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凡亮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吉林 吉林 132013)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常见的并发症,据相关医学报道,发病率超过50 %以上。患者发病后,进食缓慢,且在进食和饮水的过程中,可发生呛咳和误吸等,从而可进一步导致吸入性肺炎等严重情况的发生,因此必须加强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工作[1-3]。在此背景下,我院在传统疗法基础上吗,增加了针灸的治疗环节,治疗后,取得了预想的治疗效果。
收集2018 年8 月至2019 年7 月在我院治疗的68 例患者作为治疗对象。纳入标准包括: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脑卒中诊断标准[4];存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排除标准包括:其他原因导致的吞咽功能障碍;治疗配合程度差的患者等。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针对组,每组患者34 例。在常规组中,男20 例,女14 例。患者年龄41~71岁,平均年龄(52.22±7.00)岁;在针灸组中,男21 例,女13 例。患者年龄42~73 岁,平均年龄(52.63±7.33)岁。2 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
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包括开展口唇和舌肌训练,给予患者冷刺激和饮食训练等。观察组增加针灸的治疗环节。取穴水沟、廉泉、风池和合谷等。选择1.5 寸毫针直刺,得气后留针30 min。取穴廉泉穴,选择2.0 寸毫针刺入,得气后出针。每日针灸治疗1 次,连续治疗28 d[5-8]。
治疗后,从以下方面比较治疗效果:一、患者进食情况比较。以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为标准进行评分,患者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吞咽功能越好。二、患者吞咽功能比较。以洼田饮水试验为标准对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分,患者评分越高,表示吞咽功能越差。三、两组患者治疗阶段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和营养不良等。四、患者康复效果比较。康复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 种。显效为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消失。有效为吞咽功能明显改善,但偶尔有呛咳情况的发生。无效为患者治疗后吞咽功能未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表1 患者进食情况和吞咽功能评分比较
采用SPSS 20.0 对结果加以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患者进食情况和吞咽功能评分比较如表1 所示,可见组内比较,常规组和针灸组患者治疗后,进食情况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吞咽功能评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前常规组和针灸组患者进食情况评分和吞咽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灸组进食情况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吞咽功能评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常规组的34例患者中,2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占本组患者总数的5.88 %,4 例患者出现营养不良,占本组患者总数的11.76 %。以上相加,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65 %。在针灸组34 例患者中,0 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占本组患者总数的0.00 %,1 例患者出现营养不良,占本组患者总数的2.94 %。以上相加,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94 %。2 组比较,针灸组患者在治疗阶段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1,P=0.046)。
在对照组中,13 例患者治疗效果为显效,占本组患者总数的38.24 %,14 例患者为有效,占本组患者总数的41.18 %,7 例患者为无效,占本组患者总数的20.59 %。显效率和有效率相加,总有效率为79.41 %。在针灸组中,20 例患者治疗效果为显效,占本组患者总数的58.82 %,13 例患者为有效,占本组患者总数的38.24 %,1 例患者为无效,占本组患者总数的2.94 %。显效率和有效率相加,总有效率为97.06 %。可见针灸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0,P=0.024)。
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方面,常规疗法主要以摄食训练和冷热刺激等为主,虽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情况不同,效果各异[9,10]。因为我院在传统疗法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取穴水沟、廉泉和风池等穴位。针灸治疗后,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