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泰亨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在改革的多年中,中国的贸易总额从2001年的5100亿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4.62万亿美元(30.51万亿元人民币)。2005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首次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2010年,超过20万亿元;2018年,再创新高,2018年,中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7.64万亿元,增长12.5%,占中国进出口总值的57.8%,比2017年提升1.4个百分点,贸易方式结构有所优化。①数据来自东方财富网
2018年,中国出口增长了7.1%(从2017年开始),达到16.42万亿元。②数据来自海关总署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家用电器和其他高科技产品,服装和配饰,建筑材料,家具等领域占据了越来越多的位置。与欧美国家的价格相比,在质量水平相同的条件下中国产品的价格要低2-3倍。
中国经济对进口的依赖性增加了(2017年进口14.09万亿元,增长12.9%)这表明中国在世界经济关系中的参与度相当高。中国对外贸易的最重要任务之一是为国民经济发展而购置机械和技术。许多行业对进口的依赖性大大增加。进口对汽车工业,石油和炼油业,飞机制造以及黑色冶金至关重要。由于机械和技术的进口,提供了约60%的工业生产增长,有8000多种新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目前中国大幅减少了谷物的进口,并完全停止了棉花,大豆和多种作物的购买。但是对工业用原材料类别的商品的进口依存度仍然很高。
2018年中国进口额为2.14万亿亿美元,增长15.8%。 中国进口的重点仍原材料和能源,例如:原油,初级塑料,金属,集成电路和电子元件,以及高科技生产线和复合物。
投资环境是影响国内外投资流入该国经济的经济,政治,金融条件。有利的投资环境包括政治稳定,立法框架完整,适度的税收政策。在全球化,国际化,全球信息化,科技信息革命的形成以及国际间和国内竞争加剧的强大影响下,作为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关系转型过程的一部分,世界各国的分化急剧突显。对于像中国一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现在在这些进程中,其经济发展的中心问题恰恰是确保获得世界金融,科学,技术和科学和技术资源的途径,而这些资源越来越受到发达国家(它们的跨国公司和跨国公司)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形成投资环境以吸引外部融资来源的重要性和作用正在急剧增加。
随着中国在2018年12月发布了所谓的“负面清单”产业,本地或外国投资者都无法或禁止进入这些产业。禁止的行业包括“非法融资”和“非法互联网活动”。 批准的行业包括采矿,农业和制造业。非上市行业对投资开放,本地和外国公司的准入条件相同。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表示2019年中国将继续减少外国投资者的“负面清单”,并允许外国在更多领域拥有全部所有权。中国仍将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度。但是,不能完全地说在中国,投资环境和吸引外资有关的所有问题都已得到解决。投资者仍然缺乏透明度,法律法规执行不力,知识产权保护薄弱,本地公司的保护政策遭到破坏以及法律制度不安全,无法保证合同的不可侵犯性。
中国为进一步发展竞争性投资环境做出了很多努力。建立了现代的市场基础设施,并积极致力于道路,铁路和能源的开发。使中国建筑热潮取得空前盛大的景象,城市也在蓬勃发展。因此,中国作为外资接受国的吸引力取决于维持高度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稳定,存在庞大的国内市场和充足的劳动力以及积极的国家投资政策。
在谈到日本对华投资政策时,有必要注意日本在2006年通过的《日本全球经济战略》,它反映了日本对外经济政策的主要方向,包括与中国合作的方向。
在考虑日本对中国投资的特征时,有必要注意日本对中国投资结构中的大部分投资来自直接投资。在这方面,根据官方统计,通常只显示日本在中国的直接投资额。这是由于中国现行的外国投资政策旨在刺激外国直接投资。同时其他形式的外国投资也受到限制。尽管当前中资对日投资依旧保持增长势头,但与此同时,日本也开始“跟风”美国产生了抵触情绪。但日本仍离不开对中国的投资。
(一)日本公司向中国投资的主要动机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中国消费市场的增长潜力。
2、高经济增长率。
3、地理位置接近,一带一路相关项目的投资热度。
4、劳动力资源。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是日本对华投资人最有吸引力的因素之一。
5、原材料成本低。
6、存在优惠经济体制的地区。自70年代后期开始建立投资区以来,中国在这一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这是吸引外资流入经济的引擎之一。
7、社会和政治稳定。
(二)阻碍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问题包括
