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妤萱,成都理工大学
在第一次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以来,由于城市化的不断推动和发展,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一种新形态,在城市管理、民生改善、城市交通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目前我国智慧城市经过了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阶段,逐步向智慧化阶段迈进。2015年以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不断深入,我国文化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促成了智慧城市建设新形势,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随之出现并得以发展。
PPP模式就是政府与第三方资本合作,共同建设智慧城市。截至2018年7月底,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累计入库项目7867个、投资额11.8 万亿元。
PPP 模式的智慧城市建设比较适合公共服务领域的项目,比如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以及提供基础设施等。
目前PPP模式下的智慧城市的市场化运营程度并不理想,其依旧依赖于政府且承担风险能力不足,我们需要在这样的模式背景下达到一个新的突破,综合性运用该模式,进一步加强智慧城市的运营,提升自身的发展能力。
智慧城市涉及到的行业和领域很多,在利用PPP模式建设智慧城市的时候政府在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应计划合作,选择专业化的合作方来完成智慧城市某一行业或某一领域的城市建设,从而来提高智慧城市建设的效率,并且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利用政府力量聚集起来,进行多渠道融资,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
我们知道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进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其中公众的一个积极参与就成为了一个决定智慧城市发展是否进入良心循环的重要因素。首先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与解决相关问题的主要途径就是公众参与,通过公众参与,可以帮助在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决策中提供更好、更需要的信息。当然公众参与模式也有许多方式,比如公众可以通过随身携带的移动智能电器等设备获取信息,并可以相互交流和传递信息。通过这样的模式,能够帮助智慧城市的方向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点。
根据这几年各智慧城市试行点的发展状况来看,目前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依然处于试点探索阶段且和国外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相比,国内智慧城市发展时间较短、速度较快,政策环境相对不完善,因此还未形成成熟的建设模式。
首先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企业之间的合作十分重要,但是目前各企业之间的一个合作机制并不完善;其次在融资方面,政府的主导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而且智慧城市项目规模大,风险高,融资也并不理想;然后就是共享服务机制不健全,自从共享理念出现后,其市场一直不稳定;并且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递进发展,各种技术要求也随之提高,部分利益关系并没有调整好。最后就是前面说到的公众参与不够充分,当前国内智慧城市在建设过程中,社会公众的参与度并不高,由此导致无法了解公众的有效需求,智慧城市理念的应用需要居民、企业、城市管理人员的积极参与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首先应该立足于PPP模式建设智慧城市,然后以公共需求为导向,促进公众参与智慧城市的建设,推动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并建立健全以市场为主导,政府、企业、第三部门、公众多方充分参与的建设模式。
目前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以及共享汽车等共享交通的出现就是共享经济与智慧城市应用的集中体现,共享经济会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共享充电宝等市场的出现就足以说明。
在上面了解并分析智慧城市建设的PPP模式后,我们可以大概的预想到未来的智慧城市。在B2B运营方式下,智慧城市无疑会发展成一个三层的同心圆。在众多学者的研究中,认为首先第一层应该是我们的互联网,互联网的存在已经变成了一种不能缺少的意义。第二层是产业链,是企业与企业的对接,包括对接所有的受众、所有的产品和所有的物流等;第三层就是我们的智慧城市,也就是城市的不同业务、不同行业围绕着智慧城市相展开。我们的智慧城市建设应该围绕这样的同心圆模式来进行突破和创新。
[1]李君兰,陈成斌,张国强,尚时羽,常向魁.PPP模式创新驱动智慧城市建设[J].中国经贸导刊,2018(27):32-34.
[2]崔庆宏,刘潇,武丹丹,朱凯悦.公众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研究[J].城市住宅,2018,25(07):55-57.
[3]于广幸. PPP模式应用于KM智慧社区建设初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