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综合绘画媒介材料视觉语言的表达

2019-12-20 02:08殷海华
艺术评鉴 2019年22期
关键词:视觉语言绘画艺术

殷海华

摘要: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拓宽了绘画的艺术空间,数字技术对当代艺术而言,对综合绘画创作的媒介材料、表现手段、传达方式都产生着巨大的变革和新的艺术观念。新的技术必然促成新的媒介,综合绘画的精神性,多元性和时代性带来了新的视觉形式、创作手段和创作的体验。版画技法、水墨语言、材料质感等不同的肌理语言都成为绘画艺术的综合运用的视觉体验。

关键词:绘画艺术   媒介材料   视觉语言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2-0176-02

自20世纪以来,西方绘画的思想观念与发展不断变化,艺术家们使用现有材料来传情达意,不断探索和研究新的表现形式,寻找新的作画材料和工具。中西文化充分交融的意境,是当今很多艺术家在创作中的执着追求,中国文化符号越来越受他们的喜爱。徐晓庚从康德美学到的黑格尔造型艺术美学,反映了从美学到艺术时代精神的变迁,美之本问题综合各种艺术研究,更倾向于一种文化的梳理,这与藝术家所经历的文化环境不同有很大的关系。

一、综合材料绘画材料视觉语言的综合性

“综合绘画”是运用综合材料、综合技法的绘画,无论是研究西方的罗伯特·劳申伯格或安东尼·塔皮埃斯还是中国艺术家徐冰、陈心懋等这些综合材料艺术先驱者的作品语言,他们重视自己的艺术语言表达,形成鲜明的个人符号。众所周知的安塞尔姆·基弗(1945)出生于二战结束前不久的德国,他的大部分作品通过使用不同寻常的材料、强有力的图像和文本碎片来探索国家社会主义(纳粹)遗产的重要性。他有的作品主要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这位艺术家开始挖掘自然、文化和民族之间的联系。它们具有巨大的实体和脆弱性,经常描绘被犁过的田地、不朽的建筑,以及德国历史上其他充满灾难的遗址。在旧金山现当代艺术博物馆和相邻的画廊展出他的作品使用了象征意义的材料和反复出现的飞行、火和水的主题,跨越了破坏和更新的极端。这些画中的火焰既是生命的迹象,也是毁灭的力量。这是一种灰色的铅,基弗认为它与炼金术中炼成金有关。虽然稻草暗示着丰富和温暖,但它也是脆弱和易燃的。基弗解释说:“作品中耕地和燃烧的视觉语言是再生的过程,这样地球可以重生,朝着太阳生长。”1992年被费雪家族收购的《当玛丽穿过荆棘森林》画面运用了植物、铅和金色的叶子在画布上的釉面钢,基弗将这些框架二元性在一个宏大的尺度上统一起来,戏剧化了历史和文化的本质,揭示了文明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以及转变的潜力。再比如美国的著名的理查德·塞拉,艺术家运用铅媒介的《沟角飞溅》(1969-1995)雕塑材料最初是在1969年构思并完成的,1995年5月,塞拉和几名助手在旧金山当代艺术博物馆(SFMOMA)连续三个晚上对它进行了重新创作,以便永久安装。将铅片加热后,艺术家反复将熔化的液体倒入他所说的墙与地面之间的“水槽”中,即每次浇铸凝固后,绘画的垂直空间与雕塑的水平空间相交的地方。塞拉和他的助手把它放在画廊的地板上。作品直接、有力、美观,展示了创作过程中劳动的痕迹,突出了铅独特的物理性质和精神力量!

当下我国很多艺术家通过材料传递的精神内容来表达艺术观念,在表现方法和媒介上综合运用了多元化的视觉材料语言深入探讨研究。我国早期综合材料的艺术创作,并不是单纯追随西方脚步的历史,在媒介材料上是全方位的,比较典型地体现在结合版画艺术、丝网技术、岩壁画的历史感、漆画的技法等方面,他们是中国艺术的根源之基。在西方,装置艺术、雕塑、综合材料艺术对艺术家都有所启发,西方现代艺术在运用媒介材料来表达自我这一点上是没有框架限制的,我国传统艺术要有新的发展也应该打破媒介材料的固有语言表达的限制。