1、主要原因是近几年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下降。
2、国际竞争日益加剧。
3、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日本对华投资的主要特征包括区域位置,投资重点和结构,日本公司在东道国的创业活动形式以及其他指标。从日本在中国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来看,应该指出的是,日本投资者主要集中在经济最发达,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日本公司在中国东部地区最为活跃。日本在华投资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们专注于对第三国的出口,以及对日本的大量转口。同时,日本投资者逐渐调整方向以增加投资以扩大国内市场的销售。
因此,总体而言,中日两国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方面的合作势必会逐渐扩大。中日两国 正在制定法律框架,举行双边会议和首脑会议。日本企业将生产转移到中国会更加专注于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对于中国而言,与日本的长期伙伴关系的加强为中国商品进入国外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在俄罗斯对华出口商品结构中,原材料和初级加工产品所占份额呈上升趋势。因此,在2017,2018年俄罗斯出口结构中,“矿物燃料”,“木材”,“木炭”,“沥青,矿物油及其产品”,等资源类产品份额达到 80%。
2019年1-5月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同期相比下降了0.7%,达到181.6亿美元。而俄罗斯对中国进口则增长7.8%。
在燃料和能源产品类别中,俄罗斯对中国石油和石油产品的出口较2018年第一季度同期增加4.35亿美元;包括肥料在内的化学产品出口总值增加9447万美元①数据来自自海关总署。
尽管减少了石油产品,合成橡胶,胶合胶合板,木浆和汽车的产量,但俄罗斯出口在这些产品的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却有所增加。
俄罗斯对华产品出口中最大的份额是原材料,包括石油,煤炭,木材等。是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
2018年已成为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经贸关系的新前沿。在过去的几年中,贸易关系的机制一直以商品(石油,矿石,金属)的高价格为基础,这使俄罗斯有可能向中国出口。反过来,俄罗斯经济的高增长率,人口偿债能力的增长以及卢布的升值是中国产品供应增加的推动力。2018年俄罗斯对中国出口与2017年相比增长了44%。令人震惊的是,由于原油和石油产品的供应增加,与中国相比,俄罗斯2018年出口增幅最大。②数据来自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部
为中俄关系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有必要加强以下领域的工作:
(一)继续扩大所提供的工程产品的范围,将新的高科技产品,农产品推向市场。
(二)大型公司的原材料供应商和消费者应转为长期合同关系,这将避免外部经济状况的影响。
(三)将一带一路倡议和建立欧洲伙伴关系的构想并行,各地区协调发展,促进一体化进程。
(四)战略支持和互助,包括追求自己的发展道路,保护国家关键利益,确保中俄两国安全。
在对外国投资过程和投资环境形成的系统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以下一般性结论。
中国关于外国投资和外国直接投资的立法通常接近国际标准。关于股份制合资企业,合同合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三大主要法律,使中国可以有效地吸引许多跨国公司的创业资本,并成功地发展国际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
中国的一带一路贸易政策已经确定了扩大外国投资地理范围的趋势,中国经济特区以外的资本投资数量也在逐步增加。
建立中外合资企业区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投资环境的改善。这些区域的特点是形式多样,可以灵活地适应当地条件,这使我们能够在考虑到中国在发展优先领域的情况下,在有效发展外国投资的区域内实现经济增长率的提高。
我们可以充满信心地说,中日投资合作正处于发展的更高阶段。这是由于日本的投资政策与国家的经济和对外政策以及中国的吸引外资政策之间的紧密联系。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经济获得了快速增长和发展的额外动力。中国有利的投资环境促进了外国资本流动的重新定向,这使中国在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方面居世界首位。尽管近年来全球经济不景气,但中国经济仍在稳定增长,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已成为外国投资的有利之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