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爱萍
摘 要:本文是基于立体裁剪省道转移为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初探,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要求以及立裁课程特点,主要从课前内容分解和教学资源设计,课堂教学组织设计,课后教学评价来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探讨翻转课堂教学运用于立体裁剪课程的可行性。
关键词:立体裁剪;翻转课堂;省道转移;教学模式;应用
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埃里克·马祖尔(Eric Mazur)曾提出学习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知识的传递,二是知识的内化。翻转课堂正是知识的传递与知识内化的颠倒,因此马祖尔教授的这一观点也成为翻转课堂的重要理论基础。[1]立体裁剪课程的翻轉课堂教学模式重在翻转传统教学模式的时间设置和教学的主体,结合网络教学平台,由教师先开发课程和录制教学视频,再进行课前信息传递,课堂知识内化,课后评价反馈的新型教学模式。课堂则成为知识内化、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个性化辅导的场所。
1 服装立体裁剪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
立体裁剪(draping,又称drape)是设计师根据设计构思运用与实际面料接近的胚布覆盖于人体模型或者人体上,以适量放松度和运用剪裁、折叠、收省、分割、打褶、缠裹等技术手法制作出的各种服装造型,形成符合人体曲线及具体款式要求的服装初装版型,并将初装版型在平面上展开,制成样板的一种服装制版方法。[2]其最大的特点是实操性强,相对于平面制版更为直观,并且在操作过程中可随意调整设计所要表达的效果。因此,它是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由“基础立体裁剪”和“礼服立体裁剪”两个阶段构成。传统的立体裁剪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操作示范,学生围观和实践练习,教师再辅导,教学模式较为单一,通常也会出现以下的问题:
1.1 课上时间有限,知识内化不理想
以我校“基础立体裁剪”为例,其课时为64学时,这一阶段主要的学习任务包含服装结构原理,立裁的操作步骤、方法、技术特点、细节规范,上衣原型,省道转移,分割线,领型、袖子、裙型、套装以及学生独立完成服装设计创作。在整个课程中,教师需要在规定的课时充分利用课上时间来示范讲解以上的内容,使得课上留给学生去操作练习的时间少,学生只能利用课后时间来完成实践练习,才能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和知识目标。学生在课后的独立实训中通常会遇到各种结构和操作上的技术问题,往往得不到及时的指导和解决,教师也无法监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必然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内化,教学效果不佳。
1.2 教学没有因材施教,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立体裁剪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教为中心,基本流程是学生根据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内容直接模仿学习。学生对知识点内化的程度好坏都是以教师示范操作为参照标准,就如同工程流水线制造的产品一般,缺乏个性化发展。传统教学中还出现了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在课堂上,大多数学生还能根据教师示范的内容完成相应的实践练习,但是课后一旦脱离教师示范的内容后,缺少教师的指导,需要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或者涉及一些新的服装款式时,学生通常都很难做到将知识点整合,融会贯通地运用。这导致学生对教师过分依赖,缺少主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
1.3 课上教学缺少互动,教与学脱节严重
立体裁剪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课程,几乎所有知识点授课都需要老师现场示范操作教学。一个班上的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化,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不一。往往教师会对同一个知识点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反复的示范和讲解,这样使得教师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一些基础的知识点上,很难再有时间与学生互动,延展课程内容,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和启发也相对变少。学生对教师过分依赖,在课下实操练习时,一旦遇到在课上没能较好内化或凭自己的能力还很难解决的知识点时,就会造成疑难知识点的囤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差,教与学环节脱节,课堂效率较低。
综上几个方面的情况来看,笔者暂以立体裁剪省道转移为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初探和实践运用,希望能就课前教学资源的设计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好课堂教学,增强教学的互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延展课程内容,以达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训练。
2 以立体裁剪省道转移为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
省道是指为了使服装适合人体和造型的需要,将部分衣料缝去,以作出衣片曲面形态或消除衣片浮起余量的不平整部分,[3]是服装造型中二维平面转化成三维立体造型的重要方法。省道具有很好的创新意义,能够变化出多种形态,例如褶皱、曲线省道、不对称省道、造型省道。当省道多余量被创新应用时就称为“省道转移”,省道的创新应用可作为服装设计的入口,是服装造型创意的灵感。
