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仕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区别于传统课堂中教师填鸭式的灌输讲解,“翻转课堂”是一种学生在课前利用教师提供的视频资料进行预习,在课上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学习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侧重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有效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管理者转变为课堂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的求知探索。老师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将知识更深层次地内化给学生,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学习,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做出针对性地教学。
《税收基础》是商科的通识类课程,目的是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国家税收的理论知识,进而具备分析税务问题的能力。
1.2.1 课前资料设计
教师可以选择教学管理平台,例如蓝墨云。课前将预习的资料包括教学课件、视频和相关案例素材上传到平台供学生学习。其中,教学视频可以由课程主讲教师亲自录制,也可选用网上优秀的开放教育资源。视频的具体内容既可以围绕某个税收的知识点,也可以围绕某个税务筹划的案例。在视频讲解后要留有工作任务,可以是思考题,也可以是小组分析,带有任务的学习才能转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1.2.2 课堂互动设计
通过提前预习,课堂教学就由最初的新知识传授变为知识的巩固和提升。课堂上由学生分享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互相启发。据此老师重点解决学生的困惑和预习中出错的问题,从中掌握学生对前期学习的理解程度并总结一些有价值有共性的问题。
“翻转课堂”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任务前置,因此教学视频的录制是教学设计的前提。视频要能激发学生探究思考的兴趣,这对授课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除了要掌握在PPT界面上进行解说录制、动画添加等操作技能,还要设计每一环节的教学任务,启发思考。如果仅仅是将课堂讲述完整复制过来,仍旧是老师以讲为主学生被动学习,这样的任务前置就起不到任何作用。
“教”与“学”缺一不可,教师准备再充分的教学资料也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完成前期的预习工作。“翻转课堂”很大程度上基于课前的学习,将课程的学习延伸至课前,这对学生的自觉性有很高的要求。相比较,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都欠佳。《税收基础》的趣味性不强,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一旦课前预习这一环的效率不高将直接影响课堂的互动和学习效果。
“翻转课堂”考验教师在课堂组织和引导中的应变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如何把握课堂节奏是一个难点。教师在课堂上将面对不同学生的反馈以及随机性的提问,完全打破以往传统教学的课堂组织模式,需要教师在短时间综合学生情况在合理的时间内给予答复,并通过引导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税务知识的能力。
要实施“翻转课堂”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根据教材章节体系,从概论到基础理论再到课堂练习的教学方法,转而采用按照实际工作项目将知识点进行项目化教学,将知识点细化为模块,突出综合运用的能力。在视频制作上需要联系社会上关于税收话题和税收改革政策等设计成贴近生活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间的交流讨论。传统税务课往往只针对单一税种进行分析计算,但现实情况下,一个经济事项会伴随多个税种的计税,因此项目化教学才能保证“翻转课堂”在学习时不是孤零零地讨论某一个税种而是综合考量税收因素,这样的教学才能贴近实际。
“翻转课堂”一定要给予过程考核,要采取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构建考核体系,综合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情况给予评分。针对课前的预习情况,可以采用管理平台上的记录,综合考量视频的在线学习时间和在线讨论的活跃程度等。针对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可以综合学生的提问、回答问题、课堂讨论的情况给予评价。针对课后的巩固练习,根据学生的实际成绩给分。结合上述三个方面的成绩才能有效评价学生对这门课的掌握程度。
在《税收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我们不仅要注重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建设,而且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翻转课堂”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一教学模式依赖于教师的努力,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在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教学视频录制的质量、学生进行交流的指导、学习时间的安排、课堂活动的组织,都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1]陈文芳,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税务会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商业会计,2015年第5期。
[2]王丹莉,翻转课堂”在《国际税收》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年第10期。
[3]吴玮、周志胜,“翻转课堂”在高职《会计基础实务》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纳税,2018年第17期。
[4]王明睿,“翻转课堂”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纳税, 2018年第17期。
[5]刘丽明,翻转课堂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经贸实践,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