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科技融合背景下陕西丝路文化资源整合路径分析

2019-12-20 02:48李焕刘瑞宁
新西部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丝路经济带陕西

李焕 刘瑞宁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国家战略的提出,古老的丝绸之路在新的历史文化语境和国际环境中赋予新的意义与价值。陕西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新时代又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枢纽”,有独特的地理与文化资源优势,借助科技与文化融合时机,进一步整合文化资源,以战略机遇带动陕西文化重构和文化再造,强化区域合作,以整体综合影响力扩大效力。

陕西丝路文化资源的现状

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是人类历史上的文化高地,但又是当今世界的经济洼地。丝路沿线的诸多国家有世界上较大的能源储量,也有世界上较大的发展潜在市场,然而却没有经济发达的国家。在国内也是如此,古长安以及沿途城镇曾呈現一片繁华景象,但随着国家战略的演变,陕西越来越成为经济落后的西部省份。历史形成的文化高地与现实存在的经济洼地,它们之间的矛盾组合和不平衡发展,正是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提出文化先行战略的合理依据,但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

(一)陕西丝路文化资源分布不均

陕西丝路文化资源分散在西安、咸阳、宝鸡、榆林、汉中等地,汉中有张骞墓,榆林有镇北台、统万城,宝鸡有法门寺,除了这三地的几处文化遗址外,剩余的大唐遗址、明德门遗址、大明宫遗址、汉长安城遗址等重要文化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安和咸阳。西安和咸阳作为历史悠久的古城,且一直位于城市中心,政府文化保护意识强,经济发展较好,文化资源的保护比较到位,种类相对齐全。而比较西安、咸阳的文化资源,陕西其他地区丝路文化资源存量就很少,且因历史年代久远,当地对文化资源保护意识和保护手段都受到很大制约,历史价值也千差万别。

(二)丝路文化资源保护力度不够

由于时间久远风化等自然因素以及朝代更替的政治因素,历史文化建筑往往遭到整体性破坏,地表建筑几乎荡然无存。再者丝路文化资源与现代化城市发展之间,随着现代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出现了冲突。人们在城市密集居住,这样就产生工业建设用地、居民居住用地与遗存的文化资源地之间的挤兑,例如汉长安城在历史过程中地表建筑被完全损毁,遗址逐渐变成了农田,农民就在这片古老的遗址上进行农耕生产,部分遗址演变成居民住宅。据大概统计,汉长安城遗址上生活着5万多居民,有161座住宅矗立在原汉长安城宫墙之上。加之近几年城市发展,现代工业用地也是急剧增加,较之工业获得利润,文化资源的开发显得缓慢,文化资源恢复重建保护和管理工作也陷入现实困境。相较于城市中的文化资源,位于城郊和农村的文化资源保护更是较为薄弱,当地居民文化保护意识本来就不强,对于一些文化资源甚至进行盗取,兼之技术手段落后,造成文化资源的不可修复性破坏,致使本就脆弱的丝路文化资源更是岌岌可危,保护与发展势在必行。

(三)陕西丝路文化资源发展规划不清

西汉时,丝绸之路以西直门为起点,唐朝时以安远门为起点,当时门外的石碑刻有“西去安息九千九百里”。《资治通鉴》记载,“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 由于线路较长,为了进行物资补给,古丝绸之路基本每相距30-60千米设县或镇,相当于“驿站”。由此,丝绸之路沿途也就留下了许多文化资源遗迹,单在宝鸡境内,较常通行的丝绸之路支线便道有7条。由于陕西文化资源整合没有进行充分的宏观设计,资源呈现散、乱的分布现状。文化资源单体零散的开发且单体之间关联性较弱,功能设置简单重复,未形成互补的多元格局。目前陕西文化资源仍以浅性观光讲解为主,数字技术、互联网等功能开发滞后,全方位立体化资源发展缓慢,文化资源缺乏整体合力,远远不能体现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

(四)陕西丝路文化资源开发创新不足

丝路文化资源的开发呈现重形式轻内涵,重娱乐轻特色的局势。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提出,对丝路沿线文化资源的开发盲目跟进,模仿建造千篇一律的古建筑,博物馆的展览也是简单粗糙,忽视文化资源本身所赋予的历史性价值,不考虑具体文化资源的本质特色,热衷于借丝路文化资源之名,开发娱乐性、庸俗化、快餐化的文化娱乐项目,偏离了丝路文化传承的基本理念,有损于陕西丝路文化的整体形象。不注重丝路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历史文化独特性,实行大众化开发、同质化开发,忽视了陕西丝路文化资源特色,致使部分重要历史文化资源被利益开发所摒弃,面临失去传承的机会。

陕西丝路文化资源整合的时代要求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基础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以古丝绸之路沿途片区为基础而构建的国家新型战略经济带。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部署,丝绸之路经济带志在成为连接中国西部各省份,并成为开展与中亚、西亚等地区合作、交流与发展的重要纽带。它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总体战略从“东出”向“西进”的又一次历史性转折。陕西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头堡,以此战略机遇带动陕西发展转型,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以文化促经济,才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

(二)文化自信是内涵

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尽管政治宗教信仰各异,但却有共同的丝绸之路文化。展现了人类最具认同性的文化自信,传播了人类最具普适性的核心价值。历史造就陕西,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博大丰富精神文化资源。尤其是汉唐时期,繁荣鼎盛的国力超出世界同时期任一国家,路程长7000多公里,时间跨千年的丝绸之路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化沟通与融合的重要纽带,随着“丝绸之路天山廊道路网”的申遗成功,陕西现有世界文化遗产9处,领先于北京(7处)及河南(7处)等历史文化资源大省,世界文化遗产总数位居全国首位。拥有全国独一无二、丰富多彩文化资源的陕西,足以成为中华文化自信的文化根基。一定要抓住机遇,将陕西文化资源整合,做大做强陕西丝路文化品牌,通过丝路文化再次让中华文明闪耀世界。

(三)数字技术是保障

信息化时代,数字技术带给我们全方位全新的变化,为我们创造了无法想象的空间,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相互结合创造出在现实空间和网络空间的相互交错奇迹。数字技术与互联网相结合,派生出数字视听、三维动画等一系列新兴业态,数字技术使得传统文化资源最大限度最大可能地转化为社会共享的文化成果。依赖于数字技术的强大功能,使时空横跨的丝路文化资源整合有了强有力保障,为丝路文化资源整合提供实现的技术手段。

猜你喜欢
丝路经济带陕西
首届丝路天使总决赛在嘉峪关举行
陕西“玫瑰小镇”引客来
绸都人
长江经济带主要城市经济数据排行榜
The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in Teaching Listening Skills and The Strategies Suggested Fo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长江经济带发展要靠城市群带动
新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陕西江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