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溱
摘 要:本文以成都第二绕城高速花源服务区为例,对花源服务区辐射地——新津进行地域文化资源走访收集,指出地域文化资料的挖掘、转化是导视设计的基础,点明了地域文化转化的意义、原则,并结合新津地域文化的具体特点以及服务区导视的特殊性,给出了服务区地域文化导视设计的具体方法,为实战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服务区;地域文化;导视设计
针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千区一面”和提供的体验仅仅停留在最基本的生理层面的问题,本文提出将高速公路辐射区域的地域文化融入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设计中来,以解决以上问题。本文选取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中一个小点——服务区导视设计作为将地域文化融入服务区设计的突破口。
服务区地域文化导视系统设计建立在地域文化资源视觉转化的基础之上。本文以成都第二绕城高速花源服务区为例进行地域文化导视系统设计研究,对对应的地域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及视觉转化。花源服务区地处新津县境内,所以地域文化资源视觉转化主要是针对新津地域文化。
1 地域文化资源转化的意义
地域文化资源视觉转化的意义在于将抽象的、只能近距离感受的地域文化资源转化为直观的、具象的可视图文,有助于更好地探索地域文化资源与现代社会的融合方式,帮助地域文化资源找到优质的呈现方式,创造多方面的价值。
地域文化资源视觉转化是服务区地域文化导视系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体现出以下两个方面的意义:
1.1 自然资源视觉转化的意义
对新津自然资源进行视觉转化,为花源服务区地域文化导视设计做准备。第一层意义是希望通过服务区导视这个平台展示新津的自然特征。新津有优越的气候、自然资源条件,具备朝休闲旅游地发展的潜力,将其自然风貌广而告之就很有必要。第二层意义是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的角度出发,减少生态破坏,这里的“破坏”更多偏向于视觉上的冲突,要尊重自然。
1.2 文化资源视觉转化的意义
“文化”特指地区社会的组织结构、经济形态和传统习俗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们的意识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的总和。[1]由此看出文化资源的抽象性,它需要被知道后才有被了解、感知、传承的可能性。文化资源视觉转化的目的就是借用服务区这一窗口平台展示转化后具象、直观的文化缩影,提高文化被知道的可能性。融合本地文化并建立新的特色:服务区作为传播文化的载体,在维系本地地域文化的同时,可以树立自己的特色,展示时代特征,不仅可以保护文化,而且可以使文化延续下去,这是很有意义的。[2]从服务区的角度来讲,文化资源的可视性转化,即将文化资源作为一种视觉元素融入服务区设计,是丰富服务区内涵并使其被驾乘人员有效感知的方法之一。
2 转化原则
2.1 交通安全是前提
服务区的导视对初到服务区的驾乘人员在服务区内安全、流畅地驾驶车辆起着重要的指引作用,导视设计应该以安全为前提,导视设计影响基本的交通运行甚至引发交通事故的案例不少,所以必须引起重视。地域文化资源在转化时,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需要参照、参考交通标识等专业文件规范,为导视字体、色彩、图案、放置的位置等方面的安全设计提供资料基础,从交通安全性角度进行判定和指导,保证后期导视设计的安全性。
2.2 实用性是基础
地域文化资源可视转化是后期导视设计的基本素材,在转化时要考虑其作为导视设计素材的实用性,最终设计出来的导视对于驾乘人员才具有实用性。
2.3 以展示地域文化、增强精神体验为目的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3]高速公路这种跨城、跨省的贯通性往往会让驾乘人员略过不同的地域文化,高速公路服务区正是展示不同地域文化的最佳窗口。高速公路服务区这一窗口将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展示出来,不仅能增强驾乘人员在服务区的精神体验,而且实现了对地方的宣传,起到促进地方经济、传播地域文化的作用。在进行地域文化可视转化时,要以以上目标为前提。
2.4 兼顾自然,和谐相处
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是服务区导视设计的必备理念和原则。这一原则多在对服务区的规划设计环节被重视,其实在视觉设计方面同样需要引起重视。
3 服务区地域文化导视系统设计方法
3.1 地域文化资源符号学元素提取
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收集,了解到新津县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水系丰富,山群相拥,地理形态多样,有打造公园城市的天然条件,且历史悠久,有丰富的文物古迹资源作为文化依托。自然景貌和人文古迹文化是较为突出的两个地域文化特点,新津绿色农业和生态旅游的定位方向也说明了新津在以上两个方面的优势。
在提取地域文化资源元素时,笔者主要从以上两方面进行。在自然资源元素的提取上,笔者实地考察了具有代表性的自然资源梨花溪(图1)和花舞人间景区(图2),两者的共同点是以花为吸引点,将新津的山、水、地貌等自然生态生机勃勃地展示出来,作为浓缩版新津,通过对它们的图片采样,就可以从中提取出新津山、水、地貌、植被以及它们相互交叉的图形、色彩、质感等元素符号。在古迹资源的收集中,笔者对纯阳观(图3)、老君山(图4)、观音寺(图5)三处具有代表性的古迹景点进行元素提取,主要从壁画、雕塑、建筑提取出代表其文化观念的造型、图形、色彩、质感、文化概念的延展等元素符号。
3.2 地域资源元素符号的转化
德國哲学家卡西尔在《符号形式哲学》中,把符号分为三个类型:图像符号、指示符号、象征符号。[4]图像符号是一种具象、直接的元素展示形式,具有渲染氛围、通俗易懂的特点。指示符号更强调受众获取到符号信息后会产生的行为,体现出一种指引功能。象征符号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大家对此符号有一种约定俗称的意义认同。在进行地域资源元素符号转化时,应根据服务区导视设计的目的,确定导视设计中的图像符号、指示符号、象征符号,分别进行素材资料的转化,并融入现代设计文化和美学文化,对元素符号进行提炼、简化、变形、组合等方式的转化。
3.3 地域资源元素符号导视设计
组成导视的元素符号分为四类,即文字、色彩、图形、质感,以上四类元素符号是地域文化导视设计的载体,要通过它们传递地域文化。地域文化导视设计除了需要考虑地域资源元素符号转化中图像符号、指示符号、象征符号三种类型层面的需求外,还应考虑服务区的导视要求和规范,再根据此要求和规范对转化好的元素符号进行设计组合。在这里,我们将服务区导视分为交通导视和非交通导视,导视的类别属性不同,设计呈现要求也不同。交通类导视的呈现与设置要以1999年发布的《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为根据,里面对各类交通导视牌的版面内容显示方式、设置位置、设置时效等规范都有说明,设计时可以参考执行。交通标志和标线指示不清或者相互矛盾,往往容易诱发严重的交通事故,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基于以上原因,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参考现行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规定,根据城市道路使用者、城市道路网络及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特点,编制《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以解决当前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存在的问题,促进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和高效。[5]也就是说,我国交通标志在具体实施时是以《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为主,结合道路环境具体情况特点编制执行的。所以,服务区交通类地域文化导视设计要以《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为主要规范,并结合前面提出的服务区导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导视地域文化进行设计。非交通类的导视则采用导视的一般要求结合地域文化导视设计的四大原则进行设计。
地域文化资源视觉转化是服务区地域文化导视系统设计建立的基础,只有做好地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轉化基础工作,再结合服务区交通导视的规则,地域文化导视设计才可能很好地实现。
参考文献:
[1] 王峰.地域性建筑研究[D].天津大学,2009.
[2] 孟祥茹.高速公路服务区管理[M].沈阳: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 王峰.地域性建筑研究[D].天津大学,2009.
[4] 张述超.山西地方民俗产品设计中符号学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
[5] 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Z].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