用有关的例子,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并从生物的角度来进行探究和分析。从而全面加深生物教学课堂和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也可以引入“蔬菜大棚当中悬挂着蓝色和红色光的灯管,二十四小时都保持开着”,提出合作探究问题:“这样做的意图是什么?”、“不同颜色的灯光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会产生影响吗?”、“是否能够选择绿色灯管来进行补光,为什么?”,让学生从不同层次入手来进行分析,通过探究讨论方式来找出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来了解“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原理,引导学生观看整个实验操作过程的微视频,或利用相关设备实际的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结合以往的实验操作经验来对实验进行总结。让小组学生选择浓绿色的鲜嫩叶片,如青菜、菠菜叶等。准备好过滤纸条,并按照画好滤液细线,按照剪碎——加药品——研磨——过滤的步骤来进行操作,获得叶片提取液。根据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装置来进行操作,对滤液细线上的颜色扩散进行观察。可结合实验提出问题“滤纸上的颜色扩散速度和溶解度有什么关系?”、“滤纸上的色带呈什么规律排列的?”、“色带为什么会出现宽窄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根据实验记录结果和操作过程来进行讨论,有效解决实验过程当中存在的疑问。也可以让学生对色素的吸收光谱进行观察,了解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特点。再进一步的提出实验拓展问题:“通过实验捕获的光能色素存在于细胞当中的什么位置?”,让学生从不同层次入手来进行思考,借助叶绿体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来进行探究。
3 结束语
高中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科学发展的过程其实是探究和发现的过程,因此,采用探究式教学这种教学形式,可以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发挥无法估量的作用。综上所述,在全新的信息技术环境之下,教师必须要构建全新的信息化教学理念和生本教育理念,充分的根据學生的学习需求和教育发展要求,以学生生物核心素养培养为依据,为学生构建全新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案,以此为依据来指导后续信息技术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的同步开展。另外,教师还必须要全面提升自身的核心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为学生构建具有较强指导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情境,科学的进行生物实验的安排,引导学生从不同的维度和方向入手来进行实践和探索。在这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与实验的过程对其进行相应的引导和指导。这样才能够为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全面的开展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宗励.设疑助探,激活课堂——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策略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23):125-126.
[2]黄兴贤.浅析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A].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论坛资料汇编(二)[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4.
[3]徐越越.高中生物科学探究教学现状及培养策略的初步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9.
[4]毛文玉,唐贇.新课程背景下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困境及解决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8):24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