另外,数字技术的强大视觉功能也让不少艺术家运用了更新的媒介,数码技术和3D雕刻,多媒体影像艺术等媒介从来都不是关键问题,一个艺术家应该善于驾驭不同的媒介来表达自己对艺术的理解。许多艺术家一直在关注新的媒介,但手段技术不是本质的东西,那只是在传统美学在当代表达命题的一种方式。西方的艺术家设计的范围很广泛,他们在油画、版画、装置中可以运用的手段很多,各种材料的拼贴、黑白与彩色的印刷、丝网、铜版,石版、拓印等等,很多艺术家用多元化的视觉语言表达技法表现了综合绘画艺术的文化符号。不同的材料有它独特的审美内涵,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延续材料语言的延展内涵,它承载、积淀了更多的历史与文化的痕迹。有的艺术家综合东西方的表现手法,有的融合跨学科的理念,有的善于在技法上结合材料表现独特的视觉肌理。肌理对于综合材料绘画实践研究是非常具有意义的,综合材料艺术不能仅是不同材料的堆砌,要注重创作中材料自身特性和内涵深层的传达。毕加索早期对立体主义进行的探索时使用拼贴作为综合材料的联想重组手法,能够突破传统绘画中材料的造型和色彩。著名的美国艺术家罗伯特·劳申伯格的混合艺术善于在绘画中加入拼贴的元素并作为主要的创作手段。我国不少艺术家在综合材料艺术创作中将版画技术运用在塑造形象中,这种效果是绘画在画面当中营造出的另一种视觉感,表现一种多元的文化视觉语言,运用材料历史的沉重与神秘可以从作品中触摸到、品味到。一些综合材料也会被艺术家直接粘贴在画面中,材料本身就有了特定的内涵。艺术家认为材料不仅仅是物质,还是艺术家艺术创作中的语言表达。

二、综合材料绘画材料视觉语言的文化性

当下的综合材料艺术中,中国艺术的符号价值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水墨实验、水墨影像似乎是一种潮流在文化,但材料的文化内涵还有待进一步去深究。对于传统材料的发掘,也有不同的方式。国外许多艺术家也很关注我们对我国文化内涵,诸如塔皮埃斯等艺术家的作品也充满了东方特有的语言精神。

我们在实验中引进国外的材料艺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外,也扎根于本土文化研究,融入一些属于母土的元素。国内上海艺术家陈心懋的实验研究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他水墨,宣纸雕刻组合的基础和中国文化语言的精神追求。他在水墨融合综合媒介的实验当中他所尝试的媒介材料和样式语言涉及到很多抽象的、具象的形式;也有二维的,三维的、综合的材料,手工纸肌理的制作、焚烧痕迹等各种手段,水墨、丝网,拓印,甚至电脑数码图形设计多种媒介的创作,作品视觉庞大而多变,这繁杂而多变的实践背后始终是对中国古典艺术的重新认识和全新阐释,在材料上来重新阐释和反思中国画。针对当下的环境,艺术的创作应该赋予一种自由,这是值得深思和探索的。陈心懋就做了很多材料上的探索,那是结合民间美术、古代碑帖、史书等传统文化的一些元素创作起来的,但更强调语言上的中国特点。他的“综合材料”广泛包括运用过书本、丙烯颜料、石膏、铁皮、不同物性的纸,建筑材料,黄沙、石头、油漆等尝试过很多材料。解读他的《水墨史书》的绘画语言结合一些材质表达,但这些材质不是主要的,宣纸、水墨为主,包括一些抽象的处理,还有文字的系列。以宣纸、水墨为主,倾向于更多地运用传统媒介,运用现代的手法来研究中国传统的审美是研究的重点。在综合材料这个方面的创作,虽然运用了很多西方现代的手法,但在整体上的中国审美特点,这是有的艺术家一直追求画面中国文化视觉语言表达情感,表现了画面的视觉张力!

中国的艺术环境当下有了很大的变化,很多综合材料艺术不再盲从西方视觉艺术,而是对与中国画相结合思考当代的面貌和形态、内涵和媒介的关系,我们的艺术家一直在尝试各种各样的方式。始终追求保持一种中国特色的综合材料艺术的实验性和独立性。

综上所述,立足于东西方文化,针对不同的文环境,用不一样的材料视觉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艺术的判断、理解和观点,这为中国当代艺术对西方艺术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国际化艺术语言的背景下,综合材料绘画丰富的视觉语言将会凸显区域性的民族文化与精神,使之在世界文化交流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性。

参考文献:

[1]陈心懋.人、图像和世界[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

[2]王远.材料的艺术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19.

猜你喜欢
视觉语言绘画艺术
中西的绘画与雕塑
后工业时代绘画艺术的身份嬗变
关于当代绘画艺术语言的相关研究
浅议民国月份牌广告中的视觉语言之美
谈安瑟伦基弗作品中的材料应用
论童年经验对张爱玲文学创作的影响
刍议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
诗中有画:顾城诗歌的绘画艺术解析
浅谈界面视觉语言的可识别性设计
张艺谋电影中的构图和色彩语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