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贞伟,南阳市鑫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评价作为企业考核工作开展的主要方法,可以让企业的中的管理质量得到提升,配合专业的优化措施,也就是将绩效考核工作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进行融合,可以让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水平更高。不仅让企业的未来发展与预算误差得到降低,还可以让企业的资源得到配置上的优化。
全面预算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中属于一种活动,通过预算编制,企业可以对财务工作进行更为专业的控制,保证企业的运作有序性。绩效评价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对评价指标与标准进行科学设定,可以让企业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科学评判,让企业的生产过程更为高效。融合后,企业的预算编写工作可以获得更为高质量的保证,进而给企业的运作与改革提供指导。让企业获得更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更为长远的发展下去。所以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辅助,缺一不可的。如果可以融合的更为科学,企业的决策与经营将会更为正确。
选用预算评价的方式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与目标进行拟定,可以让企业获得更好的经营效果。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是规范工作的机制拟定不够科学的话,很容易导致企业配合绩效考核工作出台的奖惩制度无法发挥有效的激励作用。很多企业在实际工作组织中选择了较为保守的预算管理内容与方法,也就是适当提高上报预算的成本,实际执行中员工可以较为轻松的达到相关预定指标,所以此种方法并未发挥出实际的激励作用,反而降低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导致企业的业绩受到了影响,造成资源方面的浪费。预算结果不够准确也是影响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阻碍。
绩效评价工作开展之前,要对影响绩效评价结果的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对每个因素可能对绩效评价结果产生的影响都进行更为详细的掌握,计算出其权重上的占比,然后配合指定的评价方法对预算工作的组织与执行情况进行评价。由于预算执行率在企业的预算评价中属于较为的重要的一个参考指标,因此会对评价的结果产生非常直接的影响。预算工作的开展状态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后续的发展变化也较大,很可能出现与预算目标相差较大的执行结果。
评价方法的结果对企业的发展来说同样至关重要,企业会选择权重的方式对指标进行分配,以保证结果的客观公正。但是由于评价方法没有进行更为科学与客观的选择,导致最后得到的结果具备的参考价值不够高。
企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会促使绩效指标体系建设质量得到较为显著的改善,因此这些绩效指标可以对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客观反应。面对这种改变,预算管理人员在制定指标体系时,不能仅仅看重企业效益方面的增长,这样看重利益的想法只会让企业的长远发展工作被忽视。与此同时,制定绩效考核指标的过程中,要对企业运作的背景进行观察,依据行业发展与市场动态对评价指标进行拟定,不能长期固定的只使用一种评价指标,这样的做法不够客观也不够科学。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难免将眼光放置在短期利益获取上,最终导致企业的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阻碍企业获得更为长远的发展。因此开展评价工作时,应在指标的制定过程中增加更多的技术、创新比例让全面预算给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更为清晰的规划。
企业开展全面预算质量评价工作时,较为常见的评价指标涵盖很多方面的内容,如盈利能力、经营增长、偿债能力、资产管理等,这些指标可以通过进一步细化成为多个二级评价指标,进而实现对企业预算工作的全面考核。其中,需要工作人员注意的一点是不同类型的预算工作受到影响与影响其的因素存在差异,所以在开展绩效评价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评价的指标与权重大小进行比例调整,并对企业的具体经营、发展阶段作为工作重点内容进行考虑,尽量做出最适合企业当前发展的评价指标,促进其发挥最大的评价与参考价值。
在评价工作的开展中很多企业选择应用评级方法包括层次分析法、专家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每种评价方法应用方式上存在差异,也各有优劣势,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提升作用发挥。如专家评价方法,占用的时间较多,同时较受专家经验的影响,不同的专家在形式上有所不同。层次分析方法的使用,在矩阵选择上难度较大,同时也需要专家进行综合评价后作出决定。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时,可以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选择的指标进行综合性考虑,尽量保证评价的过程客观公正,防止结果失真问题明显。
全面预算工作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直接影响着企业的今后的经营与投资方向,这些准确且正确的参考信息可以让企业经营效益实现最大化。将全面预算与财务绩效考核管理工作进行融合,可以让企业预算质量的评估工作得到量化,并对企业员工的价值与工作积极性进行激发。需要注意的是融合后专业的管理人员应根据应用效果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让绩效评价结果与现实的差距得到调整。
[1]周小舟.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优化研究[J].时代经贸, 2018(36):58-59.
[2]王芬.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研究[J].财会学习,2018(29):174-175.
[3]张静,贾雨薇.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研究[J].财会学习,2018(26):4-5.
[4]王汉平,张惠琴.全面预算管理背景下绩效评价再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13):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