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伟 王林君 王松茂 董阳民 孟路阳 田坤 蒋焕乐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 临床上的常见病、高发病,主要采取抗凝治疗[1-2]。但是,单纯的抗凝疗法不能有效清除血栓。有研究表明,DVT抗凝治疗后2年内仍有20%~55%的患者发展为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劳动力[3-4]。利用导管接触性溶栓(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CDT)、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PMT)等技术手段早期清除血栓[1-2],有助于减少PTS的发生。笔者尝试使用一种更为简便的大腔导管手动抽吸(manual aspiration thrombectomy,MAT)方法治疗中央型 DVT,并与同期接受PMT治疗的患者进行疗效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接受血栓清除治疗的41例急性中央型(髂股)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取大腔导管手动抽吸辅助CDT治疗(A组)15例,PMT辅助CDT治疗(B组)2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DVT侧别、发病至手术时间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纳入标准:(1)年龄≤75岁,全身情况好,预期寿命>1年;(2)超声和/或CT检查确诊为单侧肢体、首次发病DVT且髂股静脉受累;(3)发病时间≤14d。排除标准:(1)腹膜后纤维化、肿瘤等占位性病变外压/浸润导致的血管阻塞;(2)有抗凝、溶栓禁忌证[1-2]。发病诱因包括合并肿瘤4例,下肢骨折11例,腰椎骨折4例(成形术后1例),脊髓损伤截瘫1例,膝关节外伤4例,膝关节腔内药物注射1例,下肢静脉曲张术后2例,妇科术后2例,剖宫产术后2例,不明原因10例;所有患者均未常规行蛋白S、蛋白C等凝血异常指标检查。所有患者签署手术治疗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取仰卧位,通过健侧股静脉入路植入下腔静脉滤器;然后继续仰卧位(22例)或改俯卧位(19例),通过患肢腘静脉入路进行血栓清除手术操作。(1)A组:在B超定位下腘静脉表面拟穿刺路径以1%利多卡因逐层浸润,Seldinger法穿刺腘静脉,导入6F鞘(Cordis Corporation,迈阿密湖,美国)。0.035-inch亲水超滑导丝(泰尔茂,东京,日本)引导4F单弯导管(Cordis Corporation,迈阿密湖,美国)上行,并逐段造影确认血栓分布范围,直至进入下腔静脉并手推造影证实。更换0.035-inch加硬交换导丝(泰尔茂,东京,日本),更换 8F(11例)或 10F(4例)鞘,沿交换导丝导入8F(11例)或10F(4例)弯头导引导管(Codman&Shurtleff Inc,雷纳姆,美国),撤出导丝,导管末端接50ml注射器,抽吸注射器维持负压将导管从远心端向近心端旋转推进,逐段进行吸栓操作,每段5~10cm,一旦抽吸阻力消失则迅速撤出导管;推进遇有阻力则多加旋转,多可通过,必要时置入导丝进行引导,避免强力推送引起血管壁及瓣膜损伤。重复2~3次,手推造影观察祛栓效果,明显血栓残留处予以重复吸栓操作;血栓彻底清除、恢复血流通畅者,结束手术;股腘静脉恢复血流通畅,髂静脉段狭窄闭塞伴或不伴血栓残留,行球囊扩张并植入支架,见图1;髂股腘静脉残留血栓负荷较大、不能恢复血流连续性者,留置Unifuse溶栓导管(Angio Dynamics,纽约,美国)行CDT治疗。CDT用法:尿激酶(UK)20万U+0.9%氯化钠溶液50ml接溶栓导管,25ml/h泵推,每6~8h 1组;血管鞘接肝素钠5 000IU+0.9%氯化钠溶液50ml泵推,调节速度控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在60~100s。每24h造影复查,根据结果结束手术、植入支架或继续CDT。(2)B组:穿刺、置鞘、造影、交换导丝操作同A组。采用Angio Jet血栓去除装置(波士顿科学,梅普尔格罗夫,美国),沿导丝导入Angio Jet血栓去除导管,喷射模式灌注UK20万U+0.9%氯化钠溶液100ml至血栓段,停滞15min后操控血栓去除导管,以1~2mm/s速度从远心端向近心端逐段推进,单次吸栓操作不超过15s,注意心率、血压变化。重复2~3次,吸栓操作总时长不超过480s。根据造影所见决定是否重复吸栓及植入支架或后续CDT治疗,评价标准及CDT方法同A组。所有患者术中予规范全身肝素化(肝素钠80~100U/kg静脉推注,每小时追加18~20U/kg);围手术期均予水化治疗;术后2周时回收下腔静脉滤器;予标准抗凝治疗6个月,根据患者经济条件和意愿选择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低分子肝素桥接)或利伐沙班口服,6个月后根据复诊情况决定是否延长抗凝治疗时间。
1.3 观察指标 (1)有效性指标:手术时间(所有介入操作时间)、放射暴露时间、血栓清除率(50%~100%为技术成功[5-6]、植入支架比例、治疗持续时间(不行CDT的患者计1d,行CDT的患者则计算至拔除溶栓导管的天数)、UK总用量、手术前后Hb变化(吸栓术后第1天检测值-术前值)、住院时间、总费用、介入耗材费用、6个月时Villalta评分。第1、3、6、12个月患者复诊时进行临床评估及超声检查,术后2周回收滤器及第6个月时行静脉造影。(2)安全性指标:穿刺点、消化道及颅内等严重出血事件,血管壁损伤,症状性肺动脉栓塞(PE)等不良事件。
