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文旅小镇的培育与建设研究
——以安庆市罗岭镇为例

2019-12-20 04:31孟婷鲍蕙敏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20期
关键词:黄梅戏文旅戏曲

孟婷 鲍蕙敏

(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一、引言

特色小镇建设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式,能够有效地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镇经济振兴。当前国内特色小镇建设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尚处于初创阶段,各地区特色小镇的差异化不明显,缺乏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其中有很多乡镇拥有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未充分发挥好这一特色资源优势。

黄梅戏作为中国五大剧种之一,是安庆市的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罗岭镇素有“黄梅故里”的美誉,作为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的故乡远近闻名,有着浓厚的戏曲文化氛围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目前正依托当地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致力于打造成为集戏曲艺术传承和生态旅游为一体的文旅小镇。但通过实地考察发现,罗岭镇的黄梅戏并没有发挥出地方性非遗强大的品牌效应,导致地方知名度不高,因此,紧扣文化资源优势对罗岭镇黄梅戏传承和发展现状进行深入探析,并给出针对性意见以建立和完善非遗的利用机制发展文化产业是具有一定建设性意义的。

二、罗岭镇黄梅戏文化传承与发展现状

(一)传承机制不完善,黄梅戏人才匮乏

黄梅戏学习难度与要求极高,因此有经验的老艺术家凤毛麟角,愿意学习黄梅戏的年轻人又青黄不接。通过师徒传授的主要代际传承方式,导致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戏曲演艺市场低迷使得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罗岭镇也处于这样一个尴尬的处境。群英剧社是罗岭镇的主要民营剧团之一,目前共成员25人,且成员年龄多在50以上,出现严重的年龄断层现象,黄梅戏文化传承后继无人。人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资源,如何培养优秀人才是罗岭镇黄梅戏文化传承的重要课题。

(二)发展理念缺乏创新,文化与产业难联合

黄梅戏作为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四百多年,但是随着视野的开放,普罗大众能够接触到的文化娱乐方式急剧增加,缺乏沟通与互动、没有舞美与灯光的 黄梅戏显得更加落寞。罗岭镇乃至全国的黄梅剧社都缺乏戏曲创作人才, 更无法将黄梅戏融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当中。

同时,黄梅戏难以适应现代化的市场环境,存在经济效益小、活动流于形式、缺少专业商业演出推广机构、与其他相关产业结合度低等问题。罗岭镇群英剧社一年大约演出三百余场,但多为艺术节演出,演员劳务报酬不高,平时的免费展演甚至需要演员个人进行费用补贴。此外,罗岭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风景秀丽,黄梅戏作为罗岭镇的特色文化品牌却未能与文化旅游产业进行有效结合,戏曲文化有待进一步开发。

(三)营销推广方式落后,受众目标定位不明确

互联网时代,落后、缺乏创意的营销推广方式会成为黄梅戏传统艺术传承与发展的障碍,目前罗岭镇虽有“黄梅故里”的称号,然而却难以将名声打出省外。其原因之一就在于其不能运用网络、新兴媒体来推广黄梅戏,老套、乏味的营销方式使得传播效率不高、范围不广,传统纸媒和口口相传的方式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的信息节奏,无法吸引流量与热度,更无法实现传统曲艺文化与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另外,大众往往对黄梅戏有认识偏离,认为黄梅戏只受中老年观众喜爱,因此在题材的选取上偏传统,从而流失了年轻观众。

三、对策建议

(一)戏曲文化融入小镇建设,凸显文化内涵

黄梅戏是罗岭镇区别于其他小镇、避免同质化发展的特色体现,当地可以充分挖掘戏曲文化资源,发展“黄梅戏+文旅小镇”文旅产业融合模式。

严凤英大师是中国黄梅戏的发展缔造者之一,罗岭镇可以利用名人效应侧面烘托戏曲文化魅力,依据严凤英大师或是其他优秀黄梅戏表演艺术家的原型塑造出戏曲人物动漫形象,或是将著名黄梅戏剧目《七仙女》或《女驸马》中的人物同样通过绘画的方式展现出来,以此作为小镇的特色标志。之后再将这些戏曲人物形象融入到小镇内的各类基础设施上,例如:公交车车身、道路边的墙绘、路标等,这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完美融合的方式,能够凸显小镇特色文化内涵,让来往的旅客立即感受到戏曲小镇浓郁的文化气息,从而易于将游客感受、体验迅速地传播出去,构成罗岭镇特色品牌形象,形成品牌效应,吸引更多的社会大众前来旅游消费,推动小镇向品牌化发展。

(二)强化戏曲文化创新,突出小镇艺术个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现代时尚潮流竞相涌入国内,传统戏曲文化受到了外来流行音乐的冲击,年轻人对黄梅戏的认知和兴趣远不及潮流音乐,这可能会导致黄梅戏对大众的吸引力不足,对小镇的推广有一定制约。

想要加强戏曲文化的传承,绝不能硬性逼迫年轻人去接受它,首先可以尝试对戏曲本身加以改造,在保留黄梅戏本体韵味的基础上,要尽可能使黄梅戏艺术迎合年轻人的喜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目前,在部分潮流音乐中逐渐涌现出“戏腔”这一新元素,对于黄梅戏,完全可以尝试这种将现代音乐与传统戏曲无缝衔接的中西文化融合创新方式,即满足了年轻人对快节奏曲调的审美需求,又能展现戏曲声腔的民族风味,更好地推进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发展。当然,戏曲的推陈出新一方面要依靠于黄梅戏民间班社中艺人的才华贡献,同时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无论在扩大文化宣传力度上还是资金扶持上必须承担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责任。

(三)完善戏曲人才培养体系,推进文化传承发展

戏曲的学习是一个持久过程,并且需要戏曲表演者从小就打好基础、勤学苦练。面对戏曲传承人才断层的危机,最重要的就是从小加强当地孩童对黄梅戏兴趣的培养,学校教育是当前戏剧表演团体人才供给的主要形式,当地的学校在开设黄梅戏相关课程的同时要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应充分利用安庆市黄梅戏专业人才丰富的优势资源,聘请知名教师定期来学校对学生进行黄梅戏表演的教学。此外,要积极引进优秀青年人才,特别是黄梅戏艺术类院校的毕业生,以大学生村官、志愿者和“支教”等形式充实到文旅小镇建设的队伍中来。地方戏曲人才培养所需办班经费列入当地的财政预算,优秀戏曲人才引进所需经费从人才基金列支。

(四)借助新媒体技术强化黄梅戏与大众的黏性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正在加速渗入到社会各个层面,这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全新动力。传统地方文化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打破束缚乡镇发展的时空限制和信息鸿沟,据此实现宣传方式的新颖化与多元化。黄梅戏表演者可以通过现今比较流行的短视频发布、网络直播等方式,向大众展现黄梅戏的文化魅力,形成粉丝聚焦效应,以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让更多的年轻人走进和关注黄梅戏,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罗岭镇的知名度,突显了地方特色。

四、结语

总体而言,目前罗岭镇的文化优势正逐渐转变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呈现出“人文+旅游+产业”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但当地政府对黄梅戏文化的资源开发力度仍有待加强,小镇特色彰显力度不足,不能给旅客以直观、深刻的印象。罗岭镇应当做到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越性,探索创新点与突破点,以此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依托黄梅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打造出文旅小镇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满足游客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求,进而产生了解旅游景点文化内涵的需求,促进当地文旅产业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黄梅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注入了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黄梅戏文旅戏曲
黄梅戏《中国梦》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黄梅戏《祝福》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大型黄梅戏《寸草心》
文旅照明的兴起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