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12-20 04:31刘杰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20期
关键词:资产行政事业单位

刘杰

(大庆市第四中学,黑龙江 大庆 163711)

一、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字面理解就是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统称,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社会组织。以增进社会福利,在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满足社会需要,其运营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具有非偿还性。特点是以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具有非营利性。我国的公立学校就是最典型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当前环境下,为全面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运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研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是非常有必要的。

随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受到关注,2012年11月29日,财政部以财会〔2012〕21号 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该《规范》分总则、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单位层面内部控制、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附则,共6章65条,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主要目的就是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加强廉政反腐风险防控机制的建设。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整体的内控意识较薄弱

随着《规范》的施行,我们看到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逐渐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规范体系。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单位自身的公共职能很重视,但是对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未给予足够重视,未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纳入到实际的管理手段当中,致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环节形同虚设。同时基层员工也没有意识到一个单位要想迅速提升,不是凸显某个部门或者是某个人的才能,而是整体都要求提升,就相当于木桶理论一样,只有补齐短板,才能在行业中更具有竞争力。财务内控制度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整体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不明确内控制度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就会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收效甚微。

(二)组织结构失调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与单位各部门的协调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要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的合理化管理,必须确保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和联动机制。要求各部门在机构框架之间与财务内控制度形成良好的协调关系,实现彼此互助、信息共融,有效沟通以保障内控工作的效率与效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在制定与实施过程当中往往会遭受来自各方的阻力,这种阻力主要体现在岗位职责不清,部门之间有职责的重叠或职责缺失的情况。职责重叠的表现就是大家都在管,但又都管不好,出现事情互相推诿。职责缺失导致形成“三不管”地带,对于有些事情长期无人管理。

(三)预算编制走形式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流于形式,在编制预算时,没有及时与单位内部其他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导致编制预算的数据无法指导下一年度的实际工作,同时由于单位内控环节的疏漏,一些单位在预算编制时,无法做到“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导致预算不全面,甚至有漏编重编的现象,在实际业务发生时无法参考预算编制,导致业务支出有很大的随意性,变更项目等情况时有发生。

(四)资产管理有漏洞

在此,主要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进行简要分析。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来源大多是通过政府采购方式,采购程序相对复杂,一些单位在实际采购过程中,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分解采购规模,来规避政府采购,从而导致资产取得的第一手资料失真。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个别单位有一人身兼数职的情况,导致资产管理混乱,账目不清,账实不符。在资产使用过程中,由于资产登记不健全,使用状况不明确,随着人员的不断变动,移交、监交不规范,导致资产流失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盘点不及时,索赔制度不健全,资产损毁、盘亏后,无法查明原因,追究责任。甚至个别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处置时,未履行审批手续,存在随意出售、转让,随意核销擅自报废、处置固定资产现象。

(五)监督机制失衡

内部控制是全员、全过程的系统工程,而不仅仅是会计工程。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大多将内控监督这项工作交由会计部门或者纪检监察、审计部门负责。这种监督机制导致这些职能部门既是职能部门,又是监督部门,极大地破坏了内部审计人员应有的独立性,降低其职能有效性。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工作不是为了监督单位领导的,其目的是通过行之有效的监督,来降低单位负责人承担责任的风险。更有甚者,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用经验代替内控监督,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执行有一定的随意性,更使内控监督工作难上加难。

(六)评价体系缺失

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内控评价体系,让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内控效果更是无从谈起。大多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提高风险认识水平,对风险评估存在认识误区。导致不能够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来有效评估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防范风险以及分析风险等方面的经验几乎为零。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强调内控意识及全员参与

塑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文化,大力培育积极的内控氛围,将内部控制管理意识转化为全体员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是行政事业单位文化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组织全体员工培训,进行这种精细化内控管理的学习,提高全员内控素质,建立全员内控,人人有责的管理机制,让每一个人都深生责任心,内控工作都与我们息息相关,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内部自身管理,制定一套严格的制度和有效的控制,抑制乃至消除腐败现象,保证财政收支真实、合法,维护资产管理安全完整,防止损失、滥用和毁坏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二)完善内控组织机制及沟通机制

《规范》的施行,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行政事业单位组织机构的设置不合理,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科学的内控机构设置,可以使员工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牵制,能有效防范舞弊,调动全员的积极性,让员工参与到单位内控中来,发挥每一个环节的主观能动性,传递正能量,使每一个环节从被动内控到自发内控,从而使职能部门相互配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管理质量。当这种牵制和制约形成良性循环时,单位的内控管理就提升了一个新的层级。

(三)完善预算编制方法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统一会计核算方法,指明双分录归属。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同一会计核算系统中实现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双重功能。积极贯彻执行各项预算制度,完善预算编制方法,制定适合本单位的行之有效预算和内控体系,是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者的首要任务。预算的编制要科学合理,内容完整,细化预算项目,提高预算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有保有压、收支平衡”的原则,工作中,人人以预算编制为准绳, 厉行节约,不铺张浪费,杜绝各种违纪违法行为,力争使单位的运行做到有序化、系统化、条理化、流水化,严禁超预算行为的发生。

(四)加强资产管理

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固定资产购建、保管、使用、维护和盘存等制度。对一些容易发生的管理漏洞,以制度的形式来规范和约束管理中的漏洞。划清权限,分清责任,把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本单位工作目标。强化内控制度在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让内控制度发挥应有的作用。在重要岗位的人员变动时必须进行固定资产的盘点,盘点时要有相关的负责人在场,以加强资产的监管。同时加大固定资产的盘点力度,以确保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盘点时出现的盘盈盘亏等现象要及时查明原因,视不同情况分别处理。发挥内控管理制度的重要作用,让员工自觉服从监督,排除干扰,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完整,信息真实可靠。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的出入库制度,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卡片,做到一物一号一卡,一一对应,人人管理,人人有责。

(五)强化内控的监督机制

强有力的监督机制是行政事业单位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障。内控制度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执行,要让其发挥作用,达到预期效果,监督机构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发挥内控监督部门的职能作用,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工作落到实处,防止“自己监督自己”,的现象发生,有效规避风险,作为内控的监督部门,独立实施监督职能,有效监督不越位,有力监督不相互勾结,防止内控不相容职务互相串通,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工作保驾护航。

(六)建立评价体系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特有的特质,区别于其他行业,我们的内控评价体系还仅仅停留在单位内部层面,甚至于系统内部都没有一套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比如典型的公立学校而言,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如何有效的评价财政收支,评价内控的实施情况,各个单位不尽相同。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执行是否有效的检验标准是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如何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应该执行哪些评价程序;遵循什么样的评价标准;什么样的评价形式是对的检验,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是否建立内部控制的评价准则;什么情况下承担什么责任,这些都是需要谨慎解决的问题。

四、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向好发展,我们要砥砺前行,不忘初心,重视每一个问题和有待完善的方面,脚踏实地去改善这些问题,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同时,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外部监督力度,让内控工作落到实处。行政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是我国综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熟与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对于我国经济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履职尽责,不断地提升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为社会更好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资产行政事业单位
行政学人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