图1 MAT技术操作步骤(a、b:造影见左髂、股静脉全程血栓充填;c:10F导管逐段抽吸血栓;d:吸出大量血栓;e:吸栓后髂外及股静脉恢复血流通畅,髂总静脉受压狭窄并残余少量血栓;f:球囊扩张髂总静脉见明显压迫切迹;g:髂总静脉植入支架,恢复血流通畅)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有效性指标比较 两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0%。A组患者治疗持续时间、UK总用量均高于B组,介入耗材费用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放射暴露时间、血栓清除率、植入支架比例、住院时间、总费用、6个月时Villalta评分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B组有1例患者外院右下肢静脉曲张术后DVT,PMT术毕血栓清除率达92%,但2周后回收滤器时造影发现右髂股静脉血栓复发,但无明显肿胀,患者拒绝再次去栓手术,随访无明显不适;其余患者6个月时静脉造影显示通畅。
表2 两组患者有效性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安全性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均无穿刺点、消化道及颅内等严重出血事件发生;术中及术毕前造影均未发现血管壁损伤;无症状性PE等不良事件。部分患者在CDT过程中发生血管鞘周少量渗血,无需特殊处理;B组大部分患者术后有一过性肉眼血尿(血红蛋白尿),水化治疗后均恢复正常,出院前复查肾功能指标均正常。
DVT及其导致的PE是临床高发病,可导致较高的致残及致死率[7-8],其中PTS是患者不同程度致残的主要因素[3-4]。尽管美国胸科医师学会指南对血栓清除治疗DVT仍持比较保守的态度,但已有大量临床实践开展并证实早期血栓清除可降低PTS发生率[9-10]。国内指南也积极推荐CDT和PMT治疗[2]。但是CDT的治疗时间长、患者出血风险较高[11];而国内各大中心更多采取以AngioJet为代表的PMT技术,以减少溶栓药物剂量,降低出血风险,缩短疗程,但是器材费用较高且需要专用设备。
国内外有学者开始采取MAT技术清除血栓,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12-15]。本文两组患者技术成功率均为100.0%,A组达到了与B组PMT相当的血栓清除率和6个月时Villalta评分,并大幅降低了耗材费用,这表明MAT清除血栓技术经济、有效。本研究使用的大腔导引导管为弯头设计,具有良好的指向性,可360°旋转抽吸,吸栓效果确切。MAT技术的设计初衷和最大优势不仅仅在于简便易行、降低设备要求和耗材费用、易于推广等,还在于减少溶栓药物的使用,降低出血风险。但本研究A组与B组比较,未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UK用量及总费用。笔者分析原因主要有2点:(1)Angio Jet叠加了机械碎栓、化学溶栓及机械吸栓的多重作用,本身血栓清除效率较高;(2)A组有较多患者未能一次性完成手术、辅助CDT的比例高,这是关键因素。在开展该技术初期,由于挥着对少量残余血栓的担忧,对一站式植入髂静脉支架结束手术缺乏信心,即使吸栓后已恢复血流连续性,但对部分残余血栓仍较多采取了辅助CDT技术,从而导致治疗时间延长,UK用量增加。有研究采用更大规格(9-11F)的导管,可成功实施一站式手术,大大减少甚至完全避免了溶栓药物的使用[13-14]。受此启发,笔者在A组后期4例患者术中使用了10F导管吸栓,全部一期完成手术,且完全未使用UK,实现了手术时间、放射暴露时间、住院时间和总费用的大幅降低。可见,使用更大口径导管的MAT技术有望明显提高治疗效率,笔者将积累更多病例进行分析。
本研究结果还发现,MAT技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出血事件;A组手术前后Hb水平明显低于B组,间接反映了A组患者MAT操作所致的失血更少。由于Angio Jet的运行原理,不可避免会对术中红细胞造成破坏或部分血液丢失,术后大部分患者会出现一过性血红蛋白尿或Hb不同程度的下降。在A组患者术中抽吸过程中,一旦负压阻力消失,意味着局部血栓消失、血流恢复,应迅速撤出导管,最大限度地避免失血。此外,大腔导管头端持续的高负压以及在血管内推进操作,是否会造成静脉壁及瓣膜的损伤,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组患者术中及术毕造影均未发现静脉壁损伤的征象;且长期随访Villalta评分满意,提示瓣膜功能无严重受损。Zhu等[14]对MAT术后1年的患者进行超声评估,未发现静脉反流及瓣膜功能不全的征象。笔者认为在术中要注意旋转抽吸、轻柔推进、避免暴力,必要时导丝引导,可保障手术操作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MAT技术治疗中央型DVT有效、经济、安全,尤其对于设备条件不足的基层医疗单位和经济条件有限的患者,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选择。但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A组样本量较少等。此外,使用更大口径的导引导管,加上手术经验的积累,可使血栓清除效率明显提高,但仅后期少数病例进行了该项改进,该优势未能在本组数据中体现,后续将积累更多病例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