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七十年陕西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2019-12-20 02:48袁武振刘强王金娇
新西部 2019年11期
关键词:陕西全省建设

袁武振 刘强 王金娇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创业,解放思想,锐意改革,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和改革开放的创新实践,使古老的三秦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在陕西振兴崛起的历史进程中谱写了光辉灿烂的新篇章。

陕西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949年10月至1956年12月,为陕西社会主义建设的准备阶段。全省人民迅速医治战争创伤,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全力恢复国民经济,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陕西得以确立。与此同时,陕西圆满完成了“一五”计划的经济建设任务。全省的经济实力有所增强,人民政权进一步巩固,从而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从1957年开始,陕西在探索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二十年的探索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调整和“文化大革命”,同时进行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在此期间,由于极左思想的指导,陕西在探索过程中付出了巨大代价,社会主义建设走了弯路。

第三阶段。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陕西踏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在农村,逐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消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乡级政府和村民自治组织,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解放,迅速摆脱了农产品短缺的局面,基本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民的温饱问题。在城市,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入手,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企业活力明显增强。对外开放迈出坚实步伐,地处内陆的陕西向世界敞开了胸怀。

第四阶段。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之后,陕西的改革开放进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阶段。以财税、投资、价格等为重点的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推进,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按照建设西部强省的要求,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全省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第五阶段。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来陕视察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着力推进“五新”战略任务,紧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等历史机遇,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决胜全面小康,加快富民强省,奋力谱写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

陕西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成就

第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跨越式发展势头强劲。

1952年,陕西生产总值为12.85亿元,1978年为81.07亿元,1995年突破1000亿元大关,2010年跻身全国“万亿元俱乐部”,2018年达到24438.32亿元,是1978年的301倍。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由1952年的1.9%提升至2.7%,在全国的位次不断前移,跨越式发展势头强劲。陕西人均生产总值1952年仅85元,1978年不足300元,到1988年跃上千元台阶,2005年冲上万元新台阶,2018年达63477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2004年陕西人均GDP跃上1000美元台阶,2009年突破3000美元,2017年突破80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已经由低收入国家水平跃升至中等收入国家水平。陕西经济发展由量的扩张期步入了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的新时期,支持发展和改善民生的能力显著增强。

第二,产业优化不断升级,开放水平显著提高。

陕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加快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的经济体系。产业结构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一统天下”,转变为三产协同推进,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加快迈向高端化,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两位数增长。2019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占比提高到47.2%,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367户,百亿元以上企业29户。陕西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加快建设“一带一路”交通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产能合作中心、科技教育中心、国际文化旅游中心、丝绸之路金融中心等“五大中心”,着力构建陆空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已经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窗口和前沿。

第三,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民生事业长足发展。

1978年以前,陕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基本上仍处于贫困状态。1955年至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累计增加额仅为60.5元,年均增加2.6元,年均递增2.6%。1978年以后,人民生活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逐步摆脱贫困奔向小康。2018年,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3319元和11213元,较1980年分别增长80.9倍和77.9倍。在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各项民生事业也实现了长足发展,人民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正在加快解决。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教育支出增长23.9%。普通高等院校的在校生人数由新中国成立时的0.23万人,增加到2018年的105.48万人。1957年陕西全省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52.89%,2018年全省小学、初中学龄人口净入学率已经分别达到99.97%、99.95%。以此为缩影,陕西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大教育、文化、医療、社会保障等领域投入,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得到了显著提升。

第四,坚持精准发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陕西立足多样性的丰富农业资源,大力发展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及区域特色农业,全省粮食产量连续十五年稳定在千万吨以上,苹果种植面积1100万亩,猕猴桃产量世界第一。特别是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陕西坚持精准发力,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举全省之力打好脱贫攻坚战。2016年至2018年累计落地特色产业项目9.22万个、覆盖贫困人口305.98万人。2012年至2017年累计实施贫困群众搬迁188万人,危房改造60.3万户。探索建立了“3+X”社会扶贫帮扶体系,党建引领、教育引导、村规民约等“扶志六法”,“户分三类”精准帮扶等经验做法。截至2018年底,陕西在现行标准下,27个贫困县摘帽,贫困户数和贫困人口数分别比2012年减少了180万户和606.8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了21.9个百分点。

陕西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

第一,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改革开放之前,陕西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受计划经济的制约,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经济长期落后,物资极度匮乏。改革开放以来,中共陕西省委、省人民政府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努力探索符合陕西实际的发展道路,在科教兴陕、工业强省、项目带动、协调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战略的推动下,实现了陕西持续快速协调发展。陕西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历程深刻启示我们,改变陕西经济社会相对滞后的局面,要靠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要靠发展;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要靠发展。

第二,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在改革创新中破解发展难题。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共陕西省委、省人民政府高擎思想解放的大旗,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不间断地推进全省的思想解放,着力破除封建残余、小农意识和计划经济思维模式的思想束缚,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开阔眼界中拓展思路,在改革创新中破解难题,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陕西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昭示我们,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改革的深度,决定着开放的广度,决定着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陕西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抓住新机遇,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才能把陕西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第三,必须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中,中共陕西省委、省人民政府紧紧依靠全省人民,最广泛地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凝聚起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强大力量。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制定了一系列利民惠民的政策措施,实施了一大批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工程,努力把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省人民。实践证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就是不断实现人民利益的过程,就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过程。只有坚持执政为民、紧紧依靠人民、切实造福人民,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衷心拥护。

第四,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干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关键在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中共陕西省委不断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省党员头脑、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着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加强廉政建设,切实改进党的作风,各级党组织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发挥了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共产党员在各条战线上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历史经验表明,只有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建设,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才能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才能把陕西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七十年天翻地覆,七十年三秦巨变。陕西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努力探索、不断前进的历史。陕西社会主义建设七十年的历程昭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陕西社会主义建设七十年的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实现中華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陕西简明历史》,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2]许祖华,孙现富,胡璐:《追赶超越再出发——七十年来三秦大地实现沧桑巨变》,新华社北京2019年8月28日电。

[3]曲青山:《新中国七十年党的光辉历程》,人民论坛2019年第16期。

作者简介

袁武振 西安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二级教授

刘 强 西安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王金娇 西安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猜你喜欢
陕西全省建设
寒露
陕西“玫瑰小镇”引客来
忻州市:光伏扶贫总量全省第一
我省初步建成全省湿地保护体系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
The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in Teaching Listening Skills and The Strategies Suggested Fo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陕西江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山西:2003年GDP增长12.5%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