2.1 课程内容分解和设计教学资源
课前教学设计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省道转移的翻转教学主要是通过设计制作教学视频来实现的。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将知识点分解细化,提前设定好教学的分解内容和教学视频内容。其次,为保证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时集中注意力,每一个知识点的微课视频控制在5~10min,对于相对复杂的知识点和繁杂的步骤,可分段录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在教学视频中可以在重点、难点、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处加入文字重点提醒,针对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也要简短、精准、典型。最后,为了使学生有学习目标和任务去观看教学视频,应在上课前三天下发该部分的分解内容表和课前任务单,包括学生自主学习该部分教学视频,完成相应的省道转移立体裁剪练习,并布置关于服装结构省道转移设计的思考题。
2.2 课堂教学组织设计
如何合理组织和设计课堂,将直接影响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在以立体裁剪省道转移为例的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来达成知识的内化,以及对服装结构设计变化的理解和延展。课前三天教师先下达课前学习任务单给学生,学生通过教师给出的教学视频,自主完成省道转移相关的知识点的学习,要求用白胚布在1/2的人台上完成该部分的立体裁剪练习,并将其转换成平面纸样。在课堂上,首先,要求学生进行分组(4人一个组)讨论学习,并互相检查和修改实操练习作业。每个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就省道转移其中一个知识点在班级做公开示范讲解,要求用白胚布在1∶1的人台上示范操作。这样有利于推动学生对省道转移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整合,逼迫他们去主动思考与之相关的知识原理,还能锻炼学生在公众场合的语言组织能力,同时也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其次,在学生的讲解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操作步骤,结构分析,重点、难点把握,细节的处理,松量关系,语言表述等方面做好相关记录和评分,并结合以上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予点评和纠正,有必要的话还应针对共性难题再次操作示范。最后,要求每一位学生在课后根据课前学习和课上教师的示范操作,完成“省道转移3”和“造型省道”的立体裁剪操作作品,并在班级统一展示,教师分别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评,学生也参与进对作品的评价中来。
2.3 课后教学评价分析
为了了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立体裁剪教学中的可行性,在以立体裁剪省道转移为例的翻转教学结束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效果的调研和分析。主要从3个方面展开分析,一是课前学生通过教学视频自主学习情况,二是课堂学生的表现以及学习活跃度情况,三是课后学生完成作品的情况。从实施效果来看,课前的自主学习,80%以上的学生认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有很大帮助,能较好地掌握知识点,达到学习目标。虽然还是会有一些问题无法当下得到解答,但在课堂上可以与教师探讨,获得教师的回答。课堂上,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学习和小组代表学生的班级公开操作讲解,课堂气氛比传统教学更活跃,学生发言、提问次数增多;甚至有课前学习情况较好的学生主动去帮助自学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带动这一部分学生进步。从课后大多数学生的立裁作品情况来看,质量明显提高,因为学生通过课前的教学视频自主学习后,带着问题和在课堂上再次听教师示范讲解,再通过课后实操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点。
3 结语
就立体裁剪省道转移为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及学生的反馈意见来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适合“服装立体裁剪”教学改革,其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教师与学生进行角色变化,实现了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可以自由支配学习的时间和地点,延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对专业知识的内化和知识体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宋艳玲,孟昭鹏,闫雅娟.从认知负荷视角探究翻转课堂——兼及翻转课堂的典型模式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4(1):105-112.
[2] 张文斌,王朝晖,张宏.服装立体裁剪[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9.
[3] 张文斌.服装工艺学(结构设计分册)[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4] 栾龙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立体裁剪》课程改革研究[J].韩山师范学院报,2019(6):80-85.
[5] 陈淑聪.立体裁剪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电气化教育研究,2015(Z1):14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